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大拍蓄势待发,北京拍卖行业谨慎“备战”却又“各显神通”。在北方市场近乎“滴水不漏”的布局下,上海市场以专业的钱币专场拍卖成功“突围”,自成一派。上海崇源刚刚结束了春季钱币拍卖会,而上海泓盛“江南新韵·中国纸币”拍卖会中,两个专场的成交价为2000万元左右,平均成交率为80%,接下来上海国拍、上海泓盛等机构的春季钱币专场陆续有来。在“北派”的强势影响下,“南派”只有利用历史传统和地缘优势,扬长避短、另辟蹊径,才有可能在扼守住藏市“半壁江山”的基础上再求精进。
北京是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品交易中心,“不是之一,而是唯一”。当全国甚至全世界最高的成交纪录屡屡在京城被刷新时,南方的各收藏市场难免有些“羡慕嫉妒恨”:“好东西都集中到北方去了,咱们南方的拍卖市场的人气还够吗?”于是,一些区域性的拍卖行不得不转向,专注于本土艺术门类。不过,上海藏市是一个特例,也是一面旗帜——他们另辟蹊径,充分发挥自己的历史和地缘优势,以差异化竞争为主导思想,改走专业钱币拍卖的新路。
另辟蹊径:钱币市场上海称雄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的钱币交易平台主要包括传统的拍卖行和集币市场及新兴的交易网络三种。拍卖行的代表分别为上海东方国际拍卖、上海泓盛拍卖、上海崇源、上海国拍等。此外,上海拥有全国最大的集币市场——卢工邮币卡市场,而线上交易平台则是指“赵涌在线”。
上海泓盛拍卖及赵涌在线的创始人兼董事长赵涌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谈到,收藏市场的形成离不开历史的作用力。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正是中国收藏市场的鼎盛时期,而中心正好处于上海。2000年左右,上海卢工市场应运而生,而这也成为奠定上海今日在钱币收藏市场上“江湖地位”的里程碑之一。据赵涌介绍,目前上海卢工市场的日成交额已大于北京市场。
发展动力:资金推动收藏市场崛起
2006年,收藏品的网络销售方式开始兴起。“电子商务的发展甚至快于收藏行业本身的发展。”赵涌说,单从规模上来看,收藏行业每年平均增幅在20%~30%之间,而电子商务几乎可以以100%~200%的速度增长。
上世纪末,清朝、民国机制币的收藏风逐渐兴起。一枚1929年孙中山像背嘉禾图壹圆银币金质呈样试铸币以616万元成交,刷新了由中国嘉德保持的中国钱币拍卖世界纪录。2011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上,一枚鼠年生肖纪念金币的拍卖成交价格为1070万元,是新中国金银币第一次拍出“八位数”。上海金融学院融理金银币文化研究所所长黄瑞勇表示,自2009年起,在中国钱币拍卖纪录居前列的基本都是现代金银币,可见该板块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传承历史并谋求发展并不难,难的是书写历史新的篇章。”赵涌认为,现在的上海只能算是延续了之前的传统,“吃了点老本”才拥有今时今日的江湖地位和话语权,而对于其他地区来说,唯有像上海一样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才有可能在北京市场的强势主导下“自力更生”,在全国市场的盛宴中分一杯羹。
上海市场与广州更相似
“现在的收藏者普遍追求简单、单一、安全的收藏方式。”赵涌介绍称,这种心态恰恰与1979年后发行的现代金银币、人民币和邮票等藏品的收藏方式不谋而合。与之相对的是,清代的老邮票、古钱币和清钞因为发行历史复杂、知识难以掌握,总令普通收藏者特别是初入市场的新手感觉心里没底,自然不敢轻易出手。
“这说好听点就是专一、集中,其实就是太现实。”赵涌认为,可以预见的是,这些收藏者未来如果经济上没有获得较为可观的回报,将很可能轻易地更改到别的板块再次入市。“也许现在还是一个过渡阶段,等到收藏者心态成熟了、亏吃多了、经验丰富了,或许他们就知道什么才是能为他们带来快乐的收藏了。”
在谈及中国三大城市的收藏市场的特色时,赵涌表示,上海收藏市场与北京有很大的区别,后者更“赶潮流”,而且收藏者更热衷于合力将某个品类做到极致甚至夸张。相比之下,上海与广州、香港等地的收藏风格比较接近,非常讲究个性化特点且更低调务实。
【编辑:易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