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让艺术更贴近百姓
“收藏感知文明怡养情致”是“上海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的主题词。收藏行为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人们珍藏的一件件艺术物品,是历代广大民众文化智慧和艺术涵养的结晶;另一方面,收藏行为对个人又具有审美性和私人性,通过人与物之间的无言交流,谛视默悟,又是一个收藏者自我修养得到逐渐提升完善的过程。收藏家往往举一己之力,搜罗人类珍品,达到回报社会又修身养性的作用,这也正是收藏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将在此次论坛上做报告的,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王雁南曾这样解读“收藏”,不管是欣赏也好,投资也好,在一定层面上还是一个比较私人的行为,一般都是自己欣赏把玩,最多叫几个朋友一起切磋交流。但是如果超越了这个层面,就是说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老一代的收藏家,东西从散到聚,聚到一定规模了以后就有一个去向问题。海外许多收藏家到最后是会捐给博物馆,或捐给某个收藏机构,为的是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能达到它教育大众的作用。
钱并不是收藏的全部
著名鉴赏家黄君实曾这样说,一个成熟的收藏家应该具备什么要素或者条件呢?第一要有钱。但最重要的仍是喜欢,不喜欢,占有了它,也无法体会它的韵致。收藏的兴趣在于赏玩,赏玩之余,不懂就问,如此古画研究就有了生气。古时,收藏多是小圈子里,三五知己,互相把玩的。而今,很多有钱人,自己并不喜欢,只是附庸风雅,家里挂上齐白石、傅抱石的画,以显摆身份。后来买油画,也多有显摆的意味在。
对收藏而言,经济条件和机遇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眼力以及借助眼力的机会把握能力。著名收藏家邓仕勋在谈到收藏的时候,曾这样表示,她第一是让我觉得安慰,无论如何我有缘拥有了它们,每当工作或者生活上有烦恼时,与画的“神交”能把我带入书画高雅的世界;第二是在收藏的过程中需不断地追根溯源,读画、读史、读著录,促使我不断地学习;第三是收藏给我带来很多前辈、老师和朋友——黄君实、傅二石、萧平、王己千、单国霖等都成为我的好友。如果不是因为喜欢画,自己没有一定的收藏,我也没机会与他们接触。这是收藏带来的莫大缘分。
名家支招如何收藏
在中国的收藏领域,王世襄绝对可以称为大家,但是他却非常谦虚:我没有收藏书画,没有收藏瓷器,没有收藏玉器,更没有收藏青铜器,因经济所限,对这些都不敢问津。只是用几元或一二十元的价格,掇拾于摊肆,访寻于旧家,人舍我取,微不足道。
对于如何开展收藏,他总结了四个步骤:一、凭直觉;二、见实物,把真实的东西拿在手里面把玩、体会,获得感性体验;三、搞清楚实物是怎么制造出来的,看清楚其机理和内部构造;四、研读相关文献。通过收藏顿悟人生价值,不在据有事物,而在观察赏析,有所发现,有所会心,使之上升成为知识,有助文化研究与发展。这就是王世襄多年来坚守自珍,孜孜以求的。
【编辑: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