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源初艺术研讨会现场
苏州美术馆,陈源初个展开幕以后,熙攘的人流中,批评家、策展人正在逐幅的欣赏艺术家作品,同时多家媒体对艺术家陈源初、策展人杨卫、学术主持沈语冰等进行了采访。但是,4点的研讨会,马上就要开始,批评家们把更多要表达的内容转移到了研讨会现场。
本次陈源初展览艺术研讨会由策展人杨卫主持,参与本次艺术研讨会的嘉宾有批评家陈孝信、贾方舟、王端廷、高岭、沈语冰、艺术家虞村等。众与会人员纷纷就陈源初的展览、创作、母题等几个方面分别作了阐述。
学术主持沈语冰,首先肯定了陈源初的艺术创作态度与旺盛的创作欲望,陈源初在个人创作中分享了后现代主义的审美经验,从单一到博杂的文化现状都在陈源初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昭示。而近几年“跨国美术史”的研究在学术界非常的火热,在陈源初的作品中,沈语冰先生使用了“文化的游牧”这样的词,在研讨会现场引起了热议。作为从西方归来的艺术家,陈源初先生的架上媒介相对传统,但是具有很高的示范价值和历史意义。他试图将更多的二元对立的东西融合在自己的画面中,纳入了更加全球化的游牧语境中。
陈孝信提到了陈源初的作品个性鲜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观点。第一,陈源初的作品和马克思1840年《哲学手稿》中提到的“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高度贴合。第二,画面图像的表达自然方面多是明清山水,传统文人情怀浓厚,人物形象西方具象创作,有着严格的造型。两者之间对立而融洽。第三,对人的追问,人的意义、价值是什么,作品有着悲怆的意义与表达,人性表达在他作品中得到锤炼和成长。让人想到李叔同的“悲欣交集”。
而贾方舟认为陈源初的作品可以有很多解读方式,他以墨西哥艺术家弗里达为例,阐释了他用心理学解读陈源初作品的缘由。但是最终,他将解读的方式转向了图像学的范畴。批评家高岭开门见山的提出了他对艺术家作品创作的看法。提出陈源初作品应该在构图和经营位置上有一些更多的尝试,在“节奏”和“个人笔法”上还有很多可以探索的空间。
众多批评家发言过后,主持人杨卫总结道:“非常高兴今天引申这么多话题,各位批评家们对艺术史的阅读确实是有功力的,一个对象可以每个角度来解读,不管陈先生如何思索,其实大家心理是可以相连的。所以说今天谈多的很多陈先生作品的评论非常到位,能够看到陈先生作品当中的元素,大家都有这个情怀,因此大家坐在一起。”
【相关资讯】
批评家陈孝信
批评家贾方舟
批评家杨卫(右)、高岭
艺术家陈源初
陈源初研讨会现场
【编辑:曹茂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