艺术品电商
【导语】近年,艺术品电商发展势头凶猛,截至2013年底,含拍卖公司线上业务的中国艺术品电商不低于2000家,许多人感叹“艺术品电商时代的来临”。老牌艺术机构和新崛起投资人都在打艺术品电商的如意算盘:从佳士得推出线上拍卖,到B2C大佬亚马逊在美国推出艺术品线上交易平台;从北京保利与淘宝的联袂合作,到苏宁易购、国之美在线等,都试图从艺术电商中分一杯羹……众人感叹“艺术品电商时代来临了”。然而在其繁荣表面的背后,又是否存在阻碍其发展的围栏?
多数艺术电商只是“面子工程”?
上海泓盛拍卖电子商务事业部总监及赵涌在线艺术品事业部经理胡湖就认为“现今,大多艺术品电商是在做‘面子工程’”。他表示:“目前我想到的艺术电商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打着面向大众消费的旗号,给很多以前卖不掉画的艺术家或者是其他卖方一个希望,觉得通过网络就可以卖掉手里一些没有流通的作品,然后他们纷纷把这些作品委托给网络平台,事实上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任何真正某个平台能够成功地去构建一个大宗艺术消费市场。我觉得现阶段不要做太多的面子工程,先好好地为产生交易关系的委托方、买家服务。”
谁来确保艺术孤品鉴定问题?
国内艺术品在线交易由来已久,但艺术电商消费仍只有少数人参与,其根本原因在于艺术品与常见消费品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毕竟艺术品不同一般的物品,名家作品的价格更是不菲,单凭网上的图片下单付钱,怕是有些不妥”恐怕是大多数人的顾虑。艺术品有着独一无二的孤品特性,在鉴定和评估上一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的无解难题。业内资深专家季涛也曾表示:“文物艺术品并非标准化、均质化的商品,艺术品鉴定、评估向来就十分复杂,而且网络上贴出的照片因光线、角度、后期处理技术等,多少与实物存在着差距,这些都妨碍人们建立竞买艺术品的信心,即便出价也会比看过实物的人要低出许多。”
无货源价格优势 线上交易拿什么取胜?
价格在10万元以下的小物件,是业界对艺术品触网的一大共识。据了解,目前几大艺术品电商主要涉及定价5000到5万元的业务,而这个价位内的艺术品多来自年轻的当代艺术家。按照当代艺术版块一、二级市场的价格分布,5到10万元已触及拍卖行年轻艺术家的起拍价,3到5万元已触及画廊年轻艺术家的代理价。由此来看无论产品还是客户,电商还与一二级市场存在严重重合,并没有独特优势。此外,艺术品电商在渠道上更是受制于传统的艺术品销售:艺术电商和画廊、拍卖行在货源与渠道上的竞争矛盾随着近年艺术新秀的稀缺而愈加凸显。
物流、存储、保险条件“拖后腿”?
艺术品物流和存储条件跟不上也是艺术电商面临的一大门槛。由于艺术品的特殊性,以快递公司为代表的普通物流很难满足需求,据了解,国内几大物流公司均不对艺术品做报价运输,专业的艺术品物流运输费则用如同天价。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涌在线”CEO赵涌在某一论坛进行的《问道互联网生态中的艺术市场》主题演讲中提及:“制约互联网艺术公司的最大问题是中国艺术品物流行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一家物流企业是专门为艺术行业服务的。可以说在技术和物流上,目前中国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它也制约了中国整个互联网艺术生态的发展。”另有一些价值比较高的艺术品需要保险体系来护航,而国内的艺术品保险行业还刚刚起步,尚未成熟,在经常处于流动状态的艺术品网购中,谁能对艺术品的丢失、损坏等风险负责?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艺术品的仓储更是艺术电商的核心问题。尽管很多艺术电商从事的是平台交易,但也不乏自有货源的艺术电商要建立安全现代化的仓储。
电商支付手段不完善滋生隐患
网购艺术品,如何支付?其实在线支付不是难题,但是艺术电商做到让藏家积极选择在线支付却是一个大难题。尽管许多艺术品电商也号称采取了第三方支付,但其所谓的“第三方”却不是银行系统支付平台,而是这些网站本身。这无疑暴露出来艺术品电商在线支付系统的建设与担保能力严重缺乏。当前,仍旧有一大部分人群对艺术品在网络上交易的安全性,特别是“确真”方面存有很大疑虑,他们不愿意通过网络进行大额交易。
缺少售后服务挫伤藏家信心
相较于大众电商比较完备的售后服务,艺术品电商在售后服务方面也是一大短板。“退换货”是网购通行做法,虽然苏宁易购支持“物品鉴定”服务、国美方面有“假一赔十”的承诺,但根了解,苏宁易购、“国之美”均明确表示,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换货。还有一些打出无条件退货口号的艺术电商实际上会利用各种理由保护自己的利益,使艺术电商自身信誉被无保护的交易透支,这种行为会严重挫伤藏家对艺术电商的信心。
【结语】近日某艺术品电商平台被爆出负面新闻并引起艺术界广泛关注,虽然最后结果还未落定,但现实说明艺术品电商在谋求生存的路上,还有许多出乎意料的问题等待检验。如何把握消费者的口味和心理价位、建立自身的信誉度、完善网络的拍卖规则和相关的保险制度等问题的解决才能避免艺术品电商“大跃进”式的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