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4月2日发表文章说,随着今明两年全中国将有1400座博物馆和纪念馆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向公众开放,更多类似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事件,恐怕会不断浮出水面。
文章摘录如下:
几年前参加旅行社主办的“江南游”,行色匆匆,数个长三角城市平均只呆上一两天,而且大部分的时间被带往高消费的地方,所参观的博物馆或纪念馆寥寥无几。因此,不久前再前往南京这个六朝古都时,不肯错过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机会。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由外景展区和室内陈列组成,外景展区内的多个雕像、枯树、断垣残壁和遇难者名单墙等,构成有强烈悲愤主题的墓地建筑风格;室内则陈列从“万人坑”中挖掘出的部分遇难者遗骨,以及许多历史照片、文物和图表等,并可听到哀乐和水滴声等,展馆试图通过多种媒体的运用再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件。
纪念馆是免费对外开放的,这令不少专程前往参观的旅客都喜出望外。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当中一个分馆入门时需要寄放随身携带的物品,“寄包费”是每个人民币3元。对于携带了行李前往,打算参观后即赶火车到另一个城市的游客来讲,这造成一定不便。就有个网友在网上质疑,以高成本修建并免费开放的纪念馆,怎么会在乎区区的“寄包费”,他甚至认定有关费用是让某些小人从中获利的。
随着今明两年全中国将有1400座博物馆和纪念馆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向公众开放,更多类似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寄包费”惹人非议的事件,恐怕会不断浮出水面。
事实上,博物馆等免费开放所引发的问题,近日成为中国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平时无人问津的展馆免费开放后即吸引大批参观者,这固然令许多博物馆管理单位感到雀跃万分,但“人满为患”的现象却也令他们措手不及。
据报道,早在正式免费开放之前,多个博物馆都预先实行星期日免费参观的措施,为全面免费开放做“预演”。它们也制定各个应对措施以及突发情况应急预案,并且增加服务人员、保安人员和志愿人员,推出索票和预约系统,甚至是重新印制门票和增加洗手间用品等等。
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不少之前难以预见的事情:乞丐和衣冠不整者纷纷出现在展馆里,专门为用厕所的人也上门来了,安全隐患霎时间若隐若现,服务设施不足够的情况也有所显现。大家不知道要如何为不以参观为目的的人们服务,更不懂得如何应对展览文物被损坏的情况。
于是,呼吁人们提高文化素质和保护文物意识的声浪四起,可是也有人把博物馆“爆棚”所引起的问题归咎于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缺失。这些人认为,“没有素质低的民众,只有素质低的管理”,与其把矛头都指向公众缺乏素养,不如把重点放在服务、引导措施和管理制度的完善上,满足而不是压制公众的文化渴求。
这两种声音显然都不是杂音,免费开放博物馆和纪念馆等本来就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英国专家说,免费开放展馆并非一概行得通,最适合免费开放的是国家级的大博物馆,因为它们具有多元化的市场,与许多社会机构建有伙伴关系,有多种资金来源,并且坐落在城市中心。换言之,如果硬要资金来源单一、自负盈亏、与其他机构无伙伴关系、地理位置也不佳的小博物馆免费开放,很可能会为它们带来灾难。此外,如果不能全面免费开放,还要从一些小处取些“小钱”,即使有充分的理由,也很难让参观者信服,反而造成他们的不满。
有些国家的政府是做足了调查研究后,才决定采取渐进免费开放方式的,它们先是对儿童实行免费开放,然后是退休人员,最后才是其他公众人士。有些东西还是急不来的,不能同步进行,免费开放博物馆就是一例。
【编辑:刘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