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亚·奥基芙(Georgia O'keefee 1887—1986)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艺术和现代主义先驱者,无论是她的艺术还是生活,都成为美国现代艺术史上一座横亘的高峰,难以逾越。
她笔下的那些舒展婀娜、绮丽妖冶的花朵,缓缓展开它们柔软曲折的花瓣,缠绵、柔软,同时又是强有力的、外张的,一种呼之欲出、几乎让人窒息的神秘力量扑面而来。
奥基芙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阳光牧场,曾在维吉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系就读,毕业后做了一段时间美术教师。
她曾两度成为《生活》杂志的封面人物,有无数评论家撰文争论不休,其主要争论焦点就是她那些闪亮美妙的花朵,是否暗示女性性器官以及诱发了观者的性幻想。
奥基芙本人则认为,这都是对她过度诠释甚至是扭曲的解读,终生绝口否认这种隐喻和象征。对于被冠之以“女性主义画家”的头衔,她更是不屑一顾,认为自己要表现的“女性情感”无需经由这样的认知方式来传达。
乔治亚·奥基弗 带布玫瑰的牛头骨 布面油彩 92.2cm×63.1cm 1931年 芝加哥艺术中心藏
不得不说这些评论家太小家子气了些,以奥基芙那种高冷傲气、满不在乎的性格,真要表现性主题,用得着玩暗示吗?必定是大大方方地明示无疑。
她曾这样说过:“这些花儿通常是这样小,小到人们无视它们,我将它们画得大大的,那正是我之所见。这些花儿大到令人惊奇,惊奇得引人注目。你不得不来看它们,我要让忙碌的纽约人花时间来看这些花儿。”
或许这才是她画这些惊心动魄的花朵的初衷吧?什么女性主义、对男权社会的反抗、性暗示等等,只是外界给她贴上的标签,与她并没有什么联系。
她天性冷淡高傲,极少露出笑容,终身几乎只穿着黑白灰三色的衣服。这从她的丈夫、美国现代摄影之父阿尔弗瑞·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为她拍摄的照片就可略知一二。斯蒂格里茨为她拍摄了大量的头像、手的照片和裸体照,这些照片成为美国现代艺术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奥基芙艺术生涯不可分割的组成。在他的镜头下,奥基芙修长挺拔,面容冷峻,用疏离冷淡的目光将自己与世界隔绝开。
1916年,当斯蒂格里茨第一次看到28岁的奥基芙时,就确定遇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不得不说,他作为一个老牌艺术家的眼力真是毒!
很快,1917年4月,奥基芙的第一个画展就在斯蒂格里茨的“291”画廊举办了,这也是美国艺术史上第一个女艺术家个展,展览包括了她的系列炭笔画和水彩作品。
1923年初,斯蒂格里茨又在安德森艺廊为奥基芙策划了首次个人独立画展,在推荐语中将她称为“纯粹的美国风格代言人”。他未经奥基芙的同意,便将为她拍摄的大量裸露照片发表,并事先准备好了将要报道的评论。
可以说,斯蒂格里茨一手打造了奥基芙现代艺术女神的形象。他深谙艺术界游戏规则,深知媒体、大众需要什么样的偶像。20世纪初的美国,是西方妇女运动的发源地,女权主义者为了争得男女平权而进行的各种斗争及运动正如火如荼。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奥基芙带着强烈女性主义色彩的绘画,加上斯蒂格里茨的照片横空出世,正符合了时代的需求。
乔治亚·奥基芙 叶子图案 油彩·画布
虽然奥基芙本人一直认为这是对她的过度诠释甚至是扭曲的解读,但无论她是否愿意,她的天才加上斯蒂格里茨熟练的商业操作,使她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美术教师一举成名,一跃成为20世纪初美国现代艺术史上最为耀眼的明星。
花卉是传统静物画的一个分支,在奥基芙之前,无论是梵高、雷东还是方丹, 他们的作品都几乎是以瓶花的形态出现。而奥基芙的花,铺天盖地而来,一朵花便占满了整个画面,仿佛其他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只有这朵花孤立于天地之间,构图大胆而极具现代艺术的形式感。
同时,她在细节处理上又极为讲究,花瓣轮廓线的微妙过渡,穿插交错之间韵律十足。大与小,粗与细,放与收,显示了奥基芙超强的画面控制能力。用色也极为单纯,一般只用到三四种颜色,并多属同一色系。在花卉静物中,西方画家很少将黑色或白色作为画面主体色。奥基芙却一反常规,在画面中大量地采用黑白二色,黑与白再加一或两种颜色是她的惯用配色,这种配色让画面显得纯粹而安静。
对于被视为女性主义偶像人物的现实,她无奈却也不辩驳。她只是默默地专心于画画,从不摇旗呐喊,也从不上街游行,那些热闹是别人的。
“我在哪儿出生,我在哪儿居住,我怎么样过活,毫不重要。我独自工作,自由无比,无人知晓,除了自己,无须讨好任何人。”
她不喜欢有关她的任何文字,与艺术圈保持距离,即使是与斯蒂格里茨的婚姻生活,其实她也并没有多少热情。新墨西哥州浩瀚的沙漠是她一直的向往,自从1917年第一次去后,她就深深被那里的一切吸引,1929年到1949年间,每年她都会独自前往新墨西哥州,花半年时间在那里静心画画。
那里仿佛世界的尽头,只有无声的沙漠亘古静卧,与她默默对视。在这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她不厌其烦地画动物骨骸、贝壳、山脉、十字架。
在斯蒂格里茨离世之后,她更是彻底地远离了闹哄哄的纽约,独居于新墨西哥州阿比库的幽灵牧场,选择了一种自我放逐的归隐生活。
1973年秋天,86岁的奥基芙与比她年轻50多岁的陶艺家朱安·汉密尔顿(Juan Hamilton)相爱了。之后的时光,他照顾她、陪伴她,从1973年到1983年,陪她游历了摩洛哥、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和夏威夷,她开始试验用黏土进行创作。她持续不断的创作热情贯穿整个20世纪,一生作画2000多幅,直到九十岁高龄,丧失了视力时才结束。
这难道不是对女性主义的最佳解释吗?1986年3月6日,99岁的奥基芙,在爱人的臂弯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真是不能再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