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巴塞尔艺博会总监凯勒:欧美的文化霸权正在瓦解

来源: 2008-05-01
 光头、西装配球鞋的打扮,加上哲学博士的学历背景,这就是年方40的萨缪尔·凯勒(Samuel Keller),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总监。凯勒入主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之后,大刀阔斧,屡出新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2002年推出了巴塞尔的北美姐妹版———每年12月的美国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博览会。

  凯勒日前被美国《艺术与拍卖》杂志评为当今艺术界最有力的人士之一:“近年来全球艺术博览会的激增改变了艺术世界原有的结构和节奏。而最能代表着这一新的市场开拓势力的人,除了萨缪尔·凯勒这位坚忍、独创和广受爱戴的巴塞尔与迈阿密艺博会总监之外,再无他人。”

  记者:你个人感觉今年的博览会和前几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最高兴看到的变化是什么?

  凯勒:从作品来讲,很多人都认为20世纪的杰出作品已经越来越少,但是我们展出的作品比前几年还要多,我们很开心,这也代表了我们的优势。通过Art Premiere等环节,我们推出的新的年轻画廊比往年多。第二,全球化的趋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前几年艺术家、收藏家来自五六个国家,而现在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而且都有国际化的教育背景。

  记者:你上任以后改革的力度非常大,今年也有很多新的举措。最初做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阻力?因为巴塞尔毕竟是一个很传统的艺术博览会。

  凯勒:在这几十年中,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经常革新,在1980年代博览会引进了摄影艺术,1990年代我们又引入了录像艺术,后来我们又将电影纳入进来,这些改变都是自然发生的。

  艺术本身是精英的东西,多年来,博览会的任务之一是将艺术推广给大众,让大众能够理解新的艺术形式、艺术家。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展现当今时代最好的艺术作品。这个工作主要需要直接和世界各地画廊和艺术家合作。第二,在这个过程中,会吸引一些有意思的人和新的机会,我们就要想办法与他们建立关系,进行互动。

  记者:你去年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过,希望介绍更多的中国艺术家、画廊到巴塞尔来,但是我看到今年中国的画廊并不是太多,数量比去年还要少。

  凯勒:我们关注到的趋势是,由中国人创立的画廊越来越多,因为以前很多画廊都是外国人创立的。我们密切关注的画廊里面有几个去年都发生一些重大的转变,所以我们决定还是继续观察,不希望仓促决定后发现第二年还是不符合标准。作为排名第一的博览会,我们做决定不一定是最快的,但一定是谨慎、正确的。我们不能用异国情调来选择画廊,不能说来自重要的国家就有很大优势。巴塞尔的选择是全面的,选进来就会享受国际社区的所有福利。但是今年展出中国艺术家作品的画廊还是比以前多了,比如广州的维他命创意空间。

  我不太去关注具体的数字,更多的是看画廊的项目的整体感受。虽然亚洲、中国的艺术已经占一定比例,欧洲、美国的艺术在艺术世界仍占主导地位,但这样的文化霸权正在瓦解,这种趋势是不能扭转的。

  我仍记得1990年代韩国画廊非常活跃,有的博览会甚至接受了20多个韩国画廊的申请,到现在他们可能一个都没有留下。当时我们也是决定把节奏放慢,选择了几个韩国画廊,和他们建立了长期合作。

  记者:巴塞尔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博览会,如果它以后还要开拓的话,会有哪些新的空间、新的单元、新的内容?

  凯勒:现在我们有瑞士和美国两个博览会已经足够了,我们要更新丰富的主要是在博览会内部的政策和项目发展上。我们还是以质量为发展的标准,具体的做法仍在讨论中,明年就会知道。也有很多大城市邀请我们去举办博览会,但这样不如集中在两个地方吸引全球的人交流,不要做成连锁店的形式。今年惟一的例外是9月我们将去中国北京举行一个小型巴塞尔论坛,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在博览会城市之外设立一个论坛。

  记者:巴塞尔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对迈阿密的考察用了6年时间。现在有没有计划对其他城市进行考察,比如上海也很希望跟巴塞尔合作,当然你刚才已经给出了回答,但是我仍然很希望知道,巴塞尔会不会有一个时间表?

  凯勒:我选择不回答这个问题,留一个开放的空间。我不是预言家,很难想象5年后我们的角色会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艺术家的作为和艺术市场的发展情况。如果未来5年印度、中国的艺术市场没有一直向上发展、不是越来越重要,我会很惊讶。我还是会比较谨慎,如果选择一个地方失败了,不仅对巴塞尔不好,而且对那个地方的艺术品牌也是坏的影响。这都需要时间。

编辑:叶晓燕】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