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推陈纳新——水墨的当代性转变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4-07-04

从1979年到20世纪末,中国当代艺术历经了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发展过程,政治、经济的改革激发了艺术的创造,改变了我们的视觉经验和生存方式,从结构到解构,从解体到重建,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汇,水墨在这场艺术的变革中探寻着各种当代性的解构和融合的可能性,逐渐演化成我们今日生活中的当代艺术关系。

在85美术新潮时期,关于水墨画在新时期的作用和发展有过很多激烈的讨论,其中李小山在1985年第7期《江苏画刊》上发表题为《当代中国画之我见》的文章,在美术界引起轰动,他在文中指出,“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他首先提出了中国画的意境与技术手段日趋僵化的问题。他指出"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中国画从形成、发展到没落的过程,基本上保持着与社会平稳的进程,几乎没有出现突变的"。"中国画笔墨的抽象审美意味愈强,也就使得中国画的技术手段在达到最高水平的同时,变成了僵硬的抽象形式。这样画家便放弃了在绘画观念上的开拓,而用千篇一律的技艺去追求‘意境’—这是后期中国画中保守性最强的因素"。李小山的这篇文章阐述了所有接受着传统中国画教育而又对新潮美术满怀期待的青年画家的困惑。

80年代初很多水墨艺术家用他们熟悉的水墨材质介入到现代艺术语境的探索中。其中有谷文达、李津、王天德、王川、朱新建、张羽、魏青吉等艺术家都作出了卓有成就的探索。80年代至今水墨在走出传统的束缚之后,以上的每个艺术家在建立独具个人风格的艺术形式的同时,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思考、表达着当下社会生活的不同面向。使水墨画自如的融为当代艺术与当今生活关系中的一部份。

其中谷文达早在80年代中期便意识到单纯的在宣纸上画西方画学习西方的东西,虽然在中国有价值,但在世界上来说还是重复西方的老路,自湖北中国画邀请展之后谷文达开始了新的语言探索。他是在水墨当代性转变中较早放眼国际视野的艺术家,1987年他便在加拿大举办了自己的水墨和行为融为一体的个人作品展,2014年春季拍卖会中国现当代艺术专场中的《危险的棋盘离开地面—别碰,出来了!》正是这个展览中参展的重要装置作品,并以7,935,000元成交。

水墨是当代艺术创作中的一种材质和方法,水墨不是一个定向的绘画范围,水墨可以是一种思维,水墨也是一种态度,我们有理由持续的期待水墨为我们开启一片更新的视觉王国。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