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私人洽购”:艺术品拍卖剑走偏锋?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姜琳琳 2011-04-12

正当人们将注意力聚焦春拍之时,香港苏富比春拍却让人记住了“私人洽购”这一词汇。原来,那些在拍卖会上流拍的艺术品不仅能在拍卖会后的私人交易中被人“兜底”,还能超出“天价”。有人就此推测,今后艺术品私人交易将远离拍卖会本身而剑走偏锋,但更多人士认为,小圈子玩收藏,玩砸了“伤不起”。

 

艺术品流拍

 

私人洽购兜底

 

根据香港苏富比提供的资料显示,为期一周的香港苏富比2011年春拍于4月8日闭幕。估价27亿港元的3600余件拍品成功拍出近3400件,总成交额为34.9亿港元,香港苏富比历年最高总成交纪录再创新高。

 

而此前关注度较高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总成交12.6亿港元,令市场始料未及的是,此前颇为业内看好的两件瓷器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圆胆瓶、明成化青花“瓜藤纹”官盌,最终以拍卖会后私人洽购的方式成交,成交价分别为2亿港元和9000万港元。资料显示,“锦鸡花石”圆胆瓶估价为1.78亿港元,曾被业内称为“最高估价花瓶”。

 

有人牵线

 

“密谈”也能大张旗鼓

 

所谓拍卖会后的私人洽购,实际上是给流拍艺术品的第二次交易机会。基于种种原因无法在拍卖现场举牌的买家,会在流拍后的私人洽购中获得较好的议价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拍卖公司是否扮演第三方中介角色尚不可知。内地《拍卖法》严禁拍卖公司私下充当中介的行为,香港地区拍卖公司目前参照欧美商业法,因此比较灵活。

 

相关人士对此表示,在业内这是一种比公开拍卖更符合艺术品真实价值的交易方式,但一切必须在拍卖结束后,而且一般不会对外宣布,除非是像“锦鸡花石”那样的超级艺术品。不过更多人士认为,所谓私人洽购本身就应秘而不宣,此次将私人洽购成交价公开,有包装炒作之嫌。

 

而在拍卖公司人士眼中,艺术品流拍后的私人洽购是“很正常、经常有”的情况,但拍卖公司如果知情,也应为之保密。某知名拍卖公司高管表示,如客户在拍卖会上准备不足,或者由于其他人未举牌而发生羊群效应,事后又希望对流拍艺术品拥有足够的议价权,很可能由拍卖公司牵线,促成两方合作。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但没必要到处说,否则大家都这么干,拍卖成交统计数据组成就要发生变化了。”该人士表示。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资深拍卖师季涛对此则表示,在内地,拍卖公司登记过的艺术品必须上拍,不能私下交易,否则就超出了其经营范围。“第一,我们的政策不允许;第二,如果私人交易,拍卖公司将同时承担画廊的角色,目前看来内地公司没达到这一水准。”季涛表示。

 

 

大小通吃

 

拍企进行佣金保卫战

 

不过另有市场人士称,拍卖公司为买卖双方牵线的情况在内地也并非少数。原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艺术顾问,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王鸿勋介绍,有拍卖公司介入其中的私人洽购主要分两种状况。一种是拍卖开始前,相当于委托人撤拍,选择经过协商的买家成交;另一种就是如“锦鸡”图胆瓶这样,现场流拍后私人洽购成交。

 

由于拍卖公司对于拍品主人的信息是严格保密的,而买卖双方相识的情况又很少出现,所以需要拍卖公司提供牵线搭桥的服务,这一服务的费用必然比正常佣金要低。“收取买卖双方的拍品佣金是拍卖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大拍卖公司的操作需要具备稳定性和延续性,这样,未来的交易才好操作,因此打折的力度应该不超过5%。如果协商的空间太大,则拍卖公司的信誉度是会受到影响的。”王鸿勋说。

 

据记者了解,一些买家之所以选择私人洽购的形式,与躲避拍卖公司日益上调的交易佣金有关。公开资料显示,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得长期执行25%的买家佣金制度,国内的艺术品拍卖行业从1996年开始起步到2007年的12年历史里,一直执行着买卖双方各10%的佣金制度,2007年后各家公司佣金比率均有所上调。而据北京东方大学传统文化学院院长李彦君介绍,国内的艺术品拍卖中,私人洽购需要交纳的手续费多在7%-10%,“尽管作为中介平台的拍卖公司能靠挣取佣金来获得利润,但私人洽购为拍卖公司创造的收入仍然是很可观的。另外,私人洽购可提高拍卖公司上拍品的最终成交率,目前大拍卖公司平均的成交率在70%左右,有洽购进行补充可以提高其成交率”。李彦君称。

 

另有人士介绍,一般来说,大型拍卖会后都会出现私人洽购,在拍品返还给委托人之前,拍卖公司会联系卖家,征得卖家对底价的意见。

 

小范围交易

 

私购潜在风险更大?

 

“流拍本是正常现象,但有的拍卖公司为挽回自己的颜面,多会建议买卖双方参与私人洽购。”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说。“即便交易真实,但大量社会游资进入艺术品市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不少投资型买家从众心理严重,往往市场热什么就买什么,宣传热什么就跟进什么,完全不考察存世量和艺术价值。不久前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1.2亿元拍出的民国瓷瓶就是最好的例子。拍卖的水分太大,一条保密条款做挡箭牌让许多交易的真实性不好判断。”姚政说。他同时表示,这已经使得很多藏家选择私人交易来实现艺术品收藏,尽管没有官方数据的佐证,但通过收藏圈的交易事实判断,“不通过拍卖公司,而通过私人会所、俱乐部和沙龙的形式,寻找懂行,同时又具备收藏知识的藏家进行艺术品交流、交易已经占据艺术品交易近90%的份额”。姚政说。

 

但季涛对此的看法却恰恰相反。在其看来,私下交易圈子小、鱼龙混杂,虽然不排除民间有“高人”,但始终缺少一个阳光的交易平台,以及多方面把关,其安全系数较低。“更可怕的,是那些有资金但不懂行的人被带到这一私密交易环境下,被忽悠的几率更高。”对此,某拍卖公司人士表示。当然,这并不是说拍卖市场没有“大忽悠”。最近,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天价乾隆瓷瓶拍卖又有了新进展。这只瓷瓶的英国所有者至今没有收到中国买家5300万英镑(约合5.5亿元人民币)的付款。该瓷瓶正面临被重新拍卖的命运。很多人猜测,未付款的买家多半是后悔自己拍得太贵了。

 

 


【编辑:颜媛媛】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