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萨科齐艰难的文化工程:法国历史之家

来源:十字报 作者:罗朗-拉歇提供 2011-04-22

内衣展览

 

2011巴黎国际内衣展在凡尔赛宫举行。凡尔赛宫一度被叫做法国历史博物馆,菲利普国王自掏腰包,历时四年重修,于1837年落成,使之从皇室寝宫变为历史博物馆,但后来其性质有所改变。

 

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综合目标是:向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看齐。事实上,巴黎卢浮宫并非“法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概念,法国人以自己的历史文化自豪,却至今没有一座完整意义上的法国历史博物馆。

总统都建了博物馆

 

如今法国正陷入一场有关历史博物馆的争论。

 

欧洲作为古典艺术发源重地,文物艺术藏品丰富,以本国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却屈指可数。其中规模较大的柏林的德国历史博物馆,是两德统一前夜由当时的西德总理科尔倡议修建的。不过自提出之日起,就饱受争议,人们对潜在的大国优越意识、衍生民族主义情绪的危险,以及历史博物馆的真正作用都表示怀疑和担忧。七百多篇媒体激辩文章,作为历史资料至今还保存在德国历史博物馆内。

 

法国第五共和国的每届总统任职期间,都会建造至少一座博物馆或者标志性文化建筑,作为他们的文化政绩:

 

蓬皮杜任期有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密特朗时代有奥赛博物馆和卢浮宫;希拉克总统名下有盖布朗利博物馆。

 

被法国文化界认为“最不知识分子”的总统萨科齐,也正式宣布了自己任期下的文化工程———法国历史之家。

 

早在总统竞选时期,萨科齐就提出了修建法国历史博物馆的计划。2010年9月12日,他公布了计划选址,第一次将项目具体化———法国历史之家将落脚巴黎市中心,与国家资料馆分享其所在的苏比斯宫和罗汉宫。

 

然而从宣布地址开始,这个项目就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反对的理由包括经济危机时期是否有必要建设。

随着项目的推进,“法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因为缺乏自己的藏品,不再定位于传统的博物馆,而变成一座面向最大范围的观众、以文化为使命,展示法国和法国历史、文化、建筑等关系的综合公共设施———它的法文命名也相应调整,直译过来就是“法国历史之家”。2011年1月13日,负责为法国历史之家筹备工作掌舵的科学委员会在法国文化部正式成立。让-皮埃尔-里乌现在的职务是科学委员会主席,他与其他20位成员组成委员会,为法国历史之家把握方向,权衡它的可行性和风险,历史之家运行起来之后,所有涉及历史科学方向的项目,都要由这个委员会来发放最后通行证。

 

未来的法国历史之家也没有自己的独立收藏,它通过和各个顶级博物馆的合作和租借展品的方式,来展示古代历史文物,同时历史之家还会采用电脑技术,将无法租借的展品,用三维等方式展示历史文物、历史研究成果。

 

委员会6月将向公众公布项目前期工作成果。2012年1月,委员会最终项目计划将出台,预计2015历史之家正式对外开放。

 

历史之家预计占地面积在2.5万平方米左右,仅筹备预算就是6000万欧元左右。

抢地盘-钉子户

 

“法国历史之家”计划宣布后,首先遭到了法国国家资料馆员工的一致反对。

 

一方面,这将使原本属于法国国家资料馆的资料存放和活动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从现在起到2013年,资料馆将逐步转移到巴黎市郊外。

 

资料馆现有的百名员工也担心会丢掉饭碗,资料馆工会联盟发起了超万人的联合抵制签名,在他们看来:这一决定是建立在对历史资料宣传和保存的蔑视基础上的……

 

一山不容二虎,历史之家和自1808年起就入主此地的国家资料馆的存在完全相悖。2011年3月15日,国家资料馆第二次举行罢工。18世纪洛可可风格的苏比斯宫殿正门口,高高悬挂着“救救国家资料馆!”的大型条幅。这次罢工的导火索,是国家资料馆负责人伊莎贝尔-内奇旺德被文化部长辞退,内奇旺德站在维护资料馆员工利益这方,而即将上任的新负责人则被认为是“派来执行上级命令”的。“国家资料馆早在法国历史之家论证确立前就已经定下了搬迁计划,预计到2013年,大部分馆藏资料转移到尚在建设中的皮埃尔菲特大型文化中心。此外,资料馆还包括枫丹白露分部。”法国历史之家科学委员会主席里乌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说,国家资料馆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法国历史之家项目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但这的确让国家资料馆一分为三,操作和管理看起来将更为复杂。

 

此外,法国历史之家设想的许多活动和展览,与国家资料馆现有的安排其实有重叠。“‘法国历史之家’其实早就存在了,只是没叫这个名字罢了。”资料馆的一位官员说。

 

一位资料馆工会负责人说,自从公布法国历史之家的用地计划开始,夜夜都有7到8名员工留守,象征性地占据苏比斯宫。

 

现在这一局面,国家资料馆的四个工会联盟称之为“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

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法国人?

 

“比如法国在中国上海设租界地,也许在一些法国人看来是历史上的远征成功,换成中国人的视角,就是耻辱的侵略行为。”在法国社会学家贝尔纳-布里泽看来,历史根本不可能用博物馆展现出来,因为它永远不可能客观。“政治色彩太浓”是历史之家招致的第二层质疑:它被看作不仅仅是总统以政治权力向法国文化部下达的一个文化工程,而且延续了萨科齐倡议的“国民身份大讨论”的政治路线。

 

法国国民身份大讨论是萨科齐在2007年总统竞选时提出的主题之一,目的在于从法国极右阵线那里拉来选票。竞选成功后,2009年秋天他再次发起国民身份大讨论,号召所有人没有顾忌地讨论:如何确认国民身份和共和身份,究竟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法国人。

 

这一讨论最初就和移民政策紧紧连到一起:移民算不算法国人;移民的后代算不算;居住在法国的不同信仰者呢,他们的生活习惯、宗教和传统法国不同,该怎样看待。

移民往往被认为是威胁到法国国民身份确认的主要问题,由此在各种形式、各种场合展开的讨论中,不时有引发种族歧视的言行,遭到左派强烈抨击,被认为和多元开放的法国民主精神相悖,甚至萨科齐内部也分成了两派。

 

国民身份的辩论在法国引起了强烈回声,除了传统对立派的反对,很多民众也不支持。讨论由此将法国分割成两大阵营,成为今天总统政治局面困难的一大因素。2010年4月,萨科齐表示希望停止这场持续一年半的讨论。

 

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是法国重要历史学流派“年鉴学派”的发源地和继承人,那里的历史学家却没有一人接受参加委员会的邀请。他们或中立,或批判,认为和历史关系的讨论早已过时,现在人们研究的是如何解构历史,而历史之家所做的,则是利用各种机制,研究如何为重新构筑的历史做演讲。

历史是过时话题吗?

 

法国《十字报》记者罗朗-拉歇是最先就此话题独家发表采访委员会负责人报道的,他同样师出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在拉歇看来,对于喜欢历史的人来说,这个话题当然令人兴奋,因为如果历史学家们坐在一起,他们对有关法国历史的认知肯定各不相同。

 

1970、1980年代,法国曾有过一场大规模的知识分子运动,涉及到哲学命题,但也有关历史,其目的在于摧毁已有的知识和历史构建。运动的主要观点是:客观历史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一种虚构,一种构建起来的精神。

 

譬如有关法国第三共和国的历史,一直非常官方、非常有政治色彩、叙事分明、渐进有序,然而对另外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却正好是被肢解的历史。正是因此,1980年代法国历史学家弗朗索瓦-多斯有名为《历史碎片》的著述,大意就是原始历史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被分解的历史。这一讨论在那个年代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如今在许多知识分子眼里,如何看待和定位的历史话题,早已不在法国社会哲学和史学家的研讨主流内,它已属昨日词汇。

 

法国历史之家这时成立,自然不讨许多哲人文人欢喜。

 

不过,该项目也不乏支持者。其中观点之一就是,法国历史之家的建立可以在凝聚法国大众上重做工作,它可以展示法国内部的多元历史文化,形成某种形式上的内部和解———法国人自大革命以来就四分五裂,这也许会是一个将法国大众联合起来的机会。

 

然而法国大众首先面临的还是经济危机的阴影,失业和安全、社会保障等社会经济问题没有彻底改善,大众对文化话题表现得相当淡漠,正常时期会引来法国人的大辩论,现在更多局限在业内人士间。

 


【编辑:冯漫雨】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