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艺术媒体该怎样介绍中国

来源:《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 2009-08-06

  在时下流行的分类方法中,通常会将艺术媒体分为公众媒体和专业媒体两类。前者也称为大众传播,指以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艺术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后者则将传播对象范围缩小,以艺术圈内人士为主要传播人群,如《美术观察》、《美术报》等专业报刊杂志。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艺术媒体在数量上不断激增,但真正在规模效益和传播水平上能称为“国际级”选手的可谓凤毛麟角——缺乏国际视野,在重大艺术事件发生时没有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报道和深度分析的能力。究其本质,是艺术媒体难以按照国际惯例去配置资源,推动行业整合,无法改变多年延续的“散、乱、差”局面。

 

  近几年,中国的艺术市场虽然迅速跃升,并正在培养出一批让西方瞩目的画廊,然而却没有与这种市场位势相匹配、按国际标准运作的世界级艺术媒体。结果便是,我们在意西方的看法,却无法向西方有效地传递自己的声音。对于当代艺术的评价标准、如何让中国当代艺术正面出场,始终是中国艺术媒体需要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艺术市场跃升的方式可能要比跃升本身对艺术界的影响更大。当代艺术的“四大天王”的发迹,走的一直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路线,这也直接导致了这些“一线艺术家”身价暴涨,以及近年来海外藏家抛售作品的现象,而国内收藏体系和媒体系统对此毫无应对之力。

 

  如何与世界对话?如何让CCTV 抗衡CNN,雅昌媲美ART FORMUN?中国的艺术媒体应当正视文明冲突的存在,改进“韬光养晦”的媒体作风,提高应对辩论的能力,就成了新形势下的必备策略。关键在于,不要指望对方会同意自己的观点,而是让对方听到你的解释,能从其固有的思维定势中跳出来。

 

  这种努力要收到成效绝非一日之功。不过,大家需意识到,无论东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误读有多少客观基础,其中的大部均源于文化价值观的不同,而这种不同正在被西方的媒体熟练地利用,并逐渐地影响国内的评价体系。中国艺术媒体如果不尽早采取切实行动,在相对客观的范围内弥补这种巨大的信息鸿沟,误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形象就只能以片面示人。

 


【编辑:张瑜】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