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芽-同期代表作《剪羊毛》180X250cm-1981年,布面油画
周春芽的早期代表作品《剪羊毛》是今年秋拍中当代艺术领域的焦点作品,这件作品开拍之前就已经备受关注。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董事长董国强曾在微博上透露,著名收藏家王薇、刘益谦夫妇就曾为是否收藏这件作品争吵过。
时间回到2011年11月16日晚上7点10分,周春芽早期名作《剪羊毛》亮相中国嘉德2011年秋季拍卖会中国油画专场。当拍卖师报出1500万元的起拍价后,立刻便有买家直接加价到2000万元。
随后,场内买家和电话委托买家轮番竞价,经过近10次叫价,最终以3047.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一举使周春芽跃入“三千万俱乐部”。事后得知,《剪羊毛》最终进入王薇、刘益谦夫妇的收藏体系。
这幅在逆市仍创天价的《剪羊毛》是周春芽早期藏族题材绘画系列的得意之作,创作于1981年,迄今为止整整30年。当时,周春芽创作这件作品时,还是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版画专业的大学生。
他经常和自己的同学——著名的艺术家张晓刚、何多苓等一起去四川、甘孜、阿坝藏区写生创作,《剪羊毛》就是这时创作的作品,同期的作品还有《藏族新一代》、《若尔盖的春天》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周春芽的个人创作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在中国美术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比如《藏族新一代》就曾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上获得了油画二等奖。
《剪羊毛》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艺术家的一位朋友以1万元的价格收藏。次年,这幅作品以2万元的价格转手给一位台湾藏家,这位藏家雪藏20年,最终以3000余万元的价格转手,短短20年,升值1500倍,可谓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典型案例。
《剪羊毛》的天价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家的早期作品。周春芽的早期作品最早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是2005年11月6日举行的中诚信拍卖会上,巧合的是当时的拍品是《剪羊毛》的彩色草稿。
那时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还处于积累的阶段,当代艺术品在整个拍卖市场上波澜不惊。当年周春芽的早期作品也仅有这一件成交,成交价格达到14.3万元,这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中,也算是一个亮点。
时间来到2006年,随着张晓刚的《血缘:同志第120号》在纽约苏富比3月份举办的春季拍卖会上拍出97万美元,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正式启动,国内外的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开始飙升。在北京荣宝2006年的春季拍卖会上,那幅尺寸仅为38x53cm的《剪羊毛》彩色草稿再次上拍,最终成交价为19.8万元。
2006年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启动年,周春芽的早期作品在这一年表现突出,共计拍出12件。其中有6件是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6件是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 周春芽于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作品,大多是入校前或者大一大二时的习作。进入80年代,周春芽的艺术风格日渐成熟,很多早期的代表性作品也应时而生。
因而,虽然创作这些作品的时间相隔仅数年,但作品风格和成熟度却截然不同,这也导致了这些作品在拍场上的不同表现。
据统计,80年代创作的作品除1984年创作的《人物》,其余皆以10万元以上的价格成交,而70年代的作品除了1979年创作的《敦煌—白调、蓝调、黄调》和《女同学》,其余都是低于10万元的价格成交。其中,1981年创作的《恐怖的城堡》(121幅选19,纸本、油彩、墨)在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上以52.8万元的价格成交。此外,与《剪羊毛》同期的作品《若尔盖的姑娘》在北京诚轩春拍中也拍出了36.3万元的价格.
这在当代艺术市场尚未形成气候的2006年,已经实属不易。
2007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全面开花,热火朝天。周春芽的早期作品在拍场上表现不俗。与2006年出现的作品相比,2007年的早期作品虽然数量减少了将近一半,共计7件。但整体质量在提升,面貌也相对统一。
在这些作品中,仅有1件作品创作于70年代末期,成交价低于10万元。其余6件作品皆创作于80年代,成交价在十几万者有之,数十万者亦有之。
其中创作于1981年的《恐怖的城堡》(121幅选8,纸本、油彩、墨)在北京华辰2007年秋季拍卖会上拍出134.4万元的价格,周春芽的早期作品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