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半年,不管是巴塞尔的最终成交,还是国内外几场春拍的最后收场,结果都没有预想中的糟糕。尤其是在国内,今年的春拍一改去年秋拍时候的低迷,似乎突然给市场打了一注强心剂,“市场是否回暖”一时间成为所有关心艺术和市场人士的讨论话题。许多专家或业界推手纷纷做出乐观表态,但低调悲观的言论自然也不绝于耳。不管大家作何预测,终究要靠事实说话。09春拍虽然整体行情不错,但具体在当代艺术板块,不管是境内还是境外,形势都非常不令人乐观,一向被作为市场标尺的张晓刚、曾梵志等艺术家的作品也不免遭逢暴跌甚至流拍的境遇。
然而市场终究需要发展下去。时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秋拍拐点。国内国外各大小拍卖行,也正想尽办法各出奇招,希望接续上半年春拍的整体上升势头而求取特别板块的个别突破。那么在这中间,自金融危机以来一直持续走低的当代艺术行情,在这次秋拍中能否有所改观?答案似乎依然飘忽不定。
首先我们注意到的是,尽管上半年各大拍卖公司的业绩——相对于金融危机来说,并不算难堪,但其背后隐藏着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那就是精品在一定程度上的匮乏。甚至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没有尤伦斯和几件精品书画的噱头,09春拍的结果还能如此乐观么?那么到秋拍的时候,我们将拿出什么“救市”精品呢?
与精品匮乏同时并存的问题,就是行业运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问题。规范性直接针对的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诚信机制,而系统性则在于稳健有序的资金注入和藏家培养。相对于精品的匮乏,这个问题无疑是更根本的问题。而现实情况,中国拍卖市场最糟诟病的恰恰是诚信危机和短视的投机行为。
尽管如此,乐观的因素也依然存在。经过这次金融危机后,我们发现真正优秀的艺术家作品和经典性的作品所受的市场冲击并不很大;而之前给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增添“虚火”的一些二、三线的艺术家则被挤掉了“泡沫”。也是因为这次危机,此前一直操控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海外资金势力也遭到削弱,中国本土的资本开始增长。这一点对稳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无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文化部日前也召集业内精英,专门坐下来一起探讨中国艺术品包括当代艺术板块如何“走出去”的战略和措施。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支持,对活跃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无疑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总体而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面对的问题很多,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有利的机遇。在当前中国艺术市场体系和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当代艺术板块在今年秋季拍场上能否一改春拍时几乎全盘败落的局面,现在还不能过于乐观。
【编辑:大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