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艺术品市场的泡沫最终谁来买单

来源:北京晨报 2012-07-05

为求将手中收藏的艺术品或古董高价卖出,卖家与拍卖行暗箱操作……熟悉电视剧《青花瓷》的观众,一眼就能看出炒作的套路。实际上,这些炒作手法在当下的艺术品收藏和拍卖市场真实存在且比比皆是,当代瓷能够卖出千万元的高价,正是炒作之风的印证。

 

作者自炒 不炒不火活不了

 

“我接触的艺术品作者当中,很多是自己炒自己。”小赵(化名)在一家拍卖公司工作了近十年,深知这其中的门道,“一位艺术品作者,如果每年能挣100万元,他一年花在炒作自己的钱上就得有60万元。”据小赵介绍,艺术品作者自买自卖、假拍假卖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每场拍卖会上,似乎都有人对同一件物件频繁举牌,而在圈外人看来,这位大师的作品可能会拍出天价,应该具有收藏及保值的价值,殊不知,举牌竞拍的人却是大师自己。

 

北京古玩城首席科技顾问关海森表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拍卖行留下这件物件拍出的记录,“时间长了,记录多了,价格也高了,就会让人觉得这个人或这种物件就是行情,就会有人跟风购买。”

 

对于圈内人来说,自己炒自己已经成为行业内公开却无奈的秘密。“如果今天不炒,那么明天你的东西就可能卖不出去,会被别人所取代。”小赵介绍,对于作者而言,宣传自己的渠道无非就是拍卖和图册,既可以显示价格,又可以彰显品位。据了解,多家拍卖公司的拍卖图册也成为炒作园地,花少量钱将艺术品刊登于图册上,其价钱将有可能翻倍。

 

拍卖行炒 就像投资原始股

 

一般来说,如果一件拍品拍卖成功,买卖双方均要交给拍卖行成交价格的14%作为佣金。也就是说,如果一件拍品拍得1500万元,拍卖行将会拿到420万元的佣金。但如果是作者自买自卖的话,会事先跟拍卖行打好招呼,交给拍卖行几万元就可以参与拍卖。

 

而在每场拍卖会之前,各家拍卖公司都会举行预展,将此次拍卖的拍品提前展览出来,让有兴趣的人士先睹为快。然而,“猫腻”往往就从此开始。“作法很简单,在预展上也有私下交易的,但这些私下交易的艺术品还会上拍,只不过最终要让其流拍,用这些私下成交作品的价格为假拍充数。”小赵称。

 

“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高价对作者和拍卖行而言,都是扬名的大好时机。”小赵表示,看起来少挣不少的拍卖行,心中却有自己的如意算盘:拍卖公司实际上还有另外一个角色,就像电影明星的经纪人一样,拥有将某人或某个领域捧红的能力。

 

“如果拍卖行们决定捧红某个大师,那么拍卖行就可以以这人没红之前的价格,拿到作品,然后再进行炒作、再卖出。就像投资原始股的道理一样。”小赵表示。

 

游资乱炒 不问艺术只问价钱

 

已经在业内有近20年经验的关海森介绍说,艺术品市场炒作的特点就是“短、平、快”,对某一领域炒作的周期往往仅有3年,而对一人的炒作,往往仅需要三个月到半年。

 

“现在市场上有一些游资,他们不看艺术价值如何,就看这东西名头是不是大,作者是否年事已高,作品升值是不是很快,是否可以快速赚钱。”关海森表示,当代瓷与古瓷不同的是,它没有古瓷的不可复制性及工艺的稀缺性,所以其升值空间并不如古瓷高。但如今天价当代瓷器的出现,正说明这其中具有炒作的成分。

 

据关海森介绍,古时做瓷器,作者是必须参与瓷器制作的每个环节,包括拉坯、配料等等,而如今由于工艺技术的成熟,以前只能凭经验和技术的活儿,如今都可以智能化完成,也就可以进行批量生产,在景德镇就有提供坯子的很成熟的产业链。而所谓的大师只要将画儿画在纸上,交给这样的工厂,最后再落个款即可完成。

 

“现在陶瓷本身的稀奇性越来越弱了,如今纯是看是谁在上面画画的,如果是当红的画家,价格就会高些。”

 

行业内炒作风行,高企的虚幻泡沫最终谁来买单?无疑是民间的一些陶瓷及收藏爱好者。中国古陶瓷博物馆馆长李有臣表示,这些收藏爱好者往往对行业一知半解,能够慧眼识物的人凤毛麟角,只听卖家忽悠,最终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编辑:成小卫】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