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敏君
2011成都双年展在成都掀起了一场“全城热恋”,仅国庆期间就有16万人次参观。专程来蓉出席了双年展开幕式的著名当代艺术家岳敏君在蓉期间也深深被这股艺术热潮感染。他说:“这次在成都的气氛比威尼斯双年展还热烈。如此规模和规格的一场双年展,不光是成都文化艺术方面的骄傲,做得好的话,对整个城市的创意产业、社会人文都是极大的促进。”
成都比威尼斯“更新鲜更热烈”
进入新世纪以来,岳敏君的创作以其鲜明的形象和风格特征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占有独特的位置。这位如今众多国际著名双年展的常客,自言自己是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才开始慢慢对“双年展”这个概念有所了解。岳敏君说:“后来有机会出国时,我专门去了一次卡塞尔文献展——当时没有展览,我只是单纯地去参观那个城市,看看这个举办世界最著名艺术展的地方。”岳敏君告诉记者,和成都双年展举办场地类似,卡塞尔位于德国著名的工业区重地鲁尔区,“也是由很多过去的工厂改建而来的展场。当时国内的一些艺术展就像个展销会一样,卡塞尔的那种艺术空间和艺术气质,给了我极深的印象。”
1999年,岳敏君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他们给了我的画一个不错的陈列位置,挺好的。”岳敏君轻描淡写地笑着说,“威尼斯双年展就是一个城市的艺术展,全城到处都是展览。和国内不一样的是,人家已经有着非常成熟和悠久的展览历史了,而成都这回还是首次这么大的规模,并且开辟了全新的场地,听吕澎(微博)说现场一直是热火朝天的状态,加上我看到的那些街头广告,感觉比威尼斯还新鲜还热烈。对于一个中国艺术家来说,这是我们期待已久的氛围。”
在岳敏君看来,双年展的积极意义不仅仅是对其举办城市而言。“成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城,艺术氛围浓厚。这座城市的人有一种包容开放的心态,虽然身处盆地,但有一种走出去影响别人的强烈愿望,这和巴蜀文化有很大关系,这也是其他地方很少有的。如此规模和规格的一场双年展,不光是成都文化艺术方面的骄傲,做得好的话,对整个城市的创意产业、社会人文都是极大的促进。”
迷宫隐喻“走不出去”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岳敏君以闭眼大笑的红色人像为其代表性艺术语言,在艺术界树立了鲜明的标志,为人们所熟知。近几年来,这位艺术家也在转型,以中国传统艺术语言阐释当代艺术理念,又陆续带来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岳敏君为此次成都双年展带来的作品是去年完成的新作《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极有特色。面对作品,观者自然地联想到了迷宫。画面中的“迷宫”是一个大的空间框架,由众多相对独立、各不相同的小空间组成。在这些小空间内绘制了侍女、佛像、燕子、骏马、假山、梅竹等众多中国传统艺术图式。这些图式符号形成了强大的气场,既唤起了中国人的传统审美习惯,又让人在这迷宫般的图示符号中迷茫、思考。
岳敏君坦言,此次展览的主题性“溪山清远”强调了最近一个时期绘画的趋向和转变,通过回归东方传统因素,在艺术创作上呈现新的感觉。他非常认同这种理念,而自己的新作中中国传统艺术的强烈图式性也展现了这一特点。岳敏君说:“我的这幅画也是从儿童迷宫游戏中找到的灵感。迷宫是儿童在游戏中创造的一个世界,把这个概念放在成人世界,放在传统东方文化背景下理解更有意义,这成为‘走不出去’的一种隐喻,也是一种批判。”
双年展是一种刺激
双年展受到成都市民的追捧,体现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岳敏君认为,双年展不仅仅是一次艺术的启蒙普及,也是一种刺激:“对大众的艺术启蒙普及还需要文化馆,双年展刺激大众对艺术的兴趣,刺激艺术家对创作的兴趣。”他说:“我一直认为,艺术是有门槛的。当代艺术的欣赏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学习任何一个东西,比如金融,都需要积累,必须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艺术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对于有些作品,大众说看不懂是正常的。作品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从艺术的角度进入世界。艺术不仅仅是审美,对视觉文化空间的拓展,丰富人类精神也起着重要作用。”作为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备受青睐的艺术家,岳敏君却表示:“从社会角度这证明了社会需要艺术,艺术市场和艺术创作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也希望大众的关注点会从艺术品的拍卖价格回归到艺术品本身。”本报记者 卫昕
【编辑:冯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