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师建民个展《惊蛰》在墙艺术“T6画廊”盛大开幕!

来源: 2019-03-25

艺术家师建民水墨作品个展《惊蛰》于3月23日在墙艺术“T6画廊”盛大开幕。展览由墙艺术主办,策展人为墙艺术创始人苏晏女士。此次将展出艺术家师建民近两年创作的十八幅水墨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置身于当下的艺术创作和精神状态。展览将持续至5月16日。

艺术家师建民
艺术家师建民

师建民和T6画廊负责人苏晏合影
师建民和T6画廊负责人苏晏合影

策展人苏晏表示:“师建民的作品画面情景空灵,形神交融,绘画技法扎实而又不拘一格,在吸取宋代绘画的基础上又融入了对当下生活的感知,在这种以古对今的对比下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也开辟了属于他自己的艺术天地。”

展览现场图
展览现场图

展览现场图
展览现场图

“惊蛰”之时,万物复苏,欢迎大家来T6画廊体验师建民笔下的水墨春秋!

师建民现场做媒体导览
师建民现场做媒体导览

师建民接受媒体采访
师建民接受媒体采访

师建民和嘉宾合影
师建民和嘉宾合影

 01

鬃毛鬣鬣、獠牙突露的野猪,是师建民笔下的常绘主体。他直言“野猪”就是自己的画像。

《艺术家》 2018年  绢本水墨  107x154cm
《艺术家》 2018年  绢本水墨  107x154cm

“大部分画家在苦闷阶段都画自画像,我刚开始画野猪的时候,就感觉是在画自己的肖像。

《踏花归来马蹄香》 2018年  绢本水墨  120x213cm
《踏花归来马蹄香》 2018年  绢本水墨  120x213cm

有时,自己就像一头野猪,年轻时在社会闯荡,真的是伤痕累累,但还是觉得要去做一些事情,挺愚蠢的。因为你看不清未来,又看不清当下,喜欢的事情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和野猪一样,有些鲁莽,又很正直,很勇敢。”

《行者》 2018年  绢本水墨  153x110cm
《行者》 2018年  绢本水墨  153x110cm

师建民笔下的野猪,不仅是对自己心境的反映,也是对当代艺术的一种内省,他认为艺术家没有必要把自己看得那么高,“这种现象不仅是艺术家本身的素养不够,也是社会结构出了问题。其实大家连野猪都不如。”

看似天真的发问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偶得。“猪蹄和马蹄,到底哪个香”?这个问题,越想越有意思。

《行者》 2018年  绢本水墨  155x68cm
《行者》 2018年  绢本水墨  155x68cm

 02

师建民是60年代生人,用他的话就是“60后和70后一样,荒废了,我们现在是在补课”。

水墨是东方人的精神训练,反映了画者对自然的参悟。师建民反复谈起“水墨画一定要有文人脉络”,因为当一个艺术家没有思想、没有出处的时候,作品会很苍白和肤浅,只能一味地模仿和跟随别人的灵感。没有文脉的支撑艺术走不下去的。

《冠云峰》 2018年  绢本水墨   136x104cm
《冠云峰》 2018年  绢本水墨   136x104cm

师建民尤其钟爱宋朝水墨,看过大量的古画绘本,他在作品中吸取了宋代文人绘画元素,以淡墨写实手法追求画面的唯美效果,绘画题材中融入了怪石、蝴蝶、野猪,形成了宋代文人和当下文人生存状态的鲜明对比,以此反省当下艺术生态乱象。

《秋分》 2018年  绢本水墨  153x171cm
《秋分》 2018年  绢本水墨  153x171cm

著名文化学者党晟曾评价师建民的画“既注重造型的严谨,更讲求技法的精妙。画面主体部分具有极强的体积感,宛如突出绢素,让人难以克制想要触摸的冲动;有意从略的部分则清轻淡雅,甚而一片朦胧,虚实之间呈现有趣的对比。大面积的空白通常也要以淡墨渍染,却能做到不露笔痕,冲融渺冥,浑若天成。”

 03

在师建民看来,水墨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更多讲究心和手的感应,所以才有“画如其人”。

和很多水墨文人一样,师建民酷爱画石头,他把石头当做肖像来处理,是人内在形体的外露,石头的形态代表人某种内心的一种说不清楚的东西。

《花岗遗石》 2017年  绢本水墨  187.5x185.5cm
《花岗遗石》 2017年  绢本水墨  187.5x185.5cm

“太湖石其形不定,其态无常,每一块石头转一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都会呈现不同的形态。其实就跟人一样,每个人不可能呈现一种面貌,一定是多面性的。”

《云石》 2018年  绢本水墨  191x137cm
《云石》 2018年  绢本水墨  191x137cm

《立冬》 绢本水墨  123x188cm
《立冬》 绢本水墨  123x188cm

上面这副作品是江南四大名石之一的“绉云峰”,绉云峰气势直起,但姿态曲折,层层而起,一脉至顶,一向深受画家喜爱。师建民觉得这块奇石就像一个好的剧本,不同的艺术家如同不同的导演在解读它,而师建民看重得是它背后的故事。

据说在明朝,一个杭州巡抚看见一个叫花子,叫花子年纪轻轻,气度不凡,巡抚爱惜人才,便把他收养到府里,后来觉得他为人能干,便让他从军。20年后叫花子屡立战功,成了广东巡抚,为了感谢恩人,他在广州挑了一块最好的石头,用几架马车花了好几个月运到杭州,送给已经退休的恩人。

这个故事很打动师建民,在感恩心变成奢谈的今天,他希望通过水墨艺术,来传承这条文脉。

《仙人峰》 2017年  绢本水墨  99.5x184cm
《仙人峰》 2017年  绢本水墨  99.5x184cm

蝴蝶,是师建民水墨画中的另一个常见元素。刚开始画蝴蝶完全是感性的,只是觉得这么一个柔弱的生命放大了特别有意思,他找来蝴蝶的图片,放大了以后再做变形梳理。

《蝶》 2018年  绢本水墨  直径:140cm
《蝶》 2018年  绢本水墨  直径:140cm

蝴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庄周梦蝶”的典故,当下这个时空你是蝴蝶,还是蝴蝶是你?其实是很高的哲学命题,艺术家个人通过图式的呈现表达了他对这道命题的阐述。

《踏雪寻梅》  绢本水墨  206x158cm
《踏雪寻梅》  绢本水墨  206x158cm

《出壳》 2018年  绢本水墨  185x137cm
《出壳》 2018年  绢本水墨  185x137cm

 04

师建民水墨作品的另一特色是选用冷僻的介质“绢”来作画。党晟先生专门写过,“绢是一种平纹组织的丝织品,织成的生绢经精练、锤压,纤维变得扁平、紧密,再敷以鹿胶、明矾调成的浆液,就成为匀实平整的熟绢,前人譬之为“银板”,曾经是中国古典绘画的主要载体。

回顾中国绘画史,传世的宋画几乎全是绢本。在涂敷胶矾的熟绢上落笔,可以反复晕染,深入刻画,不仅能够逼真地再现物象,而且墨色深沉、层次丰富,水墨渗入经纬线之间的缝隙,还能形成极其细腻的纹理,从而增强了绢底特有的质感。”

《出》 2018年   绢本水墨  178x136cm
《出》 2018年   绢本水墨  178x136cm

《冠云峰》 2018年  绢本水墨  136x104cm
《冠云峰》 2018年  绢本水墨  136x104cm

之所以在绢上作画的人少,是因为绢太复杂,画之前需要先刷三遍胶,在浮躁的当下,一般人没有那个耐心与体能。

“师建民用的绢大都亲自锤压、施矾,作画的墨锭也是近百年前老胡开文的极品油烟。在他的画室里,摆放着几台自行设计、专门定制的巨大画架,配有液压装置,可以调节画板的高低和角度。”党晟先生在文章里写道。

《行者》 2018年  绢本水墨  152x188cm
《行者》 2018年  绢本水墨  152x188cm

师建民把古人总结的绘画大忌——甜、俗、邪、赖作为人生大忌,愿意用整整10年时间钻研水墨……

就像他自比“野猪”一样,近乎执拗的坚持,在古典和超现实间游走,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师建民个展《惊蛰》海报
师建民个展《惊蛰》海报

展览信息  

策展人:苏晏

展览地点:墙艺术T6画廊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797路B06

开幕时间:2019年3月23日3:30pm

展览时间:2019年3月23日-5月16日

主办 : 墙艺术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