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现象艺术中心4月7、8两日 免费放映李一凡电影专题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2-04-04

《淹没》海报

 

现象艺术中心由现象工作室发展而来,于2010年正式对外宣布成立,是一个以推广独立艺术为主的艺术机构,力图以独立精神为基点,推动独立艺术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4月7日 星期六 14:00《淹没》纪录 李一凡 鄢雨

 

4月8日 星期天 14:00《乡村档案》纪录 李一凡

 

导演简介:

 

李一凡,1965年生于湖北武汉。1991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现生活、工作于重庆。与鄢雨合作纪录片《淹没》,2005年获第55届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沃尔夫冈斯掏特奖”、法国真实电影节作家协会大奖、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大奖、云之南纪录影像展大奖“青铜奖”等多项国内外奖项。

 

《淹没》的简介:

 

导演:李一凡、鄢雨 / 纪录片 / 年份:2005 / 143分钟/中国//彩色

 

梗概:

 

为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中国长江三峡水电站,长江三峡地区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水库。从2003年起水库开始蓄水,至2009年水库蓄水完毕,沿江的城镇、乡村、文物、自然景观不少将被淹没。因中国古代最伟大诗人李白的诗而闻名天下的奉节县也在其中。

 

本片忠实记录了2002年为保证三峡水库第一次蓄水成功,在水位上涨前,奉节老县城搬迁毁灭的全过程。记录了一位开苦力旅店的老人即将失去生活依靠的无奈;一座基督教教堂为搬迁的利益而丧失信仰的过程;以及一群移民干部和一群城市贫民在搬迁、拆除旧城过程中种种无法回避的矛盾纠葛和痛苦的内心挣扎。

 

导演阐述:

 

去三峡去奉节前,很多朋友对我说,你一定要拍出那座诗城的风韵,那里留下过杜甫李白的诗呀;你一定要拍出三峡的壮美,那是大自然的诗呀;你一定要拍出三峡人民的健康朴实和他们那好听的船工号子,那就是诗呀。我说一定,因为艺术就是诗呀。

 

然而,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诗去描述一个老人无奈的泪水,怎样去描述一群群苦力们狗一样的生活。废墟中每一个人无休无止只谈论一件事——房子,房子是所有的理想,房子是所有的价值。我根本找不到任何诗的风韵。于是我去了教堂,心想那里总有唱诗的,但没想到那里每一次唱诗还是为了房子。

 

贫穷、失业、个人权力的丧失、缺少公平原则、非理性、唯利是图的价值观,然而生活还得继续。我面对的真实是我心中的恐惧,我的摄影机在无尽的恐惧中看见的只有人性被废墟淹没。

 

拍完素材回到重庆剪片子,那些朋友问我,怎么样拍出了诗了吗?我说没有。朋友们问,为什么?为什么?我心情很坏,我回答说:我从今是诗的敌人。

乡村档案剧照

 

《乡村档案》的简介:

 

导演: 李一凡 / 纪录片 / 89分钟 / 中国

 

梗概:

 

异常普及的宗教和极端世俗的信仰;不受约束的权力和没有威权的社会;在土地上辛苦劳作、勤俭生活却丝毫不相信自己生活的意义,这就是龙王村——一个普通西部乡村最本质的现实。片子没有贯穿的情节,影像随四季更替呈现,没有大喜也没有大悲,什么都发生了,什么结果也没产生,一切都是空耗。严格的说这其实只是一部被编辑过的乡村影像档案,是一本普通西部乡村没有任何典型意义的流水账。

 

导演阐述:

 

试图选取一个非常接近最大平均值的中国西部乡村样本,我希望以最客观的态度通过对这个样本的原始纪录,体现中国西部农村社会的最大共性。片子在拍摄中放弃了对极端事件、地方特色和民俗的纪录,放弃了对片中人物个性的描述,放弃了我对片中人物的个人感情,目的只有一个,防止个别事物对这个平均值的影响。片子的拍摄历时两年多,漫长而寂寞,在我的个人感情同村民的具体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时,不断提醒自己放弃个人感情,冷眼旁观乡村的痛楚,一直是我心中最痛苦的挣扎 。

李一凡导演

 

从三峡大坝到乡村社群——简单的介绍李一凡的纪录电影

 

文字/朱日坤

 

虽然最近幾年並無重要的新作面世,李一凡依然是2000年之後中國的紀錄片浪潮中最重要的導演之一。我們所瞭解的他的電影作品主要是兩部:《淹沒》(與鄢雨合作)和《鄉村檔案》;後者似乎還有一個更比較具體指向的片名,類似龍王村的編年史之類的。我記憶不清,也等稍後再跟李一凡確認。

 

我不是很喜歡一些人用於描述《淹沒》這樣的纪录影片時使用的“宏觀敘事”类似修飾;隱藏或者說表露在三峽大壩工程這樣的貌似壯觀的胜景下的荒誕和悲劇,今天我們已經可以从社会的各个方面清楚的看到;三峡工程不過是後來包括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拆遷等中國模式的社会改造的莊嚴开幕而已。在今天來看,一場拆遷現場的自焚,一个农村的维权抗争,都是無以擬比的宏觀壮阔。長江三峽兩岸的城乡的幻變,赋予了李一凡鄢雨的電影的天才表演。不變的只有當地人民的生活;或者只是变的更糟而已。

 

李一凡在《淹沒》之後走的更遠。他隨著被拆迁的一些三峽移民來到了奉節更偏僻的龍王村。他在那里細緻的考察了這個村莊的生存狀態,包括他們的日常四季,宗教,基層選舉等。這是一部尽可能沒有功利,并祛除了野心的電影。電影導演似乎成了一個踏實的知識分子,一個農村調查的學者。他的思路,如果可能被稍微擴大的話,可能會是或者已經是後來的許多田野紀錄片作者的初始開拓。這是一種非常可貴的態度和行動。也可能因此,《鄉村檔案》這部影片,雖然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方面都頗為可喜,但是實際上在國際和中國範圍都已經被低估甚至遺忘。不管如何,這依然是我最喜歡的紀錄電影之一。也同樣遺憾的是我至今沒有看到李一凡在這個方面進一步的作品。

 

在重新去觀看、思考李一凡這不多的兩部影片的時候,我簡單的想到了上面的幾點。我甚至都不知道他目前是否依然在從事電影創作的活動。我惟一敢肯定的是,同時作為一個在重慶的大學教師,李一凡不會教他的學生們唱紅歌。

 

朱日坤

2012年2月12日

 


【编辑:李璞】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