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书法篆刻家和金石学家沙曼翁逝世

来源:东方早报 2011-10-13

沙曼翁  1916.9-2011.10.8   江苏镇江人

隶书,镜心,纸本,2002年。 释文: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金石学家,2011年10月8日在苏州逝世,96岁。

 

沙曼翁,满族,祖姓爱新觉罗,原名古痕。1916年9月生于江苏镇江。早年师从虞山萧退闇先生系统研习籀、篆、隶各体书法及中国文字学。长期以来,他对书法篆刻艺术实践及其艺术原理进行开创性的研究,并形成古朴淳雅、苍劲清逸的独特风格。当代草圣林散之高度评价其为“此真书道之狡贼”。

 

1979年,他创作的甲骨文对联在“全国首届群众书法征稿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近三十年中,其书法、篆刻作品参加了多届全国性重大书法篆刻展览并在各大专业报刊上专题介绍。他先后应邀赴南京、无锡、郑州、新加坡、北京等地举办个展。出版有《沙曼翁篆刻卷》、《曼翁书画篆刻选》、《曼翁篆刻选》等。

 

曼翁先生50岁后学画,深受八大、石涛、虚谷等人画风的影响,作品笔墨趣味高雅绝俗,清逸之气扑人眉宇。2009年因在书画篆刻艺术领域的影响,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他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的职务和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沙曼翁的篆书师承萧退闇,但其作品取径和审美取向与萧有明显的不同。在篆书体系中,其师萧退闇一生不写甲骨文,而沙曼翁写了,且达到了一种虚和空灵的高境界。对于大篆,萧退闇虽也涉猎,但不深入,其主要精力放在小篆上。而沙曼翁凡籀、篆文字,均有涉足。如写甲骨文,“过去有的老书家,也书写殷墟文(甲骨文),往往是写一般钟鼎铭文那样,比较粗壮、厚重,忽视了殷墟文的特点,即殷墟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所谓‘书锲’,锲者,刻也。应该着意表现出刀刻的味道来,力求写来挺拔有力,而不在于厚实、平衡,它与一般的古籀或秦篆不同。”

 

沙曼翁说,“近几年来,我不断地在探索书法艺术,写籀、篆、隶、分、行等各种书体,不仅着意于结字,而且更注重于篆书的章法、用墨的变化。在一幅作品中,讲究字的大小,墨色的干、湿、浓、淡,产生了明显而强烈的对比,使它有神韵、有变化,不是呆滞而无生气和韵味。”正是这种自觉的审美追求,使沙曼翁的艺术进入到自然空灵之化境。如果说,他60岁前后的作品还能清晰地看到萧退闇的影子(沙曼翁也承认“我60岁以前篆书很像萧老师,现在不同了”),那么87岁所作的篆书七言联和88岁所作的两件篆书横披则已是脱胎换骨的曼翁家法了。这也恰应了他的那句话:“从事书画艺术研究的不论是老、中、青,特别是老年人,最可贵的是:不甘于保守,不墨守成规,不断探索,勇于开拓,努力突破旧模式,具有不断的进取精神。” 

 

事实上,在沙曼翁的笔墨世界里,篆隶书如水乳交融一般,难以区分。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沙曼翁在古稀之年实现了篆隶通变。几十年来,他神游于三代两汉,终日与钟鼎、简帛、诏版、权量、碑碣、砖瓦、写经为友,把篆书的笔法结体、草书的笔情墨趣有机地融入隶书,又把简帛书的自然天真之趣与碑刻隶书的浑厚古朴之气相调和。更在线质上进行大胆尝试,敢于运用古人慎用的枯涩之笔,使线条润中带燥,力追毛润涩畅、苍浑劲健之感,用他那“沙沙”的笔致表现极富感染力的线美。这种本来只在草书中方能见到的艺术语言使沙曼翁的艺术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曼翁先生除了学习领会传统经典书法和师从萧退闇的宝贵经验外,尤其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尝试和创新:用笔方面讲究笔意、笔趣的有机结合,取其自然,在“无意于佳”中流露出平淡简静的气息。在结构上主笔一丝不苟,而次笔往往意到便成,使其体势平中见奇;用墨方面润燥结合,浓淡适度,富于层次变化,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强烈对比和节奏感;“骨”法用笔,线条多骨少肉,参含清挺秀逸的意趣。写小篆上溯金文,减少盘曲,“不向曲中寻,但往直中求”,笔势显得更加遒劲。60岁后所作篆书,大胆出新,渐成自家面目。

 

曼翁先生自己也常告诫青年学子:“当今之世,虽然时易事迁,与往昔不尽相同,但在书画印以至其他艺术领域的创作中,那种趋时媚俗的奴俗气,仍然是大忌,终究是要不得的大毛病。”正如曼翁先生艺术上追求真性情、真趣味、真功力,他的书论、印论也单刀直入,快人快语,处处闪烁出艺术家敢于直言的真切情怀和鞭辟入里的真知灼见,反映出曼翁先生率真质朴的艺术审美理想。

 

曼翁先生不仅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他又是一名非常热心的书法教育家,数十年来,他身体力行,乐育英才,可谓桃李芬芳,硕果累累。先生长期担任东吴印社社长、名誉社长,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会长、顾问、名誉主席。因而,当代苏州书坛学书法、篆刻者均受到先生艺术的影响。其中更有不少成为其听蕉轩的入室弟子。杰出者如言恭达、沙培其、汪鸣峰、魏慧云等均系入室弟子,而钱惠芬、黄翔等为心仪弟子。更多如华人德、陆家衡、马士达等均受到先生的指授。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封、郑州、安阳就与苏州有书法交流活动。现任中国书协主席的张海先生更是专程到吴门拜费新我、沙曼翁二位为师,多次邀请他们远赴中原为河南作者开班授徒,举办个人书法展。曼翁先生便由此与中原书家广泛接触,“墨海弄潮”展中一些主要作者均听过曼翁先生的课,或得其指授,而安阳书家多创作甲骨文书法,河南书家皆工篆隶书等等均与曼翁先生的影响有关。至今,张海先生在他家乡偃师的张海书法艺术馆内还开辟“费新我、王学师、沙曼翁三老馆”,长期陈列沙老的书法篆刻艺术作品。

 

曼翁先生从上世纪80年代起曾四度应邀出访新加坡举办个展,并担任新加坡和菲律宾书学组织的相关职务,多次在新加坡学生挥春比赛中担任评委,故海外有不少心仪或直接取法学习其书法的弟子。他者如日本等地也常有书家友人到苏州登门求教。至今今井凌雪旗下的《新书鉴》杂志仍每期寄给沙老,请其拜阅。

 

关于曼翁书艺的成就与影响,当代草圣林散之及原中国书协主席沈鹏、现中国书协副主席林岫皆有诗或词作了精要的概括,今录林老的诗来纪念曼翁先生:

 

寄曼叟

 

门前一道水湾湾,水上人家独自闲。忽忆江东老曼倩,却寻残墨画秋山。

 


【编辑:汤志圆】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