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内心解读与现实感悟——孟涛专访

来源:99艺术网成都站 作者:孙毅 2014-08-07
访谈对象:孟涛
 
采访者:99艺术网
 
访谈地点:孟涛浓园工作室
 
独特,独立,多元是孟涛和其作品呈现出的精神状态。独特的绘画技法,让初看他作品的人感到诧异。两个独立的创作理念——再现现实的“情景绘画和脱离现实的“自由精神创作”,使他不停在现实和精神间徘徊。而多元性从他对各门类艺术的态度和房间的摆设便能看出;艺术上——为伦布朗和维米尔作品感动的同时,也对达明赫斯特这类典型的当代商业艺术家表示敬佩;生活上,工作室里的各个摆设就能体现出其爱好之广,如果说,古筝,漆具,石佛,瓷杂等,是对传统文化的品味,那么钢琴,电子设备,装置作品就是对现代科技的喜爱。之所以能养成这么全面的性格,这跟他是山里人有关系,山里人具有开放精神,不固步自封;要走出大山,面对新事物时都会觉得比自己的好,更容易接受,也敢于去尝试去探索。虽然艺术和生活这么的多元,但这并没有影响其作品的独立独特性,而他也不会为了所谓的独立独特性刻意地做出与众不同。从技法到主题始终还是取自于他的周遭,只是在画他自己的东西,不会被环境、世俗、现实影响。
 
从“现实风景”到 精神的“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99艺术网:你的画在2000年之后有明显的转变,前期以风景写生为主,而02年后作品的想象空间增大了,里面不仅有伤感的事物,也有种玄的味道。这种变化和你生活有怎样的关联?
    
孟涛:02年以前画的是风景画,画了很多关于我们四川的风景和大巴山的风景,那时的风景画受中国传统山水的影响比较多。由于我出生于大巴山,所以自然而然的画了很多老家的山,更多的是去展现一种理想化的,比较和谐的田园牧歌式山水。02年之后我感觉走入了一个死胡同,每天都按步就班地画一些东西,不断地再重复山川如何漂亮,树木、色彩、风光怎样的好,逐渐的这些东西和我当前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感觉不太真实。虽然喜欢这种人回到老家田园的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但现在那种感觉已经是没有了。真实回到老家,那个风景也不是那个样子,已经破坏得很严重。所以我创作了《禽殇》系列,这个系列跟动物、人都有关系,是将环境与生命作为一个主题,比如受伤的鸟类鱼类,水也都是被污染的。从关注生命与环境为出发点,也找到了自己的一些语言及表达方式。现在最近这一两年,更多是关注内心体验,就是画一些属于自己的山水。
    
99艺术网:现在的山水和以前的山水相比感觉点儿干枯,像是枯裂的树皮,山好像是缺水了,有种“残山剩水”的味道?
    
孟涛:现在画的主要是从内心的角度出发,忠实于内心。我想表达一种内心自由的状态,这跟我作画方式有关,现在这种山水的作画方式是采取老子的一句话——“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现在在创作时,会让自己提前进入一种完全自由的精神状态,达到一种仙人仙境,没有构思,拿起笔就画。这种画法中的山水是超越了我们现实中的风景,只是存在于我内心,而内心也不能去具象它,有点中国玄的东西在里边。实际上我觉得它是我骨子里想追求的一种作为当代艺术人的自由精神。我们面对社会面对当今的生存环境,各方面都会带来压力,给人以不同想象,我想用这种创作方式去释放想象,让大家看到作品时也能够充分地自由想象。
    
99艺术网:前期风景和后期山水虽然从表现形态看起来有所不同,但主题的延续性还是存在的,那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孟涛:实际上从传统的田园牧歌式的风景,过渡到破坏的生态。是从理想化的风景过渡到关注现实。现在这个阶段我是没有彻底抛弃关注现实中的生态环境,而同时进行了我说的释放山水的精神状态,这两者有点矛盾。因为我们第一个就是关注现实,这个是大家很容易理解的,只是用艺术的语言去批判、揭露、呈现一些问题。但另一方面我却通过艺术来寻找另外一种可能性,对待一种精神上的危机或者解放,也让自己的精神和内心得到一种释放。
    
99艺术网:自己更适合偏向于哪一种?两种状态毕竟是矛盾的。
    
孟涛:最终会选择,而现在更多地走到中间。现在作品中画面中的山都飞起来了,感觉已经存在于另一个空间,风景的特点也和现实中的不太一样,但又有现实元素的存在。我现在的状态好像是超越了现实,但是又没有脱离现实,用魔幻化或者升华现实的方式,呈现了我对现实的一种解读或者是一种自我的内心精神世界。
 
内心精神世界与现场“情景绘画”的碰撞
 
99艺术网:当代艺术中除了你这种来自内心精神体验的还有一种偏向理论性的艺术家,而这种理论性艺术家的作品多以哲学、逻辑思维去呈现,少了写艺术家的感知能动力。以前好的艺术家,作品就有直接动人力量。回看经典,画家始终是走进那个现场,感受了那个气氛,再创去创作,出来的作品有种互动性,现在很多作品是不是缺乏这个?
 
孟涛:一个具有独立价值的艺术家,那种感悟只是通过作品来承载。如何去呈现出来,需要艺术家从感官、感悟中去体验。首先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东西传达了出来,其次自己是被打动的,然后才能打动他人。现在确实有很多展览,观众在作品面前找不到感觉,也看不出来什么能够打动自己。艺术家所有的感知传达都必须通过作品,不管艺术家是不是靠感性来创作,但作为观众对作品的第一认识是通过自身感官。
 
99艺术网:为了能获取更多的感悟,你在创作时,会不会对现场进行体验?这种现场体验与文字图片信息带给你的感受又有怎样的独特性?
    
孟涛:我的作品也分两个类型,一个是写生,一个是创作。写生是到了现场,创作就是发自内心的体验,而内心体验是到现场后的一个综合记录。但是不管是到现场还是没到现场,能不能真正体验感悟到才是重要。有些东西通过文字或是图片你是体会不到,那就必须要到现场。拿我在现场创作了一组《密林绪语》来说,当时在现场,很多树已经枯黄了,地面也铺满了落叶,风一吹起来,柏树也飘起来,带动着很多生命的味道,就是老柏树发出来的味道,那个是很独特的体验,只有一个人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画完后我发现,虽然是在现场作画,但出来的作品也不是再现现场,而是自己对现场的感知。
 
总体来讲艺术家水平的高低,体现在感悟上和体验上,真正感悟出来,通过艺术语言能够传达出来,这就是艺术家的精彩之处,所以很多没有到现场,也能够出好作品,这个不是绝对的,要看艺术家的个体。没到现场的艺术家会综合很多力量、信息出来,调动很多以前的经验,让自己尽量的能够回到现场,这个就是比较高明的艺术家。但是能够走进现场是最好的。
 
用当代视角解读传统文化
    
99艺术网:你收藏的各类型古玩物品也蛮多的,那创作中会从传统文化里找取灵感吗?
 
孟涛:我有一个作品就是对传统的尝试,用苏绣将《禽鸟》绘画作品做成一个装置。这里面涉及到民间艺术和当代艺术如何结合的问题。民间艺术是可以发掘很多资源出来的,包括呈现方式,还有一些手法,我们重新来解读也是具有一些当代意义。苏绣中绣鸟类、禽类的特别多,但是最根本的一点是绣的吉祥。而《禽鸟》所绣的是一只受伤的鸟,这就和传统中吉祥的鸟差异相当大,差异不光是在于视觉上,甚至绣娘在刺绣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一种审美上强烈的反差,因为她一方面在绣,一方面她心头又有悲伤,这和她习惯性的绣制内容、绣制感觉都有很大反差。我们说艺术作品有没有当代意义,就是有没有从各个角度去尝试不同,带来一种挑战性,挑战性也可以是对民间传统艺术美认识的一种挑战性。《禽鸟》上的孔雀色彩、羽毛的质地看起来都很美,但是它有受伤的痛处,痛和美会形成对传统审美的一种挑战,造就出了一种新的尝试性。
 
99艺术网:近年来,与传统水墨相比,新水墨甚是活跃,但部分新水墨作品已经失去了传统的文人性,那现在的画家需不需要去找回传统的人文理念和感知?
    
 孟涛:我们说传统的山水画家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画的精神,比较主张天人合一,是一种出世的境界,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其实更多的当代艺术家实际上还是在吸收传统的东西。作为一个中国人骨子里具备中国文化精神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说每个人都具有那么高的传统文化修养,这个是因人而异。在对传统学习的过程也不要太刻意的去体现到作品中。作为当代艺术家,更多的是对当代人的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当代人的角度去关注,从一种新的自然观去认识他,不要从传统的古人那个角度去复制他,模拟他。
 
坚持自我独立性——有所不同才是最重要
 
99艺术网:每个当代艺术家对于传统的关注学习点不同,有一些是从自身出发,有一些是从大的环境、语言出发,当代艺术家在接纳传统时,怎样去保持当代属性?
    
孟涛: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最重要的就是自我的独立性,独立性就是个性的坚持,第二个是一种原创性,第三是保持质疑和批评的态度。我们所有的基础都建立在艺术家坚持独立性上,用审视和批判的眼光和态度表达自己的作品,表达对现实社会、对生存环境,对自己本人的一些生活状态,包括内心所想,坚持独立性,而不是被一些惯性思维所影响,这才是当代艺术家真正需要做到的一点。
 
至于在表达语言,表现手法的一些方法都是围绕着这个为中心。因为古代艺术家,比如我们说的山水画家,包括古典艺术家,更多的是倾向社会认同的一个价值观去创造作品,其作品和作品价值观是广大社会认同的,当代艺术家不是说不能认同,但是要坚持独立性,有所不同才是最重要的。
    
99艺术网:独立性从学画到创作是在逐渐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但在建立过程中会不会有偏差,或者是偏离正确主流的东西,形成一个自我的东西?
 
孟涛:实际上当代艺术是比较强调实验性、前卫性,我们现在说的是传统性的艺术现在称为经典艺术,经典就代表着完善或者是成熟。当代艺术很多是给了一个名词是实验艺术。对于在实验中的当代艺术来说,出现偏差、极端、不成熟都是正常的,这方面在西方比较明显。西方强调艺术对整个社会的作用,他实际上就是对这个完善的社会秩序进行批判或者叫质疑,或者是提出不同的声音。你看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标准,都有一种很完善的规范和制度,都是要按照这个去执行、去规范行为。只有在西方提倡艺术家去破坏、质疑、批判这种秩序,因为有了这批艺术家,才会对社会提出一种新的可能,新的观念性的东西。艺术家最终不会对社会建立一个直接性的成果,只是提出了一些苗头性的东西或是某一方面的新可能,但艺术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独立性中悟出的独特技法
 
99艺术网:你独特的绘画手法是不是在追求自我独立性时形成的,在用笔上和你最初学国画有怎样的关联?
 
孟涛:这种手法应该是自己好多年摸索出来,适合于自己的一种独特的技法。这个方法跟以前画国画、水彩有一点关联,因为是用透明的画法,笔痕比较明显。因为笔痕充分地体现我在作画过程当中那种变化运动痕迹,也能体现我当时作画的一些情绪,想强调作品当中的记忆性和书写性,使作品能更好的呈现出现场感。书写性是中国绘画书法的韵味,讲究笔的痕迹,起笔、行笔的关系。很多人说这个东西不晓得是怎么画的,实际上是很简单的,就是一种直接画法,像书法一样。外人觉得很高妙、很玄妙,实际上就是中国绘画的书法和山水里头经常会用到的一种直接画法或是书写方式。
 
给藏家的建议 
 
孟涛:中国藏家对艺术的敏感读不太高,有些带有功利色彩,因为收藏作品肯定有一些投资功能,当然也是被大家引导到投资上来的,因为很多藏家缺乏方面的专业知识,很多是看大潮流,比如说哪个艺术家的画高,现在有点儿火了,就去买他的作品;哪种类型的画有点儿火,那就去买这种类型,其实之所以火可能是这个艺术家有他独立性、独特性的东西,但是如果大家都去模仿他,或者都去搞那种,其实跟风的都没有价值。作为藏家来讲,应该关注更加独立性和个性化的艺术家。有时候会有一些矛盾,一些坚持独立性的艺术家可能因为曝光度或者是宣传力度不大,作品不合潮流,而得不到相关的关注,这个时候就需要藏家要有自己的眼光和独立的判断。但是总体方向肯定是没得错的,就是艺术家有没有价值,他的作品有没有得价值,还是看他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对当代有没有得价值,以后美术史评价这个艺术家也跟这个有关系,藏家要眼光要朝这个方向看。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