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张发志——白衣少年也在慢慢成长

来源:99艺术网记者小闹 2008-08-22

8月中旬的北京已经不似盛夏时节的火热,在大雨过后的一个下午,99艺术网专访了张发志,这位年轻的艺术家正在北京现在画廊举办个展《昆虫记》。当我们来到采访地点的时候,正好赶上几位国外的买家买走了他的一幅三联画。这次的访问就从这幅作品开始谈起。

(张发志)

(张发志在为他的买家签字留念)

99艺术网:首先祝贺您成交了一幅作品,这幅作品叫做什么?

张发志:叫做《□□引导人民》,是两个框。我本来最早想起的名字是“到底是什么引导人民”。

99艺术网:您自己肯定也是对这幅作品特别满意了?这幅画重点想突出的是什么?

张发志:对,本来这张画我想自己留着的,算比较满意。

本来这幅画的名字叫“自由引导人民”,我要重点突出的是,让自由缺席。我觉得这样更有意思。

(访谈现场)

《昆虫记》——转型之作

99艺术网:怎样想到这样一名字,《昆虫记》?我好像没有找到哪张画上面有虫子啊。

张发志:这个名字完全是一个巧合。我有一幅画上面画着一本书,这书的名字叫《昆虫记》。这是我一个朋友很喜欢的一本书,这幅画也是准备送给他的。当我正在为这个展览名字发愁的时候,老黄随口一说,不如干脆就叫《昆虫记》。我一听觉得挺好,既有一点关联,又好像没什么联系,我还挺喜欢这种感觉。

99艺术网:这次展出的这一系列的作品,从题材上来讲还是很丰富的,怎么会想到把它们凑到一起的?

张发志:我也考虑过只展出风景,但后来觉得人既然是多层次的,那么作品也可以是多角度的。只要有一个重点就可以了。这样反而不会让人感觉看完其中一张画,别的就可以不看了。

99艺术网:从《昆虫记》这个展览也能看出您在题材、风格上的多样化,在很多题材上摆脱了以前大家印象深刻的“红领巾少年”的形象。摆脱了这些,没有那个白衣少年,您仍然在通过其他的场景体现自我吗?或者是您不打算再体现您自己了?

张发志:没有,其实还是自己的。就好像我以前画静物,我觉得这些静物也是我自己的。一个是很理性的层面,另外一个是比较感性的层面。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两个共同构成了我自己。

“红领巾”本身就是一个很理想,很纯洁的东西

99艺术网:最开始画红领巾是什么原因?是因为小时候每天系着红领巾上学印象太深刻了?

张发志:倒不是印象太深刻了,最初我选择这个形象,是因为我想给我作品中的人物一个身份,而这个身份是充满理想的,纯洁的,在这样的表象下,可以有许多故事。对我来说红领巾这个形象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纯粹的一个理想状态,是真正抽离出来的,一个很理想的艺术形象,这个形象对我来说是很吸引人的。

99艺术网:这个问题您是不是回答过很多次了?是不是有很多人问过您,总揪着这个白衣少年不放?

张发志:是有很多人问我。

99艺术网:您每次回答都一样吗?会不会答着答着忽然自己做一个升华?

张发志:会,因为我也经常这样问自己,而思维也是这样一步一步变得清晰起来的。最开始我对这个形象是一个批判的态度,但是发展到现在,我发现我其实不是批判的态度,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它本身就是一个很理想、很纯洁,从现实中抽离出的东西,现在想来,还挺超现实的。虽然最初我们是被灌输的,被告知的,但国外的小孩不也是被告知,你们是天使,是什么什么?所以,红领巾其实是一个逝去的童年时代,是任何人都会真正发自内心所向往的时代,但是这个时代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仅管现实的残酷一直就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我的这种旧事重提,只是想帮助自己从自己的源头处认识自己,以及我们已经逝去的和即将到来的时代。

从“大移民”到现在,有的在变,有的一直不会变

99艺术网:您的毕业创作《三峡大移民》这一系列作品,被传媒称作用到了最传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比较符合咱们的主旋律。可能现在回忆起来时间已经有点久远了,那么,您当时做这个创作最想表达的是什么?

张发志:当时主要原因是要参加全国美展了,但不管怎样,“三峡大移民”算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对中国的影响不知道会达到怎样的地步,这次的大地震也不知是否和它有关。总之,当时就画了《三峡大移民》。我主要表现搬迁的场面。当时,对我来说、更让人思考的,就是把这些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全部都迁入到另外一个地方。从原来生活的有山、有水、有树的地方迁入到另外一个火柴盒一样的楼房里边,这到底是不是他们想要的?我基本上是带着这样的想法画这幅画的。

99艺术网:所以您是在通过您自己的作品替他们思考?

张发志:也不是说替他们思考,就是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在想这个问题而已。每个人都有头脑,画家只是那种把想法诉诸于视觉的人。

99艺术网:您之后进行的的创作,从“沼泽地”这一系列,到“红领巾少年”,一直到现在“昆虫记”这样风格多样化的作品,您的作画思路一直在变吗?

张发志:我觉得思考的进一步深化是重要的,表面上看来就是变化。但是对我来说,一个艺术家肯定有不变的那一面,不变的那一面是更重要的。

99艺术网:您不变的那一面体现在哪儿?或者说是什么?

张发志:比如从关注点来说,我一直关注人为对本质的一种改变。一个小孩本来是一个很自然的状态,当你给他穿上白衬衣,戴上红领巾的时候,虽然他还是一个很天真的小孩,但是他不一样了,改变了。这种改变是外界对他本质的一种改变。包括我画的风景也是这样的,画风景的时候都是先画成黑白的,然后加入其它颜色,经过渲染之后它变成有颜色的,有了其它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一种改变。

这种改变,也不能完全把它理解为一种伤害,也可以理解为新生,我只是觉得这种改变特别有意思。

99艺术网:您还是觉得凡事顺其自然会好一些?

张发志:也许,但顺其自然也是改变,他是时间对事物的改变,只要存在,就必须去承受这种改变,而我主要关注的是人为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又分为文化传统对事物的改变,和政治意识形态对事物的改变。比如,石头本来就是一块石头,它没有生命,没有任何其它的感情色彩。但是在中国文化当中,石头一下子就赋予了它一种色彩,当成人品格的一种象征,坚定不移。

再比如我们国家传统的梅、兰、竹、菊这些东西,都有一种象征在里面。我觉得这种改变,是文化传统对事物的一种改变,是特别有意思的。西方人不会这样认为。对他们来说竹子就是竹子,不会成为品格高洁的象征。但他们也有他们的文化传统,比如百合花象征纯洁。

99艺术网:您这么一说,让我想到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叫《病梅馆记》。其中说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这是在说人为的把自然生长的梅花修剪出造型来。

张发志:对,那个时候觉得美的梅花应该是这样扭曲的。他们认为美的应该是这样的,于是他们就通过各种方式让它变成这个样子,符合人们的一种审美。这是经过人为改变之后对人类审美的一种附和,实际上是一种媚俗的一种审美,是对大众审美的一种迎合。但我觉得这种迎合很有意思。因为久而久之,你都不知道到底是被强加的,还是自发的了。

很重要的一点,要坚持自我

99艺术网:所以在您的创作中,包括您以后的创作中都会做到坚持自我的,是不是?

张发志:还是要坚持自我,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别人对我的画也有褒有贬。我记得有人跟我说我的画太严苛,这是一个批评,但是对我来说是一个赞扬。因为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追求的,我想做的就是一个严肃的艺术家,而且是一个不让自己随便的艺术家。这是我想做的,也是我的愿望。

99艺术网:那么今后的思考要从哪个方向进行?会有多大的变化?

张发志:可能变化也不会太大,只能是一点一点的转变。当代艺术基本上是一种简化的艺术,如果能做到简洁,而不是简单,就好了。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要把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剔除掉,让属于自己的东西更加放大,更简洁。这需要时间来一点点的走向这种成熟。

我相信,在我自己现在的作品当中已经包含了这个结果,但我还不知道这个结果具体是一个什么东西。随着时间的发展,结果会逐渐的成熟起来,变得清晰起来。

99艺术网:就好像人的成长过程一样,都是循序渐进的。

张发志:对。其实在很小的时候,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已经呈现出来了,据说好像是3岁。但是你不知道,你一点点的去做,最后发现原来自己是这样的。

“觉得不管愿意不愿意,可能就只有画画了”

99艺术网:正好聊到3岁的时候,那就谈谈您的艺术成长之路吧。和艺术的渊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喜欢画画了?

张发志:没有,只是小时候自己喜欢到处乱画。大概在10岁的时候,我母亲把送到了一个美术班里边学习,每个星期学一次,那个时候就开始接受很严格的素描训练。其实我觉得,过早进行很严格的素描训练对一个艺术家来说不一定是好事。因为这种很严格的素描训练的确有时会妨碍艺术家的想象,至少我有这种感觉。

99艺术网:当您发现自己喜欢画画以后,就一直朝着这个绘画这个方向发展,没有改变过主意吗?也没有树立过其他远大的理想吗?

张发志:真的没有,一直在画画。我们家里人都非常支持我学绘画,虽然他们也不知道学出来能干什么。可能他们那个时候想的是,我读美院出来之后回到家乡的文化馆去工作。

99艺术网:那么到最后的时候,他们有没有跟您提过这件事,说毕业之后回来吧,在文化馆帮你找一个工作来上班吧?

张发志:没有。

99艺术网:其实是到上学以后越画越好,家里人和自己都已经看到以后发展的方向了。

张发志:也没有,那个时候画得也不太好,在大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甚至很迷盲,觉得自己学错了专业,不应该学画画。当然。到了大学三年级下期的时候,我觉得我的方向已经很明确了,就觉得不管愿意不愿意,可能就只有画画了。

艺术家也要找方法

99艺术网:每一幅作品都需要灵感,灵感好找吗?

张发志:不好找,其实也不是每一幅画都需要灵感。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也许对他具有转折性的作品,才是真真正正需要一种巨大的创造力和灵感的。当它出现之后接下来实际上是枝叶分发而已,顺着这条思路走下去就可以了,他需要的这种创造性可能也不太多了。只不过你需要在每一幅画当中投入精力,但是需要的创造力并不一定都是很大的,投入的精力也不一定是特别多。

99艺术网:像是摸到窍门了?

张发志:也许是,因为需要找到一种方法。但最重要的是,这个东西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确实是需要很大的一种创造力,甚至是很大的一种勇气。因为一个艺术家发现了一个新的东西,可能周围的人都不认可,只有自己才会觉得它好,这个时候艺术家就需要勇气。

张发志喜欢的艺术家

99艺术网:谈一谈您个人最喜欢的一幅作品,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张发志:最喜欢的有很多。如果就艺术家来说,我很喜欢贾克·梅蒂。他是瑞士的一个艺术家。

99艺术网:他吸引你的地方在哪儿?

张发志:我觉得一个艺术家成长的历程是特别有意思的。以前我喜欢的都是画得很气势磅礴的一种画,可能就喜欢这一幅画本身。但是现在我最关注的是这个艺术家的成长。他怎么样从一个小孩长成一个大艺术家,怎么样成长过来,怎么样排除这种过程中的种种诱惑。

政治or人性?

99艺术网:在您以前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是跟政治有关系的,类似于波普艺术。您有没有想过,作为一个年轻的艺术家,自己本身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您怎样去把它更好的表现出来呢?比如说,您以前画的“红军过草地”这一系列作品。

张发志:也许恰恰是因为想象我才会去画它。因为它不是真实的,我没有经历过,所以我才去画。我如果经历了生死的抉择,也许我根本就不会画。我觉得真的是这样的,也许你经历了,就不会画了。因为你发现,艺术永远比不上现实那么有力量。幸好,艺术不是比谁更有力量,有时,恰恰因为它的隔膜,人们反而能够正视。

对我来说,我恰恰没有经历过红军过草地,我没有去走过草地,只是凭空的一种想象,我才画这个东西。而且,这幅画的名字我也写得很清楚,“关于红军过草地的猜想”。这只是一个“猜想”,而不是一个“经历”。假设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99艺术网:您以后会更倾向于政治这方面的作品来进行创作吗?

张发志:不一定。对于我来说,我更关注的是人性本身。比如说我画红军,其实我画的不是政治问题,不是历史问题,只是一个人性的问题。正是因为我站在人性的角度,所以我才画了这个东西。

99艺术网:很多人觉得国外的一些买家、藏家,他们比较喜欢政治这方面的素材,是这样吗?

张发志:千万不要小看国外的买家、收藏家,他们绝不仅仅是喜欢政治的题材。其实对他们来说,可能要看得更深刻。他们是真真正正看到了作品的内涵的时候才会买。因为任何一个人花十万以上的价格来买一幅作品,都绝不会是一个很随意的事情。

“奥运会是一个标志,让别人没有办法忽略这个国家。”

99艺术网:最后一个问题,关于现在的一个大热门——奥运会。您关注比赛吗?去现场看过吗?

张发志:没有去现场看,但是很关注。

99艺术网:这次在中国举行的赛事能给您提供一些什么样新的灵感?有没有兴趣接下来要创作这一系列的题材?关于奥运,或者是运动员本身?

张发志:不会的,我还是会坚持我自己的创作。因为我觉得好的艺术家都是这样的,他和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不是说今天发生一个新闻,我就马上就去画新闻。

99艺术网:希望中国拿的奖牌多一些,中国运动员表现得好一些吗?

张发志:我肯定希望中国拿第一,因为这是中国一个最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次,北京奥运会至少是一个标志,标志着中国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大国,尽管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别人没有办法忽略这个国家。

我其实挺喜欢张艺谋的开幕式,他导演的这个开幕是很大气的,这在奥运开幕史上应该算是一个里程碑的事情。

99艺术网: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问,也希望你的作品越来越好。

张发志:谢谢。

[编辑:张亢]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