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批评家提名展令人很尴尬”——对“领升•2009中国美术批评家提名展”

来源:99艺术网 2009-11-28



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地点:宋庄当代美术馆
受访人:王春辰
采访者:崔付利


王春辰:首先在当代,最近几年做展览、做活动很少采用批评家提名展这种方式,现在中国艺术的发展也很快,很迅速,各种的体制、机构在目前算是比较健全。比如说画廊,博览会,甚至还有双年展,这些形式使中国的艺术变得很丰富,展览的机会也很多,甚至艺术家出场的展览机会太多了,人们就逐渐地淡化了批评家提名展这样的形式,但是实际上在中国九十年代、八十年代末,批评家提名展这种形式还是比较吸引人,比较兴奋,传递了一种非常强的立场和姿态。


     反过来说,这种形式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因为艺术太多,艺术家的样式非常丰富,艺术的面貌也非常多,在这样的一种茫茫大海一样的艺术作品,艺术家中,我们怎么来分别,怎么来鉴别一个新的艺术,好的艺术,有特点、特征,代表某种特殊表达的艺术呢?靠谁呢?不能靠一个没有专业的人、没有立场的人去说,肯定是不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这个时候,批评家提名展就出场了。是因为批评家有一个独立的视角、独立的观点,他对事物,可以说有最强烈的敏感目光和眼光,甚至是挑剔的一种眼光,只有这样他才能发现艺术,什么不一样、什么跟别的艺术有区别。


     在这个时候,批评家要本着为自己所提名的艺术和艺术家负责。这个负责不是针对他个人,而是针对你所提到的这种艺术现象、艺术作品能不能具有代表,表达了一种在这么多艺术现象中的独立性、特殊性,甚至不妨说是极端性。那么一定要是所谓的批评,从语言来讲就是一个观察的视角、一个批判的态度、一种立场。艺术家是这样的一种态度,批评家更是要这样的态度。艺术家如果没有立场、没有态度,批评家提名肯定就失去了他的锋芒和意义。


     否则的话我们就是展览,现在的展览都是攒一个,很多展览是画廊、机构做的,邀请一些人,找一个策展人挂名,邀请一些艺术家,对它的要求只是说作为一个机构的展览,不是严格意义上批评家的提名展。一旦提名,就意味着你的立场,这个时候人们看这个问题,肯定是有期待,有判断的。这个期待不是对艺术家的期待,而是对批评家的期待。比如,做一个“批评家提名展”最终显示的是批评家的眼光和立场,甚至是艺术的水准和判断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表明这是批评家提名展的价值和意义。否则做了半天,很累,也费力不讨好,就是这样的。

    
99艺术网:批评家在整个提名展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立场、观点,还要负责任。


王春辰:一定是这样,他是要挂名的,跟挂策展人的名字不一样,策展人在为这个展览负责,他是为这个展览的整体负责,但是一旦是一个提名展的时候,就意味着参与提名的这些艺术家,要为他负责。因为表明了是这些提名的批评家,对艺术选择的一种判断和眼光。


     比如看展览,当然这个展览之前我也听说,他们正在办,我不知道哪些艺术家会提名。所以我有好奇,我也想知道,什么样的艺术家被他们提名。我很想知道,到了这个展场,我又想知道谁提名了哪个艺术家。这时,我能感觉到这里面的处境、尴尬都有,我相信他们也不会很满意这样的提名,这太尴尬了。这时,会使人去想一想这个提名有意义吗?没有意义就不要挂提名展,就是做一个什么、什么的展览即可。

    


99艺术网:更像一个普通意义上的群展?

    
王春辰:提名展肯定是群体的展览。这次为什么吸引了这么多人来,很多人不是看重了这个展览,而是看重这个展览副标题所说的“批评家提名展”。刚才也提到,这种形式在这些年不多,很少,好像大家感觉作为艺术的选择,不需要批评家,看起来市场卖得好,画廊操作就可以了,好像批评家的话语权已经被消解了,没有这个必要了,批评家的话语权已经被资本市场消解掉了。经过这么几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经过经济危机的冲击,人们突然又说,批评家还是有力量的,需要一种批评,需要这种独立的声音。在这个时候,办了这样的一个批评家提名展,肯定很多人都有期待,包括我也一样,我对此很有期待,甚至我的期待比一般人还要大。为什么?我也经常写一些东西,也关注艺术和艺术家。我就想,到底他们是怎么样提名的、提名了什么人,我就想看看他们对今天这么多元、多样、杂多、杂乱的艺术,他们怎么判断,怎么表达了他们作为新一代,或者是作为批评家的立场和观点、能力。有,就证明了他们对当代艺术有判断;没有,则意味着另外的问题。
   

99艺术网:王老师,我觉得这个展览,年轻的批评家也是一个批评发声的形式。

    
王春辰:批评家不能叫做青年批评家提名展,里边很多人都提了,这个时候不是青年批评家提名,如果纯粹是青年批评家提名又不一样,我相信是一个妥协的结果,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提名展。批评家应该是独立地去提名,任何的艺术都可以提名,投资方或者是组织者不予干涉,只不过大家要协调,甚至大家可以讨论。我们在当下中国艺术的格局当中,我们要发现什么样的艺术?我们要提倡什么样的艺术?我们又要批评什么样的艺术?这才能表明立场,不能说什么都好。好、好、好,卖得好就叫好,有人都说好就叫好。那不是独立,也不叫批评家,那叫新闻报道。媒体对各种观点都可以报道,但是批评家一定是很独立的,当然独立的前提,不是说为了独立而独立,而是有理由、有根据,这个判断是基于中国今天艺术的发展和中国当下这种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基于当今世界范围内艺术的一个结果,不是随便说。如果随便说,我们要回到宋代、回到文艺复兴,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在今天,如果艺术家不了解这一切艺术的变化,他的判断就失去水准,就失去了立场。立场可以极端,立场要独立。没有立场,就没有批评。但是立场不一定就是骂人,就叫立场,立场也不是否定就叫立场。


     比如提名就不是否定,而是说肯定,为什么?因为我提名,就想说明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艺术,所以才提名。但是这个提名的前提可能是别人不认同,别人还不了解。别人不知道我才提名说他有艺术发展的可能、潜力甚至是未知的领域和问题。这才要表明它们有意义、有价值。

    
99艺术网:你觉得现在的提名展和您刚才说的八、九十年代的提名展之间最根本的差别是什么因素导致的?

    
王春辰:这个差别是,那时候中国社会的发展相对比较单一,刚刚进行社会改革,社会开始发生转型,处于一种起步,很多的体制、艺术的机会我们不完备。比如,当时的主流艺术形式,是官方艺术,展览也是控制在官方的体制内。新一代的艺术家、做探索的青年艺术家和尝试新东西的艺术家,都没有机会进到那样的艺术体系内。所以,那时候的批评家才要表明他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历史、一种新的现象出现了,尽管它们很微弱、尽管那些人在当时都是初出茅庐的青年、名不见经传,甚至是遭到非议的艺术家,但是他们批评家有勇气提名出来做展览。这个时候就表明了他的立场是先锋的经验,作为批评所带有的锐气和思想的锋芒。


     在今天,因为是多元时代,各种展览的机会也特别多,特别受制于很多直接的功利化的影响,就希望一个展览出来,一定要马上兑现,马上要获得功利的目的,但是要知道在九十年代或者是早期的提名展没有过多这样的考虑。即便也有,他们也是希望首先有提名的结果,有的时候也要得到各种投资方的支持。但它们纯粹是批评家做的独立学术批评、学术判断,所以说当时有学术邀请展、批评家提名展,他们当时提名的那些人在今天都是非常有影响的,甚至是成为今天当代艺术中最活跃的一批人物,当然不是全部,至少说是相当一部分人,是那个时候提名的结果。


     今天,我们做这样的提名,我感觉仅仅是大海中挑了几颗颗粒,而且这种颗粒还不是特别有锋芒、特别有立场。这个时候,你就感觉到,是不是我们今天的批评家真的就失去了这样的独立眼光。这个批评跟青年、年老没有关系,做这样的提名,不要说是青年批评家或是老年批评家,代沟是没有的。年轻也可能保守,年长夜可能思想很活跃。经济改革开放,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这还是邓小平提出的,也不是哪个年轻人提的,你也不敢提,这不是问题的焦点。焦点是你能不能敏感、能不能保持一个独立,很积极的心态去看新的艺术,发现新的艺术,同时愿意尝试、愿意接纳那些不被今天流行的趣味、样式、商业模式、商业的投机所认可的那些艺术。这才是批评家的价值与立场。

    


99艺术网:像尤伦斯搞过“1+1”的展览模式,就是一个艺术家或者一个批评家,带一个年轻的、一个青年的艺术家在做展览,那个展览模式和提名展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像严培明、汪建伟都做过。

    
王春辰:其实在这种情况下,也是表明了一种态度。它们虽然简单、单一,但单一就意味着我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出发。每一个艺术家肯定都有自己的观察世界、事物的角度,他的角度一定是要独立的、独特的。特别是那些有自己判断、而且做过多年艺术探索的人,他们常年形成的视觉判断肯定是很挑剔,就他个人而言,让他去选择一个艺术家,肯定是选择一个他个人认为的、个人化的艺术家。当然,同时为了阐释他们的理论背景、理论的关系,如果有相同态度、或近似态度的批评家进行合作,这样的模式可能更充实些。这样相对单一和独立的组合就意味着一种负责。大杂烩肯定不负责,一个和尚有水吃,三个和尚就没水吃。提名不是大会战,一定是个性中的独立表达。

    
99艺术网:刚才采访当中都提到是想通过这种提名展,让批评家的理论和艺术家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所谓的结合是不是在这个展览当中的体现是脱节的?更多的是批评家主观的意识来决定的?

    
王春辰:因为这些提名都是朋友,我也都很熟悉,他们的批评立场都非常尖锐,但是我想知道他们提名的时候,这种尖锐性能不能落实到艺术上,有些被提名的艺术家也是有潜力的。从目前来看,展场好像有点尴尬,有点不着边际。展览不仅是作品的堆放,而是要相互形成关联,展览是作品的延伸,做不好会极大地影响到整体的作品的效果。对于这个展览,这些批评家自己也讲到受制于很多投资的考虑,有很多尴尬的无奈,而且有一些也不是他们提名的,只不过是受人之约就做了这个提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这样就不要挂上“批评家提名”,因为批评家一提名,肯定带给别人的期待就非常高。你可以给人的期待少一点,但不要给人的期待没有,这样会给人的失望比较多。即便是希望可能没有,但是失望也不要有。

    
99艺术网:谢谢您王老师!
 

 


【编辑:大崔】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