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68% “三大美院”就业之隐忧

来源:博宝网 作者:- 2009-07-24

  尽管上半年全国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但仍有近300万毕业生仍未实现就业,就业签约率为68%。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对地方管理者政绩考核的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今日表示,有关部门、各高校都在尽可能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对于个别的高校毕业生虚假签约的情况,政府部门不会放任。

 

  >>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新课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将文化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文化艺术市场日趋活跃并逐步完善。艺术活动内涵的变化,艺术走向产业化的发展趋向,都对艺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不仅需求的数量大大增加,类型和层次也呈现多样化趋势。

 

  学习艺术的学子们都希望能够进入一流的美院,毕业后无疑就业率会比普通美院容易且高很多。

 

  当代艺术活动的内涵大大丰富和拓展,新的艺术样式、艺术形态、艺术部门不断涌现。在多样化艺术活动中,社会性艺术教育的领域不断拓宽,人才需求的类型与层次更加丰富。除了专业院校教育之外,包括幼儿艺术教育、中小学艺术教育、大学普及型艺术教育以及社会成人艺术教育、社区艺术教育等;除了艺术技能、技艺的传授与训练之外,包括艺术鉴赏、艺术文化等史论或美学层面的指导。现代传播技术带来的制作方式与载体形式的变化,使人们与艺术信息的联系和互动可能性进一步增强。这一切对传统艺术人才的培养规格、艺术教育模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各高等院校很长时间内在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和知识结构方面较少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和人才供求关系,未能自主地对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多样性要求作出适时有效的反应、调整和改革。高等艺术人才的培养则一直坚持精英教育模式,艺术类专业的设立,主要集中在独立设置的专业艺术院校中,并逐渐形成了以“九大音乐学院”、“八大美院”等为代表的专业艺术人才培养院校群。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美术院校毕业生纷纷要离别母校和莘莘学子即将报考的时期,美术院校在艺术行业的角色和地位引人关注。中国当代艺术虽然只走过短暂的二三十个年头,但在它时间轨迹里的每一瞬间似乎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夺泸定桥”的态势在发展。无论是“批评家时代”,还是“策展人时代”,每一个小“时代”都迅速的上台然后下台,让人觉得下一个什么时代的来临似乎都不是什么问题,于是预测,预言就多了。

 

  大概在2003年前后在画廊、艺术区大规模兴起之后,美术学院在当代艺术教育方面也有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中央美术学院(简称央美)、中国美术学院(简称国美)、四川美术学院(简称川美)等美术院校表现颇为抢眼。

 

  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相继设立了新媒体艺术系、实验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在架上绘画的表现火热,吸引了足够多的眼球,当代艺术在美术学院被正式提上日程。在过去几年来火热的市场里,以三大美院为首的美术院校迅速成为当代艺术的人才基地、学术摇篮和市场基础。本文通过描述当代艺术在三大美院发展情况,抛砖引玉,旨在剖析当代艺术在美术院校的发展进程、学术地位和市场吸引力。以期对正在复苏的当代艺术市场和学子们报考提供一个借鉴。

 

  >>三大美院之隐忧

 

  7月的到来,随着各大美院纷纷上演毕业大展好戏,年轻艺术家们迫不及待的“试水”市场,正式与当代艺术大家庭接轨。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忧的部分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当代艺术教育还不够完善的地方。

 

  “整体上看,央美今年的作品跟去年一样,比较重视技法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特别好的作品。但是与往年有个不同的,这次的作品里比较“当代”的更少了。”毕业于央美的年轻人如是说。央美的教育频频被专家指出落后的倾向,很多学生都认为央美的教育比较限于对技法的研究,没有从思想上给学生更多的启发。随着央美这几年的就业率持续下降,以及出产艺术家的命中率低下,央美的精英教育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如果说川美是比较自由的学习状态,那岂非川美就不存在问题了?川美硕士,年轻批评家王志亮在看了川美2009年的国画系毕业展指出毕业展的作品体现了川美国画系创作中观念性强的特点。但从总体上来讲,作品还是有一些过度强调图式性。王志亮谈到国画避免不了市场,但即使这样创作却不应该首先考虑市场,就像艺术品收藏,投资者不能以短期赚取利润来投资当代艺术,而是应该抱着对艺术的热爱来收藏艺术,况且最后,获益的通常还是持有长线投资态度的收藏者。“如何利用市场和规范市场,是现在最紧要的问题。”王志亮说:“在国内的美术院校中,川美的国画系不算强系,因为它没有国美、央美、南艺等学院师承关系的束缚。所以,国画系的创作相比来讲就少了一些束缚。但是,现在问题是,国画系的作品更多是在延续川美油画系的创作逻辑。而对于水墨的实验,则无人涉及。”川美艺术家一直被诟病的则是太“符号图式化”,就连近亲成都双年展也在今年宣称不考虑遴选“大头娃娃”图式的作品参展,成都双年展的策展人冯斌提到市面上的“大头娃娃”图式的泛滥让他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长征空间的主人卢杰则认为目前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太“糙”,他把问题指向了美术院校的艺术教育,指出了美术院校教育的封闭性和对立性。“这个糙不是说一个杯子做精致了就不糙了。理念和艺术史的关系,和材料,和美学,和语言,和物件本身,和呈现方式所叙述,和所策划,所言说的方式之间关系的粗糙。当然我们企图要独立的书写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史,把这种粗糙也说成一种理性,也可以这么去说,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但是能不能在一个完整的,不糙的情况下再去‘糙’呢?那是不是就能“糙”的更好呢?”卢杰如是说,他还指出美院教育太过于把系和系之间孤立,把不同的材质孤立,把不同的工作室孤立,把不同的文化课知识孤立,是在走一种很闭塞的道路,哪怕有人创新了,又是另起炉灶,而另开的那个系统也不完整,所以都是绕着走,原地打转,没有进步。卢杰认为即使是新媒体系和实验艺术系,它也有国油版雕的那种孤立及对立的矛盾,而这种孤立问题会造成学生对美学,对艺术史,对批评,对制作,甚至艺术家对生涯的经营都会有问题。

 

  不少美院学生等到出了学校才发现自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学艺术史的教不了书,学画画做不了策展,办不了展览,卖不掉作品。然而先前连续几年的艺术市场的强势爆发似乎一下子解决了困惑,学生在毕业展上就立马被画廊相中签约的例子更是屡见不爽。然而在卢杰看来却是未必,他认为作品的单一性造成“糙”的问题,比如绘画的多元,全部在学院里看不到,单一性的对架上绘画的认识是美院教育存在的问题。在相应的美术史论,艺术管理专业同样存在着问题,一个硕士研究生在央美上了三年书只到过一次798艺术区,其余的时间都献给图书馆来查阅文征明史料的情况在卢杰看来是极为荒唐的。

 


【编辑:张瑜】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