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叶武林主创的宁化客家祖地祭祀园牌坊门雕塑群局部
在福建宁化客家祖地祭祀园的基础上,一组有突破意义的现代雕塑杰作落地生根,震动一方。美名传播开来立刻被誉为当代雕塑艺术创作中的一桩大喜事。2014年7月15日,“2013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公布。获得年度大奖的“客家祖地祭祀园中轴雕塑群及艺术装置”项目更是将其再次推入大众视野。这组雕像极具特点,不同一般,有突破性、启示性,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令人刮目相看。仿佛掀开了历史大书的一页,引人进入一个崭新的艺术领地。
它是鲜活的
当代大型浮雕的通病是注重图案性、象征性、符号性和装饰性。这样的浮雕往往场面浩大,工程繁杂,虽耗时、耗工、耗钱、耗料,却绝对不讨好,其悲剧就是做出来之后根本无人驻足观看,形同虚设。因为它的致命弱点就是空洞无物。宁化客家祖地祭祀园的雕塑,从根上,在构思上,就决定和上面的做法分道扬镳,走一条背道相驰的路,踏上一条完全相反的探索之途。
这里的关键是雕塑中的每一个人虽然是虚拟的,但都是具体的,有年代、有出处、有身份、有特定的使命,不是“某人” ,而是“这一个” , 150个人物,就是150位个体,是鲜活的个体组成的社会人群。这种要求一下子就把这组雕塑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达到了新的高度。而这,很难,很难。
它要求:做的不是技术活儿。不是行活,而是挖掘生活,仿佛是养育婴儿。要用脑呀,要用心呀,要使出全身的劲呀。
它要求:手下的活要各有不同,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表情,喜怒哀乐,全不一样,真的要变成活人才成。他的姿态、他的手势、他的衣服,全得动起来,全得“蹦”下来成为可以和你直接交流的对象,仿佛是你的近邻,有血有肉。
它要求:雕塑里的人物要有思想。这看似荒唐,试想,泥模、铸铜,死物一个,要有思想?真是荒谬!但却是真的。雕塑一旦进入鲜活的境地,其鲜活性就得以有思想作为依托。他的喜怒哀乐来源于他的思绪,来源于他的痛苦或欢乐,来源于他的悲伤或幸福。这就要有好的设定,就要有冥思苦想。
一句话,要用脑子来雕刻。鲜活来源于静观默察,来源于凝思竭想。鲜活就是表达个性,表达独特。
它有故事
雕塑,学院派的,都是以单体人物为主的,一个一个的,少有故事,这一点雕塑和绘画不大相同。雕塑也有群雕,但一是为数不多,二是其中大多也仍是个体的集合体,人物之间彼此缺少联系和呼应;像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下那八块浮雕那么精彩的、有故事的,还是比较少的。
宁化客家祖地祭祀园的雕塑是有故事的,而且做得好,可以成为新的典型,有突破性。
一是它找准了客家人的特点。什么是客家人,这组雕塑给出了准确的回答。这说明主创人员事先掌握了大量史料,阅读了丰富的参考资料,特别是最新的科研成果,从而使这组雕塑成为有根有据的、有内容的动态画面。
二是它精确地选定了两大主题,分别是天灾和人祸引出的流民图。前者转进为《润物旺根》 ,后者转进为《敬天穆祖》 ,最后到达石壁,受到原住民畲人、瑶人的善待,迎来了落脚生息的良机,中间穿插着“随迁改葬先骨”和“久旱逢春雨”两段高潮,一边以男人祭天敬祖为主,一边以女人生息繁衍、耕读、习礼、传文为主,都是感天动地的真实故事。有情节、有转折,有头有尾,充满了传奇性。
三是故事的表现形式构思巧妙,在两扇各长达26米的大型浅浮雕和高浮雕前面,隔开一段距离,突然增加十组人物圆雕群,成了多层面大立体的历史场面。这种安排是独具匠心的,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远看也好,近看也好,都有心灵的震撼。看到这,人们会浮想联翩,感触良多。
四是这种故事性的表达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人物完全脱离了祭祀“偶像”的旧模样。走进全新的境界,达到可敬可亲可信的全新高度,祭祀也好,观光也好,欣赏也好,都有亲近感,而亲切可以产生伟大的力量。
它有独特的艺术手法
宁化客家祖地祭祀园的雕塑群在结构上分为五大部分:干支盘、铜道、牌坊门雕塑群、山门殿雕塑群、先贤亭雕像。重点是牌坊门雕塑群和先贤亭雕像,牌坊门雕塑群的主创者是画家叶武林。
正因为叶武林是画家,擅油画和国画,当他转入从事雕塑时。他的雕塑便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归纳起来,是两点:一、他的雕塑特别像他的国画;二、他的雕塑是大写意。
这两条在雕塑中是不常见的。从而为雕塑带来一股清新的风,很新鲜,很特别。写意是中国画的灵魂,也是中国画的生命力所在。它让中国画在世界美术园地中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经久不衰,魅力无穷。写意就是不太具象,有些抽象,相当变形,画出来的东西又像又不像,又是又不是,在真实世界中并找不到它们,是一种精神世界的产物,是更高层面的更本质的表达。
叶武林画国画常用大板刷蘸墨,噼里啪啦,没有细致的勾勒,别有一番情趣,非常现代。这一套转到雕塑上,亦有奇效。一是人物形象特别粗犷,外表绝不光滑;二是形体起伏跳荡,深一下,浅一下,特显肌理和凸凹,有强烈的立体感;三是作品留有笔触掷地般的挥洒印迹,给人大气磅礴的感觉,有力透纸背的冲击度。
那么,这样的浮雕和圆雕立在阳光之下,顶光也好,侧光也罢,都有强烈的视觉效果。黑是黑,亮是亮,立体感极强,一眼望去都成了鲜活的人物,一下子就进入了角色,给旁观者立刻带来互动的感悟。就因此,它真的成了感动人心的作品,让人流连忘返,让人回味再三。
这就是真正的艺术。在30多尊客家先贤雕像中,我非常欣赏陈建时雕的《巫罗俊》 、曾靖雕的《曾巩》 、温朝勃雕的《罗从彦》 、郭宝寨雕的《华喦》 、白峥雕的《叶德来》和朱尚熹雕的《张弼士》 ,以为是近年来个体人像雕刻中的上品。总体上说,这30多尊客家先贤雕像都是相当严肃认真的作品,创作过程中动了不少脑筋,多次修改完善,总体水平相当整齐,亦属难得。
我还要特别指出:叶武林主创的宁化客家祖地祭祀园牌坊门雕塑群是继他的大型油画壁画《中国现代文学名著中的受难者》《反抗者》 ,大型彩色玻璃镶嵌壁画《鲁、郭、茅、巴、老、曹代表作》 ,大型陶艺壁画《青春,生命》之后的第四个里程碑。前三者都是赫赫有名的,是在各自领域中拔得头筹的杰作,是很有经典性的代表作,而这第四组作品在泥塑铜雕中同样会占有出类拔萃的地位。以它独特的鲜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而见长而永存于世,注定会令人称道,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