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纳哥海洋博物馆鲨鱼主题展期间,发起了一项为以“鲨鱼与人类”为主题的艺术创举:这是一项全新的国际性活动,旨在借助世界通用的艺术语言,提升超越国界和文化的普遍认知。此次展览由侨福艺动主办,黄笃担任策展人,以一群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造性作品为主体,其核心思想是反映鲨鱼物种所面临的严峻生存状态,支持刻不容缓的鲨鱼保护事业。
【摩纳哥】 2014年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由摩纳哥海洋博物馆举办的 “On Sharks & Humanity鲨鱼与人类” 这一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展览于当天向公众开放。本次展览由侨福艺动和国际非营利组织野生救援协会联合主办,汇集了十位当代艺术家专为博物馆创作的11件独特作品,每一件都通过一个非同寻常的特别视角来探讨我们与鲨鱼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将其延伸至我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步入各个展区和全景露台,雕塑、绘画、电影和诗歌在一个宏伟的主题架构下交相辉映,刺激游客的感官与心灵,并鼓励他们超越自己的先入之见。作为博物馆当前鲨鱼科普互动展览的补充,“鲨鱼与人类”从艺术角度上诠释和凸显了鲨鱼在海洋生态系统调节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宣传过度捕捞对海洋环境所造成的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摩纳哥海洋学研究所总干事高博能先生(Robert Calcagno)强调说: “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仍然是鱼翅的主要消费国和鱼翅贸易集散地。此次展出的作品全部由中国艺术家群体创作,进一步提升了鲨鱼保护这一讯息的力度。我们须谨记,每一年人类在全球范围内捕杀1亿头鲨鱼,而25%以上的鲨鱼已濒临灭绝的边缘,这种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食肉动物对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致力于鲨鱼保护的国际合作
百余年来,摩纳哥海洋学研究所始终致力于了解和保护海洋。时至今日,研究所很高兴能够与侨福艺动和WildAid野生救援协会这些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国际组织通力合作,共同传播鲨鱼保护的讯息。
侨福艺动创始人兼侨福集团执行董事黄建华先生表示:“环境问题与我们所有人息息相关。鲨鱼保护议题的重要之处在于,鲨鱼物种的数量骤降会从根本上威胁到世界海洋环境的健康与平衡。在这些才华横溢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支持下,“鲨鱼与人类”艺术展向人类与这一海洋世界重要成员之间的关系提出质疑,并用艺术语言告知受众、引发思考,挑战人们的惯常认知。
“野生救援协会执行董事彼得•奈兹(PeterKnights)总结道:“本次展览意义非凡,必须让广大公众了解鱼翅贸易的规模,它会驱使人们过度捕捞,从而威胁到某些鲨鱼物种的生存。每年,多达7300万条鲨鱼的鳍被用来烹制鱼翅汤。唯一的长效解决办法是减少对鱼翅的消费需求。我们下定决心与中国政府、知名企业家和意见领袖一道,改变这一原本为社会所接纳的消费行为。”
“鲨鱼与人类”展览介绍
黄笃策展人
侨福艺动携手摩纳哥海洋博物馆和野生救援一起推出“鲨鱼与人类”艺术展,作为摩纳哥海洋博物馆 (Musée Océanographique de Monaco)“鲨鱼计划”的组成部分,“鲨鱼与人类”艺术展(On Sharks & Humanity),旨在以艺术行动及其理念的扩展,推广“保护鲨鱼,拒食鱼翅;拒绝过度捕捞,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公益目标。尽管这个中国当代艺术展是以视觉方式呈现,但它本质上又折射出与社会、生物、政治相关的议题,并唤醒人类进一步的环保意识——使人们在思考、对话、讨论、交流中付诸行动。
为了表达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声音,这次展览采用跨学科的方法,将艺术、社会学、诗歌、广告片和政治学融入整体的视觉分析范畴:即他们在语言、形式、观念、态度与批评上的明确表述,具体将海洋博物馆的空间、语境及“鲨鱼与人类”的主题相结合,从不同角度进行生动的解读和表现,充分再现了鲨鱼与人类、鲨鱼与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参加这一项目的有观念艺术家王鲁炎,诗人范学宜,雕塑家郑路、李晖、高孝午、邹亮、夏航、于洋,行为艺术家翁奋,画家刘子宁,野生救援WildAid 公益广告片(NGO成员、电影明星、运动员以及两部记录片)组成了该展的整体结构。他们对“鲨鱼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了或观念或语言或形式的主观转换,既有运用媒介的丰富性,也有表现主题的多样性,都是对主题的最好诠释——不仅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生活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且充分发挥了个人的想像力、判断力和创造性。
在海洋博物馆的主展厅(荣誉厅),王鲁炎根据空间与语境而呈现的作品“网”是用不锈钢管焊接成的巨大装置,网与海洋博物馆入口大厅几乎等高,又与大厅四个柱子之间等宽,充满整个展厅的大网,形象隐喻了人类贪欲的状态。由于这个巨大的网位于博物馆的中心地带,一旦观众进入其中,瞬即被转换成了网中的受害者,在网与被网的悖论关系中,从鲨鱼及其它海洋生物的视角感受毁灭之前的绝望与恐惧。这样的捕鱼工具暗示着人类捕杀鲨鱼的行为方式,并折射出人与海洋生物的密切关系。这张索取之网正是人类贪婪的写照,象征性地使海洋博物馆众多的海洋生物及观众,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网”中之物。作品留给人更多想象和沉思。
在王鲁炎大型装置作品的四周,呈现的则是以诗的文字、行为录像以及野生救援WildAid公益广告片及纪录片,与之(王鲁炎作品)形成了呼应。文字形式的作品采用中国当代女诗人范学宜的诗歌,她的诗以“我是你的一部分”为题,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和丰富的想像力,形象描绘了鲨鱼与我们的共存关系,并时时在提醒我们的行为方式。其诗句以中文、英文、法文、俄语、意大利、西班牙文刻字呈现于墙面。
在诗歌的侧面,以悬挂的LED视频方式播放着不同关于鲨鱼的视频: “Shark Water” 以科学的角度讲解了鲨鱼在海洋生物链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纪录片中真实记录了“捕鲨割鳍”的残忍,它传递出人类的欲望、贪婪和残忍,野生救援WildAid “没有买卖,没有杀害”公益广告片以及翁奋行为艺术片“身体与鲨鱼”,通过一系列的视频的呈现,以跨学科的方式和多元的角度,让观众面对和思考鲨鱼与人类的共存关系,让观众不得不面对一个真实而常常被漠视的现实,作出各自的抉择。
野生救援WildAid公益广告片,片中参与公益行动的明星有Maggie Q护鲨餐厅篇;有著名中国影星姜文的口号“人类不吃鱼翅可以活的很好,鲨鱼没有了鳍,就得死”;有著名篮球明星姚明的口号“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以及其他明星的参与,等等。虽说明星们参与的是保护鲨鱼的公益广告片,但当它被置入这样独特的空间和语境时,它显然成为了整个展览的组成部分,顺即变成一件艺术作品。与野生救援WildAid公益广告片形成对比,翁奋“身体与鲨鱼”采用行为方式,以视屏来播放。艺术家翁奋裸体跳入10多立方米的水池空间中,与两条池中游弋的鲨鱼不时相遇,彰显了身体行为体验与鲨鱼的亲密关系,身体对鲨鱼的接触与体验,揭示了“身体意识”的意义。
在二层展厅中,即通往二楼两侧楼梯通道内的墙壁上,悬挂着画家刘子宁的两幅大画“我凝视着正在凝视着我的你”、“我们”(布面油画,丙烯),他把鲨鱼眼放大,注视着观者,与此同时,观者也凝视着睁大的鱼眼,而巨大的眼球反射着观者的身影。这种眼神充满愤怒而悲哀的情绪,让人类反思自身杀戮行为的罪孽感。这些绘画表达了看与被看的互为关系,以触及人的心灵深处。
与这两幅绘画作品相近邻的是,高孝午的雕塑“进化”放置在二楼大厅入口的前厅,作品以不锈钢和色彩烤漆构成。他把鲨鱼“进化”看成似美丽的金鱼,讽喻了人类的贪婪欲望与反自然的行为。
在二楼主展厅中,艺术家于洋的作品“启示”采用不锈钢作为媒介,在形式语言处理上抽象而随意,他以人类捕杀海洋鱼类的工具“鱼枪”为元素,用装置的语言有意把一只被捕捉后吊起的鲨鱼外形处理成扭曲的痛苦挣扎状,每根鱼枪狠狠的扎到这只鲨鱼的体内。鱼枪的相互不规则的穿插隐喻了人类欲望的行为,这种行动决定鲨鱼的命运,吊起绳线的渔网和鱼枪象征着这种古老的海洋生物时刻处在危险之中。以此唤起人们内心的良知。
与其它作品不同,邹亮的不锈钢雕塑“畅游”则表现出乐观的一面,他塑造的一头大白鲨,通体用海洋中各种生物的剪影组合而成,里面有海螺、水母、螃蟹、金枪鱼、剑鱼等……。在鲨鱼的尾部上端,有两个儿童玩耍的剪影在鲨鱼主体之外。这无不提示人类并不是鲨鱼的食物,以更正鲨鱼是人类的“敌人”这个错误的概念。该作品不锈钢的镂空效果,在强光投射之下,会形成鲨鱼的各种小鱼的影子映在墙上,犹如鱼儿在海洋中畅游的场景,给人以自然、生动和轻松的感觉。
与室内的作品具有相似性的特征,博物馆大门外和楼顶平台的作品也建立起与空间、语境的联系。它们恰好与室内的装置、绘画、诗歌、行为和影像组成了整体呼应关系。艺术家郑路巨大的不锈钢作品“蝶恋花”,实际上呈现的是翘起的鲨鱼翅膀,用不锈钢丝焊接成镂空网状结构,而这种结构源于泡沫形态,即是由不溶性气体分散在液体或熔融固体中所形成的分散物系,既比喻事物表面的浮华,也象征生命的短暂易逝。他用镂空网状的结构复制和放大鲨鱼翅膀,并被置于博物馆楼顶平台,与远望的大海构成呼应关系,寓意鲨鱼岌岌可危,使观者从中感知到人的命运如鲨鱼一样而终。
在郑路的作品旁,雕塑家李晖的作品“海啸—鲨鱼”以现成品和环境为剖析对象和表现方法,表达了海啸之力量。它象征大自然的“愤怒”,也包括海中生物的鲨鱼,并充当受难者的角色。艺术家巧妙利用了博物馆楼顶上锈迹斑斑的鱼枪与海洋环境的语境,制作了一个中心破裂的镜制墙面,套在鱼枪上犹如这一破坏力是鱼枪造成的,这暗示了一个现实:我们只能承受这份个力量。当观者面对形成破裂镜子之时,自我形象也会映在这些碎片镜面之上。
在博物馆门外左侧的广场上,雕塑家夏航的作品“献给海神”则更释放出力量感的气势。类似于各种不锈钢部件组成的鲨鱼,犹如一艘战舰,他把鲨鱼比作一个战士和一个海神,抵御任何攻击。正如他的诗句表述的那样“他们用希望诱惑我,只是为了得到我的手臂,长矛刺穿我的脊背,居然没有流血,……”。他最后以诗句发出呐喊,“我是一个战士,活着就是我的勇气,如果不能再保护你,请让我死去”。这是对鲨鱼的比喻,也是对人类的反讽。
“鲨鱼与人类”有幸承蒙摩纳哥海洋博物馆和侨福集团的鼎力支持,其理念和目标恰好与海洋博物馆致力于支持、参与和发展保护鲨鱼的行动和计划相一致。这个展览通过装置、雕塑、诗歌、影像等不同的视觉形式的生动呈现,反映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人文精神。因此,这种独特的跨学科视角和方法有助于公众更深入了解“神秘”鲨鱼与人类的相互关系,以克服人类未知的恐惧,从而进一步认识鲨鱼在海洋生态链中所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以此起到宣传和保护这个珍贵物种的目的。
摩纳哥海洋博物馆
作为鲨鱼与人类巡回展的第一个站,世界闻名的摩纳哥海洋博物馆致力推广海洋保护和可持续管制经验,该地早已成为一所汇集科学界、政治界和商界决策人物的文化交流中心。创始人阿尔伯特一世曾希望博物馆“集人类文明两大力量艺术与科技于一身”,因此馆内也举办大型当代艺术展,如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黄永平、马克•迪翁(Mark Dion)或马克•奎安(Marc Quinn)等大师的作品展。博物馆的海洋学研究所希望能够通过探索关于鲨鱼的真相来改变人们对这种动物普遍持有的偏见和误解。目前,博物馆目前开放的鲨鱼展览包括一个巨型的鲨鱼水族馆、真实比例的鲨鱼影像动画墙、展示鲨鱼颚骨标本的微笑长廊、鲸鱼厅以及参观者有机会亲手抚摸鲨鱼的触摸盆。游客同样可以通过主题性互动投影和触摸式信息屏了解鲨鱼保护的重要性。
侨福艺动
作为一家全新的艺术机构,侨福艺动旨在运用艺术的力量转变世界,唤起人们对重大环境问题的意识,并鼓舞世界各地的人们践行变革。侨福员工殚精竭虑,为新锐艺术家提供应对迫切环境问题的广阔平台。侨福的夙愿,在于支持和鼓励艺术界、商务界、科学界、倡议组织和社会公众围绕环境可持续议题展开自由交流。“鲨鱼与人类”是侨福艺动的一届关注重要环保议题的全球双年巡回展。
野生救援
野生救援(WildAid)是在美国注册的非营利非政府的国际环保组织,使命是取缔针对濒危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和缓解气候变化。野生救援的工作重点是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公共宣传活动,教育公众减少对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的消费需求,同时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2000年开始,我们的鲨鱼保护项目已经成功的提升了公众对鲨鱼物种的认识,同时也强调了全球护鲨的重要性。通过野生救援的公众宣传和中国政府国宴无鱼翅禁令的出台,近年来中国的鱼翅消费减少了50%。
“鲨鱼与人类”是侨福艺动的首个展览项目,将在摩纳哥展出至2015年3月,而后转移到俄罗斯,莫斯科展出。此后,它将移师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继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