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新星星”的新面孔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江声走 2013-01-06

伍伟《鹿蜀》

王海龙《低俗小说的零件》

第三届新星星艺术节在经过半年的全国报名和甄选后,于 2012 年 12 月 6 日在南京三川当代美术馆正式揭幕,并在南京金陵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颁奖典礼。自 2010 年新星星艺术节启动,这个在全国范围为青年艺术家搭建的艺术平台已经走入了第三个年头。

第三届新星星艺术节的终审评委团由向京、田霏宇、何多苓、毛焰、张晓刚、顾铮、王小慧组成,经过多轮讨论,他们把最高大奖颁给了来自中国美院的王海龙以及中央美院的伍伟,句晓龙、汪一、李俊、郑驰则分获新人奖。稍显遗憾的是,当晚颁出的每一个奖,评委均没有宣读作品的获奖辞,使得现场的观众无法了解评委们对它们的具体评价。

在奖项的设定上,这届艺术节做了些改变,除了全场大奖“艺术场”大奖外,其余 4 个奖项不再分绘画、雕塑、摄影、综合艺术的类别,而统一叫“年度新人奖”。这一改变本身,就反映了当代艺术在创作表现上的变化:创作方式的多重性和边界的模糊。年轻的新面孔依旧是这场活动的主角,获奖的艺术家都是年轻的“80 后”。当坐在轮椅上的郑驰上场领取新人奖时,观众们都很感动。据何多苓介绍,她参展的三幅作品均创作于高位截瘫之后。郑驰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任教于西南民族大学。她的参赛作品油画《花开半夏》、《清空》和《夜照亮了夜》,画面均为一个孤独的女孩,也反映了她瘫痪之后的心理状态。她说:“绘画,是我教导自己如何集中精力,训练自己如何只去考虑一件事情,那是一种偏执狂式的生活,是唯一能让我免于崩溃的办法。”

由于终审评委顾铮以及王小慧的加入,在评选过程中,对影像作品的创作更加重视,李俊的作品终于脱颖而出。李俊是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但现在摄影是他的最大爱好。他的获奖作品《菜板上的水果刀》拍摄了灰尘在时间洪流中的积累。对于这幅作品,李俊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正经的:“今天大家看到的所有这些,都不能提供一次内心的震动,因为表象过于微小,而背后的巨大往往晦暗不明。我只希望,像那些在光线下漂浮的灰尘一样,大家的内心能被微微地扰乱,我的目的就不会无疾而终了。”另一种则不那么正经,但可能更接近真相:“我是个很懒的人,从来不收拾不打扫,于是厨房里积了很多灰尘,有一天我拿开一把刀,就看到了这一幕。”

当晚的最高奖被两位艺术家分享,对于这一现象,向京说:“因为这次入选的作品质量上乘,两位艺术家都当之无愧。”但是,也有终审评委感到有些遗憾,因为没有发现让他们真正眼前一亮的极具冲击性的作品——这是每年评审前终审评委都极为期待的。整体提高和平均性, 让他们对这样的艺术家和作品更加期待。去年的最高大奖空缺,让终审评委们更加希望能选出今年的大奖得主。然而,似乎今年任何一个艺术家独立获得这个奖项都有些不够分量。经反复讨论和考虑,最后决定以两个艺术家不同风格和创作方向的作品共同获奖。任何评选都是评审总体平衡后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是一个绝对的标准。终审评委团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年轻艺术家有毅力和信心继续走下去,创作出真正具有创新力和张力的作品。

王海龙的作品是《低俗小说的零件》,是他从2009年开始陆陆续续完成的。它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女性臀部,这些臀部被放置进各种各样的社会情境之中。“我喜欢女人的身体,以至于她带给我一种强大的能量,那是一种你一旦涉足就沉溺于其中而无法自拔的持续状态,那是活生生的生命。同时我又不敢离她太近,因为近了,我的望远镜就望不到她。平面油画上的女人、手套、丝袜、链条等道具,配上外围透明齿轮状的亚克力,再各配上一句经典台词,多少会让人想到什么。”王海龙这样解释自己的作品。

伍伟的作品是三件雕塑。在颁奖现场,向京频频与他私语,看来非常喜欢他的作品。三件作品的材质非常新颖——纸,堆叠在一起、拥有厚度的纸。《鹿蜀》用特殊的方式塑造了古代传说中“鹿蜀”这一吉兽的造型,马身虎纹、白首红尾,在一摞纸堆积的几何形状中显露出身体的局部。《藏书》则用剪纸的方式让书角长出毛来,提示了一种新的视觉可能性。这个系列创作于 2011年,伍伟从民间剪纸中提取出一个单一元素“剪毛”,将剪纸动物中的“毛”改造、重构,产生了新的视觉经验。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