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毓卿:性格色彩、大宁创意基地董事长
王冬晴:上海骥凌果蔬销售专业合作社创始人&理事长
宋卫红:上海必瘦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
毕加索来了!62件大师真迹从巴黎出发,一路漂洋过海巡展来到上海,堪称国内当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顶级盛宴。但对多数对艺术不甚了了的人来说,毕加索的名声远比他的画作本身更为人知。很多人对于毕加索作品的认知,一是“难懂”,二是“天价”。
有文艺评论家说,去看画展,别问值多少钱。但是,阳春白雪的艺术和真金白银的财富,却无可置疑的正在融合。全民收藏热、各地风起云涌的文交所、异军突起的艺术品信托……靠“抽象”的艺术品升值,是不是可以实现“写实”的财富呢?主持人:吴华
关键词1:艺术
主持人:毕加索大展在上海举行,您会去参观吗?您喜欢哪些种类的艺术品?
宋卫红:当然会去,因为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级别最高的世界艺术大师画展,参展的多幅传世名作如《赤足女孩》、《雕塑家》、《坐红色扶手椅的女子》、《朵拉·玛尔肖像》、《玛莉·泰瑞莎肖像》等都是稀世珍品。估计对我来说,有的作品理解起来可能还有点难度,好在展览现场有艺术志愿者的讲解,可以帮我更好地去理解他的杰作。
我喜欢的艺术品有很多啊,比如陶艺,摆件,花艺,浮雕等,但最钟情的还是国画,可能现在年轻人喜欢国画的不算很多,但国画特别是山水,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还是非常吸引我的。
王冬晴:我抽空应该会去看一下的。艺术方面,我个人比较喜欢书画方面的作品,包括中国画、国外的油画等等。
陶毓卿:艺术品我喜欢很多,绘画啊、工艺品啊。毕加索的油画一直被全世界关注,在艺术方面,他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度,在经济方面,他的画作很多都是价值高达几亿美元,也是一个顶级的巅峰。
关键词2:艺术VS财富
主持人:您觉得艺术和财富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我们都知道,一方面很多艺术家都很贫穷,另一方面,也有很多艺术价值连城。
王冬晴:确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有些著名的画家都有这个共性,生前落魄,过世后作品的价值一下子翻个几倍、十几倍。我觉得这里面有炒作的因素在里头,包括国外的毕加索、达芬奇,包括中国的齐白石,都是如此。
我觉得艺术和财富是两回事。一件真正的好的艺术品,是不能用价格来衡量的。比方说阿炳的“二泉映月”,这是他一生的写照,这些,完全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包括一幅画也是如此。我相信当时毕加索画画的时候,也从没有想过这幅画以后会值多少钱。他只是希望有人真正能懂得他的作品,他的作品能够传世下去。
陶毓卿:我觉得自古至今,艺术和财富就一直没有分开过。毕加索的画是全世界最贵的,也是艺术方面最登峰造极的;中国的“清明上河图”也是一样,都是无价之宝。艺术品的价值,是任何别的经济领域生产出来的商品都无法企及的。
我觉得艺术和财富肯定不是矛盾的。说有些画家生前贫困,我觉得是和时代有关的。因为很多艺术品当时的人们可能还不太欣赏。但真正好的艺术品是超越时代,不分国界的。如果作者活的时间足够长的话,他就一定可以从自己的作品中获得回报。
宋卫红:艺术其实就是财富,财富有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区分,艺术品无疑在精神上就是财富,好的艺术品是能力更是天赋,是机缘偶合,它具有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排他性,它不是财富又是什么?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作品需要人们去发掘去理解和欣赏,确实需要时间甚至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去推动。所以我们看到梵高生前穷困潦倒没能卖出一幅作品,但死后却获得极高评价。艺术本身是有财富的,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很不一样的。要说有共通之处的话那就是有需求就会有财富。干涸时的水和饥饿时的食物就是财富,那艺术品其实就是我们精神上的水和食物。对于需求它的人,它可能价值连城,对于不需求它的人,可能它还没有一顿饭来的实在。
关键词3:艺术与管理
主持人:您觉得艺术和企业管理之间有什么共通之处吗?
陶毓卿: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乔布斯,他就是完全的把艺术融入自己的设计、管理理念中去,而且非常成功的一个例子。但一个东西再好,也不是适合所有的行业的。对更多的行业来说,管理更需要的是一个规则性的东西,一个人性化的东西,例如,信托、财务等这样的行业,要求非常严谨,不可能像艺术一样过分讲究灵感。
不过,艺术品和管理有一点很像。比如,有的画家把自己的画作当作产品来经营,每幅画都卖的价格很高,但若干年之后就未必还能有很高的价值了。而有的艺术品,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从来没想过它的价值,完全用心创作,结果价值超越了时空。欧洲很多百年老店,比如爱马仕、LV等品牌,最初都不过是一些农村的小作坊,他们并不追求当代产生多大的效益,而是把企业产品当作艺术品来经营,所以,它的产品也是跨越时代的,就像艺术品一样。
宋卫红:我个人认为艺术和企业管理有一个很重要的共通之处就是神形兼备,而不是简单的照葫芦画瓢。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其实就是把企业当成作品的艺术家!管理的精髓是神形兼备,而不是简单的照葫芦画瓢。要想使管理流畅如行云流水,让管理真正到达一种境界,企业管理者必须成为艺术家而非工匠!当然,我们应当看到好的艺术确实是可以超越时空,但好的企业穿越时空的并不多,这是因为作品是静止的而企业是运动的,企业能够传承下去的应该是企业的精神。
王冬晴:中国的书画讲究一个“意境”,我觉得三百六十行,每个行当做到顶级都可以用“意”来概括。企业管理作为其中一行,也可以如此概括。
好的艺术品和好的企业管理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心。好的艺术品是用心创造出来的,而好的管理者也应该用心进行团队建设,把企业的根基打造扎实。领导的心、员工的心,能否都聚合在一起,对企业的运作非常重要。
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变”。中国书画讲究一个“矛盾”,线条的粗细,字体的大小,着墨的浓淡等等,无一不是矛盾,无一不是变化,但总体构成的却是和谐的作品。王羲之写《兰亭序》,其中20多个“之”字,每个写法都各有不同,这就是艺术当中的变化。对企业管理来说,一个“变”字很重要。
关键词4:艺术品金融化
主持人:现在很多艺术品都被金融化了,很多人都热衷于收藏艺术品,也出现了艺术品股票、艺术品信托、艺术品理财产品等等,您怎么看待普通大众艺术品投资热的现象?
王冬晴:投资艺术品不是那么简单的。比方说书画,现在市场上假货很多,如果鉴定能力不够的话,就很可能会花大价钱买了假画。而书画鉴赏是个综合性的学科,比如说收藏一幅明清时期的画,你需要通过纸张判断,是否是那个年代的作品;同一个艺术家一生画了很多画,比如齐白石,40岁之前的,50多岁的,60岁以后的,不同时期的画作风格不同,价值也完全不同。
现在在很多资金的炒作下,不仅艺术品本身价格暴涨,就是相关的一些笔、砚等都身价倍增。我前段时间到安徽去看过,有的砚台已经卖到十几万、二十万一个了。对一个书法大家来说,其实几块钱的砚台和几十万的,没啥差别。
我觉得,关于艺术品,就作为爱好,陶冶情操,不要把它过于财富化。
宋卫红:我也认为艺术品金融化很合理,一件物品往往并不只有一种属性,如同艺术品除了本身所具备的美学属性外还带有的金融属性,甚至很多人可能更看重它的金融属性。我们喜欢艺术,我们也应接纳其他人以友好的态度对艺术品的处理方式。
不过艺术品的投资还是需要很强的专业性,艺术品投资在专业上有太多的门道,这就决定了这个市场虽然馅饼很多,陷阱也会不少。而个人投资者无论在资金实力上,还是在专业市场判断上,都无法与财大气粗的机构抗衡,这就像股市上的散户屡屡被兴风作浪的庄家玩弄一样。所以,对眼下正热的艺术品市场,大多数人还是应当冷静、客观地去看待,不妨先提高自己的欣赏眼光,再决定投资的方向。
陶毓卿:现在全球对艺术品都相当推崇,这很正常。因为艺术品的价值确实是其它经济领域的商品所无法比拟的。之前投资艺术品应该说是明智的投资选择。
现在老百姓参与艺术品投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一定的艺术品位,在自己经济能力许可的范围内收藏一些艺术品;另一种是看到别人收藏,自己也跟风,希望能够升值。这些人可能只是人云亦云,自己并不懂得去欣赏艺术品本身。
现在市场热了,也就有很多人钻空子,仿造、伪造等。所以,投资艺术品一定要谨慎再谨慎。我一个朋友,投资巨款买的东西,专门设了一层楼收藏,但后来请专家鉴定下来,90%以上的都是赝品。所以,想要投资艺术品,一定要学习一些必要的知识,才能避免太低劣的欺骗。
【编辑:汤志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