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中瑞文艺交流展开幕 瑞典艺术家25幅三维画成亮点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志全 2011-11-05

从正面看,眼前的画作像个普通的陶罐;从侧面看,却融汇了西方的“四行观”和中国的“五行”。5日在此间揭幕的中瑞文化艺术交流邀请展上,瑞典艺术家杨翰松(Janeric Johansson)创作的25幅三维画成为最大亮点,吸引参观者和摄影师们“必须主动去观察”。 
 
 

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和中国学者袁复礼等,在位于河南渑池县的仰韶村首次发现并命名距今5000到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填补了中国远古文化发展史上的空白。

 

此次中瑞文化艺术交流邀请展,是为了纪念仰韶文化发现90周年。展览共展出艺术作品145幅,其中瑞典艺术作品25幅,全部出自瑞典艺术家杨翰松之手。

 

这位曾在150多个国家举办过个展的“洋画家”说,我自幼喜欢历史和考古,来这里前搜集了关于仰韶文化的资料和书籍,“我发现越是研究仰韶文化,就越对它感兴趣。”

 

在一幅专门为仰韶文化创作的画作前,杨翰松介绍,自己使用了3600多年前在瑞典发现的动物图文的崖画,“这个图像和仰韶出土的瓷器是同一时期的物品,非常有意义。”

 

因为大量使用金属制作成三维画质,当参观者和摄影师们从不同角度去看或拍摄的时候,画作会出现不同的图像。一位参观者站在杨翰松的画作前合影,左侧隐约出现的是“恶、恨、谎言、压迫、恐怕”等字样,右侧却呈现出“爱、自由、真理、公正、友谊”等象形字。

 

杨翰松解释说,“在我看来,那是我与我的观众的一种交流方式,你在欣赏画作的时候必须主动地去观察。”他认为,当观众从不同角度欣赏的时候,他们也就成为了画作的一个部分。

 

记者看到,杨翰松的画作除了图像吸引人们“必须主动去观察”外,画作名字也吸引人们“必须主动去思考”,如“行还是止”、“两个世界”、“仰韶之爱”等。杨翰松表示,画作充满了“古老的哲学思考”。

 

这次展出的120幅中方书画作品,全部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提供,均为国内一流书画家的诚意之作。中西方艺术相互对比、映衬、交融,令此间参观者一饱眼福。

 

“我一直希望我能做一座桥。”杨翰松表示,90年前,安特生博士从瑞典来到中国发现了仰韶文化,搭建起了中瑞友好的桥梁。通过这次展览,我希望能更进一步地加深和加固这座中瑞友好之桥,见证中瑞两国的邦交友好和文化交流。

 


【编辑:张长收】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