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中国有兵乓外交,美国有艺术外交

来源:博雅艺术 2014-10-16

今年上半年在美国举办了一场名为“被中断的艺术:美国艺术推广与文化外交策略”的大型巡展,至今仍在进行之中。该展堪称迄今为止最彻底地再现了1946年由美国国务院组织的一场为意识形态而战的艺术展览。“艺术”与“外交”,两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于是有了交集。这不由让人发问,“艺术”之于美国外交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而“外交”之于美国艺术又有怎样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的当代艺术——特别是对外输出的当代艺术,绝不是纯粹的艺术,而是和意识形态、美国的国家利益紧密相连的“外交手段”,其中各种观念艺术的冲击力尤为强大。其彻底颠覆传统艺术的理念,将传统欧洲的艺术技法、审美都划归过时,旨在扬长避短另立跑道,另起炉灶, 利用美国在战后的观念优势——民主、自由、反战、消费娱乐、女权主义、种族主义等,将一切与此有关的活动定义为艺术,从而快速树立起美国在世界上的文化艺术权威地位。这正如一名小学生与刘翔比赛,但比的不是跨栏,而是如何潇洒地从栏下钻过。

不可否认,艺术离不开观念,古往今来艺术家们通过艺术创作也往往是为了表达一定的观念和感受,然而,离开艺术的“观念”那还能叫艺术吗?但可悲的是这些东西往往被粉饰为“观念艺术”,如皇帝的新衣招摇过市。这么说并不是要全盘否定“观念艺术”,这其中确实有将当代观念与艺术有机结合的优秀艺术家,如美国的劳申伯格等。但更多的却是以次充好之作,特别是 当艺术参入了意识形态的成分,当艺术成为了资本的淘金地,其“含金量”可想而知,那些借势炒高的艺术品有多少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对于美国以外的当红艺术家更是如此,他们所创下的一笔笔天价究竟是因其艺术创作本身而走红?还是因其背后顺应的美国价值观而被捧红?抑或是其商业利用价值更高?

有意思的是,尽管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形象是颇具反叛观念的,但美国国内的艺术生态倒是十分多元,虽然装置、观念、抽象表现主义颇受欢迎,但具象写实的怀斯也同样有着崇高的艺术地位。

下面就给大家推荐此次展览两幅优秀的作品:

本·沙恩《饥饿,1946》

本·沙恩(Ben Shahn)的一幅名为《饥饿,1946》的油画触痛了人们的神经,也因此成了众矢之的。画中描绘了一个黑眼睛、眼窝深陷的小男孩伸出手,作索要状。这幅作品让很多观众感到难过,他们将其解读为一个因为战争致贫的欧洲孩童。而事实上,这幅画很有可能是基于艺术家在美国西弗吉尼亚拍摄的一个小男孩的照片。 而沙恩将此画翻印在宣传选民登记的海报上,且活跃于一个左翼的劳工组织的消息更是给这件事火上浇油。经国会调查,沙恩的名字和其他几位入选该画展的艺术家一起,上了(美国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黑名单。 最后,如此另类的风格,及因此而产生的艺术价值也受到质疑。对此抨击最激烈的恐怕要数总统杜鲁门。他写给国务院一位官员的信件被披露给了媒体,信中他驳斥这些艺术“压根就是幼稚懒惰之人的浮夸之作”。

国吉康雄《休息的马戏团女孩》

1925年左右创作的《休息的马戏团女孩》。 国吉康雄出生于日本,1906年移居美国。他对其第二故乡十分认同以至于他在二战期间作起了反日宣传 。如果说该画作的作者本人并没有对众多诋毁者敌意地摆出蔑视的姿态,他的作品内容和风格倒是做到了这一点。画中描绘了一个坐着的女人,衣着暴露。她穿着高至大腿的黑丝袜和一件跟没穿差不多的演出服,服装的一侧已经顺着她的肩膀滑落,一边的乳房几乎完全暴露。她扑闪着一双大眼睛老着脸皮直视着观众,带着扭捏腼腆的笑容。她向后拉起窗帘,露出一小碗丰盛的水果。 这幅画作引来了众怒,引得杜鲁门总统在一次媒体发布会上爆出粗口;“如果这也是艺术,那我就是非洲土人!”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