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刘小东:“入乡随俗,对艺术家很重要”

来源: 东方早报 作者: 石剑峰 2012-08-31

■ 画家刘小东谈在和田现场创作经历

7月5日,刘小东在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河套开始画第一幅画。

 

“只画了4幅吗?”

  

“到目前只画了4幅。但就算是4幅,这两个月已经把我累死了。已经画了很多了,画不动了,已经到头了。”

  

专访画家刘小东是8月24日在乌鲁木齐昆仑宾馆,而在酒店对面的新疆艺术中心,他的4幅《刘小东在和田》系列画作已经挂在空旷的展厅里。8月26日,“刘小东在和田”展览开幕,这个绘画项目的组成部分“在新疆:艺术与社会”研讨会也于同日举行。

  

“刘小东在和田”由主策展人侯瀚如、共同策展人欧宁策划,展览展出了当代艺术家刘小东在新疆全新创作的4幅油画作品及一部由阿城担任顾问拍摄的纪录片。

  

两个多月前的6月23日,刘小东、侯瀚如、欧宁在新疆和田会合。在当地文化中心的闷热会议室内,几人开会讨论“刘小东在和田”之后该怎么做,刘小东该怎么画。文化中心门口站着保安,大门出去是正在施工的开阔马路,紧挨着的是当地的巴扎(系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

  

“刘小东在和田”是刘小东这几年“现场绘画”的延续。他喜欢深入民间和田地,在现场支起画架和简易画室,画当地的人和事,与此同时,纪录片同步拍摄。刘小东上一个“现场绘画”项目是“金城小子”,当时他回到自己的故乡金城,画儿时的伙伴,该纪录片由侯孝贤导演。

 

前期考察了解当地文化

  

“刘小东在和田”启动于今年上半年,在刘小东6月底来到新疆和田之前,先期的一支考察队伍已经开入新疆南北,这支队伍由策展人欧宁带领。从乌鲁木齐到阿勒泰、喀什、莎车、和田,他们采访了当地艺术家、作家、民间知识分子,以及当地的知识文化精英、文化官员,期冀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新疆和新疆的文化。

  

“刘小东在和田”的直接成果,就是挂在展厅的4幅油画,分别命名为“东、南、西、北”。画面场景中只有采玉工人和一些闲人,人物很少,景色单调,除了河滩就是模糊的沙漠边缘。刘小东说,“从6月底7月初开始在河滩造了简易画室,其实只用了一个多月画。每天下午都得画5个小时左右,还好这里天黑得比较晚。”

  

这4幅画无论从色彩、层次到构图看上去都很简单,刘小东说,“我当时的简单想法是同一个场景,前后左右,后来改成东南西北。我站在那不动,看看四周。最后呈现的就是,东边一张,南边一张,西边一张,北边一张。我觉得,在那个地方看四周都差不多。站在那里,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四周都是已经被挖过的,都是被翻熟的风景,而且被挖过几百遍了。你到现场看,全是灰的,全是鹅卵石,每天都是沙尘暴里的灰色,很难有什么变化。这对绘画有一点难度。我在那里只画了一半,再拿到乌鲁木齐画,沙尘暴太大。”

 

绘画无法直接提供故事

  

在和田,虽然语言不通,但刘小东还是努力和当地维吾尔族工人沟通,“我天天跟他们在一起,平时跟他们聊天,去他们家做客。我跟他们交流的无非是关于日常生活,比如有几个孩子,孩子都怎么样,很简单。也去他们家看看吃饭什么的。通过接触他们,懂得他们的习俗,理解他们习俗的来源,尊重他人的习惯。”

  

通过之前的纪录片《金城小子》及其相关文字介绍,刘小东的“金城小子”系列被看作颇具对当下中国社会的隐喻,画面上画家儿时朋友的影子以及他们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过去20年的变迁。可如今这4幅“刘小东在和田”,却缺少这样的故事性。“他们和金城小子是不一样的。后者是你小时候的伙伴,他们背后的故事你都知道,这个系列是关于那些挖玉工人。但对绘画来讲,人物背后的故事可能不重要,但这对言说来讲很重要。对我来说,面对这些景物,把它画下来,我的工作就完成了。”刘小东说。

  

尽管绘画无法直接提供故事,但在和田绘画的那一个多月里,刘小东至少知道这些工人怎么生活、工作,还有他们是何种生存方式。“这些人边挖边卖。他们把自己的地承包给别人去种,自己在河滩里寻找奇迹。他们本质上和那些种庄稼的一样,要不锄地,要不就是锄河滩。挖玉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这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当地人完全把玉当成一种买卖,很少看到他们佩戴玉。”

 

再来南疆是宿命

  

这不是刘小东第一次来新疆绘画,但这次回到和田绘画,对他来说,人生似乎走了一个圈。20多年前,还是美院学生的刘小东和喻红一路从北京来到喀什。“那个时候我在上学,美院的学生每年都要去农村,哪穷去哪,哪远去哪。那个时候,很少有人去喀什,我跟喻红一起就来了。”同为画家的喻红,现在是刘小东的妻子。

  

“到底用了多少天来到喀什?忘了,失忆了。只记得沿途搭的是拉煤的车,可以不花钱,司机有时还请我们吃饭。当时也不觉得苦,浑身是劲头。当时就想看没有人看过的东西,就是要往远的地方去。没有去北疆,想象中,北疆不够艰苦,南疆好像才风尘仆仆。”尽管是20多年前的事情,但对刘小东来说,往日的画面依然十分清晰。

  

学生时代的这些新疆素描,后来就一直压在了箱底。“因为这个艺术项目,才发现原来还有这批东西。一不小心就保留了那么多文献。在成长过程中,我也是不停地搬家,但那一箱东西却一直跟着我走。”

  

现在来到和田画画,拿着20多年前的素描,“这有一种历史的连接。我也是偶然发现我还保存着当年来喀什时的素描,已经20多年过去了。当时画的时候,当然也没想到以后还会来画。无形中,这有宿命的因素。”

 

去除猎奇寻找“扎实的点”

  

刘小东说,他很早就想来新疆画画。2007年在青海画时他就在想,下个项目是否能来新疆,“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我也懒。正好这次今日美术馆的张子康调到新疆兼任文化厅副厅长,那我来这里画画就方便了。”在前期的考察中,欧宁曾试图劝说刘小东可以到喀什创作,不过刘小东还是坚持了最初的直觉。作为此次项目顾问的作家阿城,他说刘小东最可贵的就是艺术直觉。

  

选择和田,刘小东说就是选择一个最纠结的点。“玉文化对我们整个中华文明来说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简单来说,过去是皇权的象征,今天是有钱人追逐的东西。这代表了一种变化。可是玉在哪儿呢,由谁来采集呢?这是一个充满现实纠结和历史纠结的地区。”在河滩上生活、创作一个多月,困难就是水土不服,这里天天沙尘暴,天气也很热。刘小东团队里总有人热伤风和拉肚子,但也只能挺着。

  

6月23日,在和田的会议上,刘小东对即将开始的创作做出这样的计划,“要去除猎奇,寻找的点要很扎实。哪怕就是一个河床,看采玉人的表情。我不想在不了解的前提下干预他们的生活。我要和采玉人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然后去画。如若他们觉得反感,那我就去找一个更合适的对象合作。”

  

最后刘小东说,他要在河边找一个废弃的房子画画,用两个月的时间画一块石头,尽量守着一个局部去画。“我要画黄沙、天气和树的颜色。”

 


【编辑:李洪雷】

7月19日,刘小东开始在乌鲁木齐完成剩下的作品。

8月26日,新疆艺术中心展出了4幅《刘小东在和田》。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