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砚
存世量少成非主流 一些境外收藏者趁机低价收购
当代岭南端砚以设计的创新获得艺术界和市场的认可,而行业发展滞后的红丝砚却仍未受重视。近日,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首次对古代四大名砚之一的红丝砚进行展览,推广其收藏潜力。
红丝砚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石质特别,经过千万年而形成各不相同的红丝纹路。红丝砚自古只有山东鲁中地区出产,在唐宋期曾被柳公权、欧阳修、苏轼、米芾、陆游各大名家推为众砚之首。然而,此后几百年间,红丝砚之名却被埋没。
市场行家谭伟彬分析原因表示,主要是红丝砚石质存世量极少,资源不足;二是从业者太少。据了解,整个山东地区从事红丝砚的厂家不到10家,全年总产量不如一家大型端砚厂家的产量;从业人数只有数百人,真正的工艺师也不过10位左右。
不过,近年开采的红丝石中,发现了纹路更胜于古代的材质,为这种逐渐成为“非主流”的工艺品迎来新机。
将来恐怕要高价收回
随着国家级大师的产生,红丝砚在市场上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据了解,在2001年时,国家大师刘克唐的普通作品价格仅为1200~1500元之间,目前至少可达2万元左右。曾在广州工艺展览中出现的一件6万元的红丝砚,目前市场出价为20万元左右。
其他红丝砚作者也随之获得关注,如本次展览的作者、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刘希斌,作品也因为价格仍在低位而获得关注。
市场人士透露,近年,不少大力搜寻端砚精品的日本收藏者也开始频频到山东考察,买进红丝砚。
这种情况令收藏人士担忧,一旦好的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在低价位流失,未来就要以高价回购,因此更强调收藏价值未发掘的工艺品的重要性。
【编辑:虹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