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诊”某荒唐的房地产官司。
在法国电影《37°2》里,那位为爱疯狂的女主角让人印象深刻,是极端热情、我行我素、叛逆的代表。之后,人们常用37°2来形容一种近乎“狂”的状态。
遇见杜应红之前,记者只是对所有的艺术家有个模糊的概念,大致是些特立独行的人。而接触之后,记者毫不夸张地认定他就是那个为艺术处在37°2的人。
杜应红是深圳创库的发起人,他称自己只是基层艺术工作者。除了自己艺术创作,杜应红现在更多的工作在策划各种艺术活动、打理自己的深圳艺术网。一个人独自创作,对整个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他想做的是能对宝安艺术乃至深圳艺术有益的事情,说些对宝安艺术有益的话。
这个穿着浅蓝汉服、左耳带着耳钉的男人,品位极具个性。沟通起来倒是健谈的人,朋友们都说杜应红说话有意思,很容易交朋友。
杜应红说,别叫我杜老师或是杜先生,叫我老杜。
“大佬”叫嚣行为艺术
老杜身上有股江湖义气。在他的博客上总有一些练功的图片,不管到底武术功夫有多深,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美术功夫不赖。
在他眼中,除了美术作品“紧箍咒”,行为艺术“诊”算是他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诊’是我在延续至今的艺术语言系统里很重要的部分。”老杜说。
行为艺术是什么?这是个问题。在老杜看来,艺术家的身体、所使用的材料、针对的问题、所在的社会语境是构成行为艺术的主要部分。
在“诊”这一系列行为艺术作品中,老杜扮演的是医生的角色,从拿着自己的听诊器,到不同的地方进行问诊。如历史博物馆的女尸、公交车、现代学生等等。
“你这是在为现今社会和历史看病吗?”笔者问道。
“可以这样理解,我所表达的是一种对文化的反思、质疑以及批判。”老杜这样解释。
老杜说他是个思考者,在作品中,更多表现的是自由、良知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
在作出这些行为艺术作品的时候,老杜也曾困扰过,因为这些在大众眼中看来另类的东西来到身边,他们一开始表现出来的并不是接受。不过现在老杜已经不会在意这些了,要推进行为艺术进入人们的视野,就应该忘记自己,“这时,你已经不是你了,而是作品的一个材料而已。”老杜说。
说到如何走上艺术的道路,老杜说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做艺术的,只是对艺术感兴趣,经历了一段迷茫懵懂期。
在2000年,他从老家遵义来到深圳,自学美术做了美术老师,之后慢慢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成为独立的艺术人和策划人,成立自己的公司和网站,现在正快乐地为这些有关艺术的事情忙碌着。
咱们也当回“空降兵”
“深圳艺术发展慢?对于一个文化基础弱的新型城市,深圳艺术发展的速度其实算迅猛了。因为新,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激情的。”老杜这样评价深圳的艺术氛围。不过在肯定深圳艺术发展速度的同时,杜应红觉得,普通老百姓的艺术意识还未完全被唤醒,“你可以去法国乡村跟任何一个人聊艺术、音乐,而在深圳不行。”老杜认为,艺术不是某个艺术家的个人作品所能推动的,更重要的是形成艺术的氛围。而这种氛围也是需要人来营造的。所以,他将自己大多数时间放在艺术策划上了。
刚参加完杭州艺术博览会的老杜似乎还沉浸在“深圳移动”的时空里。他丝毫不掩饰对这次展览的满意,“在各展区里,我们深圳移动展是最有意思的。”
所谓“移动”,说的就是把深圳的艺术移动到外地,让外地人听到深圳艺术的声音。“以前在深圳,我们反空降,这回获得了宝安文化产业办经费的支持,我们自己也做了空降兵了。”老杜介绍道。
这回老杜把他的看家功夫都用上,使尽了各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他们除了带上20多名深圳艺术家的作品,还带上了200公斤棉花做道具,用棉花布置现场,营造深圳移动空中浮云的效果。
【编辑:叶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