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
艾敬个展“对话”的策展人、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提出了一个新名词——“嵌入式”的展览方式,即,在古老的博物馆里展示与之相关联的当代艺术作品或者与当代有关的各种展品,甚至,举行婚礼,但是这个展览方式在国内实现可能会遇到种种阻碍。在展览现场——米兰的昂布罗修美术馆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陈履生叹道:“全世界博物馆都能做的事情,我们却不能做。”
艺术评论:尽管昂布罗修美术馆拥有1190件达·芬奇手稿收藏,但是似乎观众并不多,国博一天的浏览量都比这里一年的浏览量多。浏览人数的多少,是不是判断美术馆优秀与否的一个标准?
陈履生:国家博物馆虽然起步晚——昂布罗修美术馆有400年历史,我们才104年历史,但是我们奋起直追,更加注重效率。当然有些东西无法比较,米兰这个城市很小,昂布罗修美术馆在百度上根本搜不到,这说明昂布罗修美术馆本身在推广方面并不注重,它去过日本去过新加坡但并没有到中国来展出过。像这样一个老牌的具有优秀历史的美术馆在意大利很多。意大利的博物馆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独特性。都有自己值得骄傲的内容,比如佛罗伦萨的伽利略博物馆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景观,因为就在河边,但是同样,昂布罗修美术馆有着米兰市中心的地标,1190幅达·芬奇的手稿。所以其独特性其他博物馆无法替代。为什么美誉度或者传播度不那么广泛?国家博物馆去年是764万观众,观众的数量在全世界博物馆中排名第三位,当然我们也有新手段。人数多可能与地处天安门广场有关,也与我们免费开放有关。我们的基数比较大,自媒体的力量就很强大。虽然他们的观众数量不多,但是素质比较高,观众常年进出各种博物馆美术馆。而北京市民每人每年来一次国博,我们的人数就会上千万,所以我们不能用参观人数来衡量博物馆的工作。
对于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每个人都有不同判断,我个人来说博物馆是个高雅的地方,不一定要有很多观众,很多观者反而会影响观看效果。考量一个博物馆的专业有多方面,人数是一个方面,昂布罗修美术馆也不是很主动地去吸引观众。
艺术评论:您提出艾敬的展出方式是“嵌入式”展览方式,有其优越性,那么在国博是不是可以同样实行?
陈履生:在古老的博物馆里展示当代艺术作品,这种展览方式很好。这是老的陈旧的博物馆注入新的生命力的问题。在欧洲,这种方式特别多,像伦敦设计周就是以这种嵌入式的方式,在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整个设计周的展品都在里面,包括卢浮宫里面也有,米兰大教堂里面也有,欧洲教堂博物馆运用得多。
比如在昂布罗修美术馆的图书馆里,有两排展架,展出的就是达·芬奇的手稿,这边是达·芬奇的手稿,另一排展的就是一个品牌的手表,距离只有一个过道的距离,再一个过道的距离就是满墙的书架。这样的展示方式若是在中国一定会引起非议,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思维还是停留在几十年前博物馆的观念,尤其是一些文化人,实际上对于博物馆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国博曾经做过一个展览是LV的旅行箱,讲述的其实是一个旅行的历史,但是这个展览就引发了很多非议,说我们商业化。全世界博物馆都能做的事情,我们却不能做。全世界博物馆只有一件事情是具有共性的,那就是博物馆都缺钱。博物馆最需要社会来支持的。空间闲着也是闲着,做广告也无伤大雅。达·芬奇和手表一起展,没人来指责亵渎了文化遗产。可以说博物馆里陈列的都是奢侈品。青铜器、陶瓷、丝绸,都是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