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新世纪的人们,大概很难想像三十年前的美院学生看到印象派绘画的激动心情,对于刚刚从蒙昧的封闭中走出来的人,那无疑犹如一声春雷,炸开了思想的壁垒。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今天,中国美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在这波澜壮阔的30年中,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是《美术》杂志刊登的穿牛仔裤的女性,是安格尔的《泉》,是罗中立的《父亲》,这些在今天看来很简单的形象,当年却曾经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轩然大波的思想争论。登载这些图像的美术期刊更是成为引发各种思想火花的平台,成为历史的见证。10月30日,“开放与传播——改革开放30年中国美术批评论坛”在深圳举行。这次活动以30年来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美术期刊为切入点,组织专家学者对改革开放30年美术批评进行回顾与讨论。
本次论坛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圳市文化局、深圳市文联宏观指导,《美术》杂志社、关山月美术馆主办,由《美术观察》、《美术研究》、《新美术》、《画刊》等杂志和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协办,这是中国美术理论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一项重要的学术活动,也是深圳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重点项目之一。
30年美术史的亲历者和推动者
1976年3月,《美术》杂志在中断十年之后复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都是全国唯一的一本美术专业杂志。从那以后,美术期刊在中国担负起了思想解放的责任,很多激烈的思想问题讨论是从这里引发的。“开放与传播”论坛邀请了多位美术批评界的知名学者、各大重要美术期刊的负责人,其中包括《新美术》主编曹意强、《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美术研究》副主编殷双喜、《画刊》编辑部主任靳卫红等,他们都是改革开放30年的亲历者和推动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亲眼见证了中国当代美术从一片荒芜中起步的全过程。
从1978年到1984年,现任《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把这一时期称为“反思和启蒙时期”,对文革美术的反思,对美术自身规律的启蒙,都在当时的美术期刊上有所表现。吴冠中的一篇文章《内容决定形式?》,提出的本来是很简单的问题,却造成了石破天惊的影响,引发对于“美的认识”的讨论。1985年以后,刚刚开放的中国开始把目光投向西方,古典、现代、当代,西方发展了一百年的各种美术思潮一下子涌进国门,中国人用几年的时间把西方一百年的艺术史演练了一遍,那是一个画派最多的年代,那时候的画家就是通过《美术译丛》、《世界美术》这样的杂志第一次认识了西方现当代艺术。尽管那是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但中国艺术家在那个时候还没找到自己的道路,美术批评也处在一种激动而混乱的状态中。
一个媒体甚至可以掀起一场运动
1985年7月,《江苏画刊》头版发表李小山的文章《当代中国画之我见》,一文,引起美术界和文化界的强烈反响,李可染等画坛泰斗都纷纷撰文回应,这也让《江苏画刊》成为令人瞩目的美术专业期刊。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媒体在那个时代的重要性,“一个媒体甚至可以掀起一场运动”。
进入九十年代,经过了头脑发热的模仿和引进,无论是理论家还是艺术家都开始理性地回归与重建,2000年以来的新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开始越来越需要文化身份的认同,更自觉地开始对民族艺术的追求和探讨。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开创了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大时代。改革开放也促使中国美术发生了深刻的观念变革,以西方现、当代艺术为参照,中国美术迅速走出了以反映社会生活为准则,比较单一的现实主义美学界域,出现了百家争鸣、多元共存的局面。30年来,以美术实践、美术批评和美术史为主体的美术学科体系迅速健全,美术机构、美术媒体迅速发展,艺术市场不断升温,艺术交流空前活跃。30年来,美术期刊客观地记录了艺术家发生的巨大变化,很多当代的重要艺术家就是伴随着几本美术期刊成长的,在各个美术思潮的波峰浪谷中,美术期刊始终有力地推动、引导和见证了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为梳理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美术发展脉络提供了生动、翔实的历史文本。鉴于此,关山月美术馆和《美术》杂志社决定联合《美术观察》、《美术研究》、《世界美术》、《新美术》、《画刊》、《美术译丛》等30年来的重要美术期刊,以“开放与传播”为主题,从美术传媒这一独特的视角共同策划组织此次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美术批评论坛”。
用一流的研究匹配伟大的艺术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在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美术发展的许多重要节点上,也留下了深圳的印迹。纪念改革开放,为未来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记忆,是深圳这座城市不能回避的文化责任。此次论坛通过回顾与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在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和美术史领域的发展成果,从一个侧面印证改革开放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带来的空前繁荣局面。同时,也借此机会对深圳美术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历程进行较为理性的评估与总结。 这次论坛的成果,最终将呈现为《开放与传播——改革开放30年中国美术批评论坛文集》和《开放与传播——改革开放30年中国美术期刊文献集》,为更深入地研究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进程提供一份可资参考的基础文献。
“开放与传播”论坛从今年六月开始筹备,耗时半年多,收集、复制了自1979年至2008年《美术》、《美术观察》、《美术研究》、《世界美术》、《新美术》、《美术译丛》、《画刊》等美术期刊,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梳理,这次活动也将成为关山月美术馆建立20世纪中国美术文献库的开端。
回顾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走过了狼吞虎咽的拿来主义阶段,现在批评家们已经开始用“批评”的眼光来反思新艺术,美术杂志也有了新的使命。《新美术》主编曹意强教授强调,要让西方了解我们,我们首先要真正地了解西方,而不是对西方的简单模仿和照搬。为此,《新美术》杂志多年来都致力于对西方美术史研究经典的系统性介绍。曹教授的另一个理想是把中国的美术史研究推向世界,把中国主流艺术和中国的画论推向世界,“这是一个中国可以去撰写世界艺术史的时刻,只有一流的研究才能匹配我们民族伟大的艺术,这是我们的责任,开放到最后不仅是要学习别人,更是要为世界做出贡献。”
影响中国美术界的美术期刊《美术》、《新美术》、《世界美术》、《江苏画刊》。
【编辑: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