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免费开放步入第五个年头。实践证明,免费开放之后的博物馆基本满足了自身发展与公共文化的双重需求——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与往年一样,各地博物馆又迎来众多参观者。2008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公益性博物馆免费开放,让广大群众享受到历史、文化、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盛宴。
这些年,博物馆离人们越来越近,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这得益于公益性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据国家文物局最新数据,全国通过省级文物部门年检登记的博物馆超过3400个,免费开放博物馆总数达到1804个。为此,自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已投入80多亿元,支持博物馆免费开放。
然而免费之后,博物馆发展也面临着新课题:如何探寻财政支持博物馆事业的长效机制,成为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面对的挑战。
财税支持是“顶梁柱”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力度,支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是政府的责任。但免费开放后,博物馆门票收入减少,运行成本增加,博物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形成新的投入机制。张少春表示,中央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所需经费与建立中央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费保障机制一并列入中央部门预算;地方财政部门也相应安排专项资金,保障当地博物馆、纪念馆免费或优惠开放的经费投入,统筹使用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
记者了解到,博物馆、纪念馆配套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经费、增强接待能力等所需资金、人员培训经费,以及增加业务时间和业务强度的必要补助等投入,财政部门都一并予以落实。此外,财政还增加了改善博物馆陈列布展和办展的经费投入,使博物馆、纪念馆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展现。
张少春还表示,在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力度的同时,还将深入研究制定财税政策,鼓励依托文物藏品、陈列展示推出各类文化产品,鼓励社会力量捐赠,拓宽博物馆、纪念馆的经费来源渠道,更好地满足博物馆、纪念馆的改革与发展需要。
社会资本成“助推器”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加速实现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仅靠政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吸引各种社会资金,通过开发内部资源等方式,积极拓展投入来源。
杭州自然博物馆曾尝试引进民营资本举办展览,2010年展出的“玉树琼枝——树化玉化石特展”就让杭州的收藏爱好者大饱眼福。“这次展览总价值过亿元,温州古色树化玉有限公司提供展品,我们则提供博物馆的环境,通过这次展览,博物馆挣得了人气,企业提升了知名度。”浙江历史博物馆宣传部主任赵幼强说。
除了合作开发,大量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资金也开始投向文博事业。作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青铜器蛟龙纹鑑有望于今年底完成修复。资助方美资银行美银美林中国首席运营官黄健介绍说,“在此类项目的支持上,我们只提供资金支持,具体的修复过程、时间、做法,都由博物馆专业人员负责,资助方不会介入。”
虽然我国的国有博物馆早已开始引进社会资本举办展览,但社会资本以公益性质介入大型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修复并不多见。我国仍有大量由于资金不足而有待修复的文物被雪藏在博物馆库房,“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探索,促动社会各界支持文博事业。”上海博物馆青铜器修复组组长张光敏说。
私立藏馆做“探路者”
北京中国紫檀博物馆、观复博物馆、今日美术馆……上世纪90年代末,一批私立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因其在某一领域、行业的专业性深受民众喜爱。在公益性质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背景下,私立博物馆又是通过何种方式运作,实现自身发展的呢?
在观复博物馆记者了解到,观复的收入大致来自3个方面:首先是门票收入,每位参观者购买50元一张门票的同时,也将被纳入赞助者的行列。其次是通过提供收藏知识、鉴定等服务来获得相应回报。最后是出售由馆内藏品图案设计的各类服装、书籍、纪念品等衍生产品。
北京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崔学谙表示,博物馆具有公益性质,因此,在国内能够达到盈利水平的私立博物馆并不多见。在这一大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积极寻找市民深层文化需求与私立博物馆运营发展的契合点。如北京市朝阳区就以“政府购票,免费发放”的形式,鼓励有需求的市民参观私立博物馆。
【相关资讯】
【编辑:汤志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