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海南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利用情况不容乐观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祝华 2014-06-11

多重危害考验凋敝遗存

按照国家统一安排,海南省自2012年12月起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根据要求,此项普遍工作将于2016年年底结束,历时4年。

今年5月20日,海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阶段工作会议公布,初步摸清海南有可移动文物总量近10万件(套)。如果与其他省市比,海南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收到的文物确实少得可怜。然而,问题还不仅此,一次匆匆走访,我们就发现:三亚市博物馆多年来不能正式开放,库房内黑暗封闭的箱子里,一件清代早期的黎族罕见麻料手工织毯,与黎族劳动器皿堆放一块,多年来无人问津;作为研究中外交流、伊斯兰教在海南的流传和回族历史的重要遗存、唐宋时期伊斯兰教珊瑚石古墓碑损毁严重;苏东坡等文人学士、富商巨贾曾经走过的澄迈古官道、古村落,断壁残垣,无人认识和理会……

镜头一:三亚博物馆。从1989年成立至今已有25年、地处我国著名旅游城市的三亚博物馆,一直蜗居于三亚市文体局大楼里,200平方米的总面积由一间小办公室和库房构成,被同行称为“有名无实的博物馆”。记者在博物馆的库房里看到,多年征集而来1200多件文物,大部分都还没有被鉴定,有陶器类、瓷器类、木器类、铁器类、铜器类,还有纸质类,全部放在一个库房内,甚至大小物件相互叠放;一块完整而又珍贵的穆斯林珊瑚石碑,用一个塑料编织袋蒙盖被放置门角边,旁边放置一盆水以维持珊瑚石材质所需要的湿度。整个库房没有恒湿、恒温设备,没有采取任何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分类保护。

面对此种尴尬,三亚市博物馆馆长孙建平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文化等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大,博物馆成为旅游的重要因素和景观,是游客经常踏足的地方。作为著名旅游城市的三亚,每年到了旅游旺季,尤其是春节期间,三亚市博物馆都会接到很多询问电话,许多游客甚至找上门表示:三亚的阳光晒了,海水泡了,椰子水也喝了,最后想到博物馆来,看看三亚的历史文化。孙建平说,这时候我只能非常遗憾地告诉他们:“抱歉,三亚没有市级综合博物馆,不能满足你们的要求。”孙建平说,一些国内外同行想来三亚博物馆陈列和展览,但也非常可惜,三亚成立地级市27年,至今仍没有独立博物馆场馆,没能对外进行深度的文化交流。

镜头二:澄迈封平约亭。封平约亭,位于澄迈县境内的一座火山石建成的四合院式布局古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是当年琼州府封平都治所,也就是议事的场所。亭内有多块清康熙、乾隆时期遗留的碑刻,碑刻内容广泛,上奉皇帝御旨、官府谕示,下至市场管理、“彰善纠恶”教化等。约亭地处当时交通要到,围绕其周围商贸物流繁盛而形成市集,市集街巷由光滑圆润青石板铺就,两边铺面林立,并立有多块集市行界碑,示意肉、鱼、米、油、盐等均分界而卖,依据约定而交易。当地年纪较长的村民王先生回忆,父辈经常给他讲起,清朝、民国时期,这儿不仅白天买卖不断,即使到了夜晚也是人流不息,每每落日西斜扎台唱戏直至拂晓,一片灯火辉煌的景象。如今,文物普查工作者们走在这个由文化的记忆、符号、传承铺成的古村落里,不得不面对断壁残垣、岌岌可危而无人理会和修缮的窘境。

镜头三:海口“琼海关1893”古界碑。这是一块可以追溯自宋代海南海岸通关史的重要历史遗存,在1997年被收藏到海口市博物馆的库房后,再也没有机会在世人面前“露过脸”。

镜头四:临高角灯塔。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国际航标协会列为“世界一百座历史文物灯塔”之一的临高角灯塔,由法国人在清光绪年间建造,至今仍然发挥着导航作用,按理可成为海南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也因为没有得到很好宣传利用,灯塔所在的临高角解放公园一年的游客入园量不到150人次,不及海南中部一景区——呀喏达入园量150万人次的万分之一。

国际旅游岛不可缺少灵魂基因

记者调查发现,和三亚市、澄迈县、临高县的情况一样,海南省各市县文物保护均存在要么有馆藏没展馆,要么有文物无保护手段,或者文化被肢解等各种问题。

应该说,文物随着时间、环境的变迁会造成自然消亡,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趋势,但可以通过积极的保护措施来延缓这一过程,然而,多年来地方政府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措施落实的“兴趣”缺失,构成了海南文物保护的最大危害。

其实,就海南的历史和地理位置以及丰富性来说,海南的文物并不匮乏。海南省文体厅厅长朱寒松说,海南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秦汉时期,海南就成为中原王朝的边陲重镇,有大量遗存文物;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海南民族、民众文化众多;作为侨乡,海南华侨文物遍及岛内外;作为23年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革命历史文物也不少;作为海洋大省,出水文物丰富多彩;作为垦植之岛,亦有令人敬仰的农垦文物。如此众多的可移动文物都需要我们通过普查把它掌握清楚、保护好。

曾任职于我国第二大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阅宝无数”的海南省普查办副主任陈江说,经过摸排登记,海南的文物“宝贝”确实很多,但是缺少发掘、保护和系统研究,很多基础工作没有做到位,历史欠账太多了!

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张震华认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不应该仅有高楼大厦、五星级宾馆、游艇、高尔夫等现代物质文明,更要加强文物的普查发掘、保护和利用。他说,文物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承载着海南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元素文化符号是海南独特的,不可再生的,也是国际旅游岛不可缺少的灵魂基因。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日前到海南宣讲文化遗产保护时,特别算了一笔帐:文物系统财政每投入1元,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产出是8.1元。可见文物对于旅游事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单霁翔说,海南是文化遗产大省,但许多资源还没有被深入发掘,甚至鲜为外界了解。在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在突出抓好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同时,要彰显文化、挖掘内涵,提升文化品味,更要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

文明载体期待系统呈现

海南省普查办副主任陈江认为,文物保护不是孤立的。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这一“魂”需要系统的认知,促进社会和政府对海南文物的生态和作用的更深理解,并从中找寻一些切实可行的保护、利用措施。

海南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表示,近几年,海南无论是在昌化江流域的旧石器时代发现,在东方市范围内的先秦考古,还是包括陵水桥山遗址、珠崖遗址为代表的陆地考古,海上丝绸之路的水下考古均有发现,田野文物和馆藏文物非常丰富,应积极加大发掘、保护和展示工作。

王亦平说,海南正在推进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内的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南海基地和国家南海博物馆项目建设,展示内容侧重海上丝绸之路、南海历史和文化遗产、南海沿岸国家的历史和人文。另外从2013年起,海南省文物局一直酝酿在三沙建设海上监测平台,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实时监测保护,以改变海南在水下文物保护的被动状态,预计具体实施方案在今年年底出台。

桥山遗址考古挖掘是海南省与中国社科院合作一个重要项目。桥山遗址考古队领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院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傅宪国说,通过大量文物可以证明,海南的文化并不是如以往所说的全是外来文化,海南有自己的文化渊源。海南过去考古工作做的少,未来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多学科合并研究,海南的历史脉络将越来越明朗。

傅宪国建议,为了让埋藏在海南地下的历史能够被世人知道,应在桥山考古遗址上建一个遗址公园,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海南的历史。

为切实做好海南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一些专家建议,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文物保护职责,从基础做起。他们说,一个历史遗存物或遗迹,从发现到考证、列入保护等级、进入修缮维护、对游人开放,要经历很多程序、很多工序,需要各级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基础硬件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张震华表示,要加强文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全省19个市县个个都建有博物馆。现在还有3个市县没有博物馆。他说,要利用可移动文物普查这个契机,扩大文物的收集工作,以及加强馆藏文物建设。目前民办博物馆已发展到近50家,数量超过国办馆,成为海南博物文化的半壁江山。专家建议采取措施,积极扶持民间藏馆业的发展。同时,积极推动文物单位和历史文化景点、景区的综合修缮和利用工作等。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