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书法与国学的“七日谈”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亚萌 2014-06-23

7天,一个星期,我们能干些什么?西伯利亚铁路可以把驴友带到莫斯科,闭关的快手作家可以完成一部中篇小说,有信仰的人们也已经完成了劳作、休息和礼拜的又一次轮回,甚至, 7天,世界杯小组赛也比过一轮了。但中国书协选择用7天举办“国学修养与书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 。6月18日至24日,由中国书协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艺术学院承办的本届高研班在京开课,呈现国学与书法的“七日谈” 。

谈问题:文化助推力不足

“国学”是中华传统学术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智慧。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它千年一贯,润物无声,延续中华民族精神,滋养中华国民心灵,化育了一代代光辉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一代代彪炳史册的文化巨人。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视觉审美领域的延伸,从精神内涵上说,书法始终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长。

而今,持续30多年的书法热,使当代书法逐步走上职业化、专业化道路,书法家对技术的重视已经蔚然成风,但对学术、学养的重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这导致书法界出现了青年书法家文化助推力不足的现象。“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书法界有识之士的担忧与反思。文化修养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当代书法向更高层面发展的瓶颈。这提示我们,当代书法的发展同历史上的辉煌还不能相提并论,与我们身处的伟大时代还存在相当距离。 ”中国书协主席张海说。黄庭坚尝言:“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其书乃贵。 ”启功亦云:“文史不通,笔下空空。 ”由此看来,就如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罗成琰所说:“只会写字的人最多只是抄书匠;多读书,字就雅,不读书,字就俗乃至面目可憎。 ”张海认为,书法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并不仅仅是技法的娴熟,更是整体文化层面、文化精神的提升。“只有具备了文化这一重要的基础,才能开创出当代书法艺术的新高度。国学修养与书法,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紧密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脱离传统文化支撑的书法终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深厚的传统文化是书法艺术的土壤,通过书法创作,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因此,无论是从文化的传承、时代的期待,还是书法家素质提升的自身需要,都对当代书法家的国学修养和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最终会表现在书法上。 ”张海说。

谈内容:原典选读是基础

正是基于促进当代书坛新生力量“技”“道”均衡发展、引导青年书法家静心读书以促进当代书法艺术健康良性发展的目的,中国书协举办此次高研班,希望借此在青年书法家中营造学习国学、敦品厉行的风气。

据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洪武介绍,本次高研班招生对象为近年来活跃在书坛且取得一定成绩、年龄在45岁以下的青年书法创作骨干,他们都是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历届兰亭奖、全国展、青年展、新人展、各书体及篆刻单项届展中获奖和入选三次以上的作者。自招生简章发布以来,通过团体推荐和个人申报的方式收到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近300份报名材料。其中,河南、山东作为书法大省,报名人数都突破了30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员占50 %,其中包括6名博士和31名硕士;在历届大展中展览获奖者为99人,其中兰亭奖获奖者26人,全国展获奖者37人,不乏连获全国展和兰亭奖的作者,亦有十余次入展的作者报名参加。主办方介绍,在报名结束后,中国书协组织刘恒、李刚田、李一、刘文华、王学岭、张建会、李有来等评委,对报名者的材料、作品进行了细致审核。经过初评、复评、终评3轮投票评选,最终从符合条件的报名学员中择优录取51人。

为了使学员有深度地接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次高研班在课程设置上,专门为学员量身打造,开设了《论语》 《大学》 《中庸》 《老子》 《庄子》等原典选读作为主打课程,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经典研究专家梁涛、陈壁生、林光华等授课讲解。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理解传统文化与艺术,中国书协还邀请了当代书法大家沈鹏、欧阳中石以及学界名家张立文、丛文俊、王一川、陈传席等开设讲座,为学员理解传统经典提供学术向导。

“我们希望通过加强对青年书法家国学素养、人格修为等方面的引导和提升,着力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书法家创作骨干,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书法队伍,带动书界形成阅读经典、学习经典的风气,引领书界深化创作探索,从而推动书家整体理论和创作综合素养的提升。 ”陈洪武表示。

谈发展:这是一个长期规划

陈洪武在向记者介绍此次高研班时,用了“三个第一”来形容:中国书协的第一个青年高研班,第一个国学高研班,第一个公益高研班。“此次高研班的开设,是中国书协分党组认真分析研究了当前书法界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后,大胆做出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得到了书法界的广泛好评和热烈响应,由此可见当前书坛对于加强国学修养、重视传统文化已形成了普遍共识。 ”罗成琰表示。

到国家一流大学学习国学经典的机会,正切中了51位学员自身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缺项和薄弱环节;通过“国学班”的搭桥引路,循序渐进地进入先贤的原典世界,获得思想上的滋养,不断提升人格境界,努力做中华文化的合格传人,是很多报名学员的共同想法。张海亦希望各位学员发挥优秀青年书法家的辐射力量和表率作用,努力营造学习经典、读书思考的风气,从而推动书法界整体的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在“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样式,更具有非同一般的历史与时代意义。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书法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人,需要身后的传统文化功底及宽博的现代学术视野,更需要一种“继往圣之绝学”的担当——这正在成为书法界的共识。

在“继往圣之绝学”的国学与书法双修的道路上, 7天对于书法家们,仅仅是短暂一瞬,甚至可以说,“七日谈”难以在书法创作上有什么显现,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七日谈’后,我们将给学员们为期4个月的创作和学习期,协会计划在今年10月为这批学员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阶段性专题汇报展。而后,中国书协将会继续追踪督促学员,完成相应的学习计划。 ”陈洪武说,“不作秀,扎扎实实推进书法家的学习,这是一个长期的规划” 。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