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尔冬强《上海的味道》图片展:必须整理每一个感人的细节

来源:东方早报 程奕 2008-03-03







>>>>更多图片资讯

在摆满老酒坛子小店门口玩耍的小囡、带着孩子在弄堂里边散步边织绒线的姆妈、穿着睡衣走出弄堂倒痰盂的亭子间嫂嫂、端着饭碗跟隔壁邻居聊天的好婆……这一幕幕往昔上海街头巷尾时常“上演”的生活景象,在20年后的今天已经变得有些遥远,以至于让善怀旧而求细节的上海人看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2月28日天,艺术家尔冬强《上海的味道》图片展在中山东二路9号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开幕,并对社会免费开放至4月20日。

  城市变化见证者
  展览规模虽不大,却耐看。尔冬强感慨:“上海这几十年间的变化,在世界其他城市可能需要经历几代人的时间才会完成。我们必须记录整理这飞速变化的每一感人细节。”1980年代初,尔冬强怀揣着一张1:500的上海地图,沿着上海的大街小巷一路游走、一路拍摄,几乎记录了每一幢颇有历史价值和建筑风格的老房子,同时也记录了市民们的生活方式。巴洛克风格和中式庙堂构建成上海阿姨的晒台,太古洋行的界碑被当作了弄堂的铺路石,衬托“望野眼”老者的是老房子檐下ARTDECO装饰艺术风格的线条,弄堂口烟杂店的黄酒坛,花雕、加饭打开坛子就能细辨其味。

  今天,上海这座城市的许多景观已全然改变,上海人的生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城市变化见证者,尔冬强以独特而细腻的视角记录下了城市与生活景象。图片展开幕当日,尔冬强已将制作图片展的原始照片捐赠给了市档案馆,市档案馆向他颁发了收藏证书。

  尔冬强表示,个人拍摄的照片能入藏包浆很厚的上海城市集体相册内,令人感慨万千。之前由于研究需要,他接触到一些老照片,看到几十年前的城市生活场景,不禁浮想联翩。但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记录城市变迁风貌的历史原照有相当部分处于散佚状态,视觉文献一直处于相对匮乏状态,令记忆常存不少空白点。而视觉文献,往往相对文字资料来得更具历史信息量,更具可靠性。为了让后人对这场发生在21世纪初的城市巨变有真切客观的了解,尔冬强决定把自己的部分有关上海的摄影作品捐献给上海档案馆。当这部分视觉文献捐之于众后,以期在未来,发生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对于追溯历史而不得的憾事将不再重演。或许依靠市场运作,可以实现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但其影响范围相对狭小。照片是城市变迁的最鲜活佐证,被公众阅读,才能保有它并始终鲜活。

  摄影家呼吁,希望曾对城市变化做出记录的市民都能将身边的文献资料集中起来,无论方式是否专业,只要是珍贵的城市记忆都当被保存。年轻人已经对乌龟壳三轮车,红木马桶,三五牌台钟感觉陌生,而这正是父辈生活中的每日必需。相比之下,国外的留档意识就显得颇强,哪怕是一个社区的发展档案都会细细保存。

  国内第一位向档案馆捐赠照片的摄影师
  上海档案馆接收征集部贺飞介绍说,十几年前,市档案馆赴加拿大蒙特利尔作上海城市风貌图片展示时就曾向尔冬强征集摄影作品,以后每逢档案馆赴海外进行展览,都少不了借展尔冬强作品。这个城市,近年来已建立起特有的城市文化形象。据悉市档案馆正在建设“城市记忆开发工程”,有关上海变迁的老照片正是这项工程需要重点收集和开发的内容。去年,日本摄影家海原修平将其在上海期间拍摄的近百张老建筑照片捐赠给了上海档案馆。“尔冬强的照片相比之下,可以发现他对城市的体验更深入,他知道哪些场景、事物对于我们的城市更有价值。他也是最近几十年间,国内摄影家中第一位向上海档案馆捐赠照片的。”

  图片展让我们回到20年前的上海,生活在期间不觉得有多少动人之处,更少有人对此做一记录,但短短几十年间,场景事物都只留于平面时,才猛然发现物质相对匮乏时期,上海城市上空洋溢的情感是那样和煦温暖。

编辑:叶晓燕】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