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 Art 自然艺术展
“南京灵魂小组艺术群体的艺术创作实践,倡导是回归自然,寻找生命的真实意义。”南京灵魂小组艺术群体发起人,著名艺术家黄药表示当前中国当代艺术生态需要释放新的内容与方向。
2014年9月14号由欧盟商会主办的年度活动,特邀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实践风向标之一的南京灵魂小组参加位于南京中山陵自然风景区的南京索菲特钟山高尔夫酒店举办 “ECO Art 自然艺术”的展览活动。南京灵魂小组艺术家成员黄药、郭海平 、孙大量、 刘绍隽、 三毛通过各自作品和现场的观众进行了精彩的互动。
据了解,南京灵魂小组通过艺术介入社会的问题,以及对现实针对性的批判都非常深刻而不流于表面,有着这个艺术群体独特的表现形态和呈现方式,并强调艺术的品质。他们更强调艺术灵性的体验,回归到真实的状态,关注人性方面的释放,尤其对灵魂和精神领域方面持续的探索与表达在国内艺术实践群体当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南京灵魂艺术小组是近些年中国艺术生态当中涌现出来的一个特殊艺术的组合,这个组合的明显特征是,它明确的写下了当下艺术与社会问题信息碰撞的新版本。核心的艺术竞争力在于,它充分考虑了当下艺术所遭遇的社会情境,把艺术所能提出问题的空间指向了精神层面的探讨,并触及了人类精神生存的状况,乃至困境,提出艺术范畴的问题设置与情境追问,即回归中国人对“灵魂”问题的探讨,揭开社会的“遮羞布”。
南京灵魂艺术小组的诞生,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8年到2010年,黄药在南京博物馆策划大型展览《失重》开始,开始触及当下社会精神失重的话题指向。2009年798双年展期间,黄药、郭海平、罗隶实施的《流动药房》,这是一个跨越多个省份的艺术调查行为,沿途向民间征集了数百份抗忧郁的方案,用艺术的方式继续聚焦当下社会心理和精神上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2011年到2013年,2011《激素》展览之后,《新周刊》副主编、著名策展人胡赳赳提出“疗伤系”艺术家群体:他们将艺术与生活同构化,着重表达的却是一种“艺术的无力感”——这种与所谓“艺术的力量”背道而驰的主旨恰恰是“疗伤系艺术家”最为深邃的精神烛照。随后的《清明》展览,则把这个艺术家群体的精神化和生活化艺术理念的倾向深深地定格在公众视野中。第三个阶段是,2013年开始,黄药、郭海平等又把这个群体的艺术观念推向更为社会化的层面,以2014年5月中德国策展人Nora Gantert、陈晓峰共同策划的“灵魂之躯——艺术家的寻魂之旅”南京站在药艺术馆举办为标志,展览现场随机展览的与观众互动调查“什么是灵魂”,随后公布在媒体上公布,为南京灵魂艺术小组的诞生写下了见证的一幕。
有评论认为,南京灵魂艺术小组找到了基于当前社会问题的“痛点”,并在此基础上生成艺术小组的系统和方法,以及有效的组织实施艺术活动行为,形成这个艺术小组的艺术实践形态以及艺术生态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