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北京798和上海莫干山关门潮起 此时此刻活下去就是成功

来源:理财周报 作者:孙迎娣 卢山林 何佳 2008-12-17

  北京798和上海莫干山是中国艺术的风向标,而他们身上正在传出危机信号。   

  任何一个成熟、健康的市场通常需要经历多轮“优胜劣汰”才能形成,而中国的画廊业,正面临着起步以来第一次残酷的“淘汰赛”。   

  向来有“中国艺术风向标”之称的南北两个聚集地北京798艺术区和上海莫干山M50被推向了市场关注的“聚焦点”,原本鲜有人关注的另类画廊也在一时间被搁在了“放大镜”下。理财周报也选择从这儿开始,“贴身检查”中国画廊的生存现状。   

  画廊关门潮   

  北京798,正在陷入画廊倒闭潮。已经关门的画廊估计暂时只有6家左右,其中3818库画廊空间很快就要被他的邻居世纪翰墨和9艺术空间瓜分了。3818库画廊面积约为220平米,他的最近一次展览是“道问”徐松波作品个展,直到11月24日才撤展。   

  “签约艺术家,靠散客生存,但现在经济危机来了,都面临倒闭危险。”艺术圈内的一位消息人士透露说。“其实798里的画廊易主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次遇到经济危机,后续关门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不过,798的另一家画廊老板表示,断言关门潮还为时过早。“目前‘仓库’的日租金平均12元/平米,以租100平米的小仓库算,一年的租金开销就至少要43万元,这对于一家小画廊主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况且现在画根本卖不动。”   

  在北京的观音堂画廊街,关门现象也比较严重,走在街道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有的画廊已经不再营业。据了解,自2006年开街以来,观音堂的画廊至少有1/3已经易主,而在近期,画廊的问题比以往都要显得更为严峻。    观音堂画廊街上的一位画廊老板就告诉理财周报记者,自己的邻居,某在当代艺术领域投资规模很大的著名画廊可能已经陷入流动性危机。显然,在该画廊老板看来,大画廊和小画廊一样危机严重。这也正是当身处798的陈凌蕙艺术空间搬迁到草场地时,业界甚至有陈凌蕙艺术空间关门的传言。   

  传言着一种信号。坊间甚至传言,业内翘楚唐人画廊遭遇危机,唐人画廊在北京、香港、曼谷都有展示空间,旗下拥有一批不错的艺术家。一直以来,业内对该画廊的经济实力和学术性都比较肯定。   

  不过,理财周报记者未能证实这一情况。几个月前,唐人画廊老板郑林还曾经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唐人希望在未来将旗下的画廊以及出版业务打包谋求上市。   

  山艺术画廊的丁洪业并不乐观,“今年有些拍卖行上拍的画作只有20\%的成交量,更有一些艺术家画作的价格跌去了一半。”丁洪认为画廊业的寒冬或将持续到明年年底。   

  798艺术资本沙龙发起人林天强也表示:“画廊根据具体情况做了一些经营的调整,将原来艺术品引进价位从几十万下调至十几万。”多数画廊已经开始打价格战。   

  但是在萧条的798,也不乏逆市而行的买家。理财周报记者就遇见了一位来798艺术区淘画的美国伊力诺依大学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的艺术总监,在他看来,众人皆退的时候正是好机会的开始。   

  上海莫干山: 活下去是最大的成功   

  现在,在莫干山经营的商家达到了130多家,其中画廊有30家左右。香格纳画廊,是在M50甚至在国外都卓有名气的一家画廊。当代艺术市场的“退潮”对于这家专营中国当代艺术的画廊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最近几个月,画廊画作的销量至少减少了六七成。” 香格纳画廊Helen透露,画廊已经开始缩减一部分原本计划中的展览。“已往用几十万去推一幅画作的操作方式现在肯定行不通了。”   

  香格纳画廊的主人Lorenz Helbing是一位瑞士人,上海画廊老板中唯一一位正宗的欧洲人。Lorenz在面对如此的市场困境下,表明了自己的决心“活下去是最大的成功”。   

  M50的画廊大多经营当代艺术,其所受的冲击远不比北京798小。“这里的买家大多是欧美客户,上海本地人偏好于古董和传统艺术品的居多。金融危机的影响显然是直接传导到了这里。”M50的1001画廊主对理财周报记者坦言:“从9月份到现在根本就没什么生意可做,已经有一个多月没‘出’过画了。”   

  另类画廊领先“突围”   

  在市场危机到来时,反而那些经营模式“特立独行”的画廊因其个性的经营之道而“少受磨难”。   

  在上海、北京、广州,这类画廊的数量几乎屈指可数,其中,比较知名的则数广州的维他命艺术中心和上海的比翼艺术中心。   

  “他们没有基金会赞助,一年最多只做四个项目展,以画廊的内容生产得名。”一名业内人士如此概括维他命艺术中心的特色。这种以观念艺术为导向,且以内容生产为主线的经营方式目前在国内非常少见,因其利润来得慢。   

  而上海的比翼艺术中心选择的是一种“果腹”式的微利经营模式。采访得知,这家比翼艺术中心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为国外艺术机构提供中国本地的业务支持服务,如协助巡展等等,从中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这些费用能保持中心的正常开销和运转,还能支持一些艺术家开展。”该中心负责人说,这种经营模式的利润很低,但是比较稳定。   

  另类画廊的突围,或许能给正在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画廊主们带来一些转型的启示。

【编辑:姚丹】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