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桃花月里看桃花——周春芽访谈录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董芳 2008-01-18

    2007年3月,画家周春芽将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他在国内的第二次个人展览。在春暖花开的三月,周春芽的作品“桃花系列”将盛开在美术馆的厅堂里,和观者一起探讨另一意像上的春天。在展览开展之际,《东方艺术财经》杂志的记者采访了周春芽先生。

    董芳:能请周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次展览吗? 
    周春芽:去年四月份,我在上海外滩3号沪申画廊做了我在国内的第一个个展。今年3月在今日美术馆的展览,这是我在国内的第二次个人作品展览,在北京的第一个个展。展出的都是我近一两年来创作的一些新作品,包括“桃花红人系列”的十几张绘画,以及一些新的雕塑、装置作品。像这样大规模地拿出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这还是第一次。其中有的作品有人可能在杂志或网站上看到过图片,但原作还是第一次拿出来展示,我想让别人知道,我最近在做什么事情,做了些什么东西。
    董芳:您这次的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题材是“桃花”,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您这次展览,刚好也是在春暖花开的三月。
    周春芽:对,但这并不是故意安排的。这次展览的时间本来是定在去年11月,但我这批作品还没有完成,只好把展览时间往后推。作品完成后,刚巧三月份美术馆有空的档期,就把展览时间定在三月了,但这巧合的确很有意思。
    董芳:听说这次展览,甚至连展厅布置这些细节您都亲自参与进来?
    周春芽:我设想了布展时候挂画的方式,希望能和以前不太一样。比如一张大墙上只挂很少的几幅画甚至一幅画,形成一种冷峻的效果。展厅中间会放一个我自己在上面进行绘画的陶塑,是最新作品,今天也还在画,很有意思。
    董芳:不少艺术家都喜欢在创作的时候听点音乐,也会给自己的画展布置背景音乐,您会为展厅里的作品再配上一些适合的背景音乐吗?
    周春芽:我是在艺术家里很少听音乐的那一小部分人之一,喜欢在安静的环境里进行创作,我觉得音乐会干扰到我。本来也想过画展的时候,在展厅里布置一些背景音乐,但最后还是放弃了。我觉得音乐也会干扰观众理解我的画。我希望观众们进入到美术馆以后,能很快进入到我作品的题材、语境中去,而如果有音乐,则会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安静一点很好,越安静越好。
    董芳:您的作品应该属于能让人在看第一眼的时候就被吸引,但在画前驻足细看,又能细品出不一样味道的那一类。
    周春芽:好的艺术作品都应该仔细细观看。别人看到你的作品时,能对你的作品产生兴趣,才在你的作品前停留下来。停留下来细细观看后,能激起共鸣,不会忘记,这可以算是一种成功。
    我觉得我的作品表现出你所说的那些特性,是因为我是介于现代和传统之间,比较矛盾的一个人,我受传统的影响比较深,但对于西方绘画中,包括色彩方面的,一些非常强烈和刺激的表现方法,又很感兴趣。我想把这种西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心里那些很微妙,很细腻的东方文人化的东西相结合。通过一种自然的方式,把这种矛盾表现出来。但是创作也分阶段,某些阶段我会偏向于一些比较超前的想法;有的阶段又会比较留恋于过去,觉得传统的东西很有意思;而有的阶段,你希望把两方都结合起来,我觉得这都不是故意,而是自然而然的。
    董芳:那您觉得您最近的创作,也就是次要展览的作品,更偏重于刚才您说的哪种阶段呢?
    周春芽:情感矛盾阶段。我觉得我们丰富和细腻的生活很有意思,这批作品,着重想表达的就是对生活和自然很细腻的感受和态度。而这些感受和态度中,也包括一些 “冲动”。用艺术表现“冲动”并不是中国的传统。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有的东西需要取舍,不能把东方、西方的东西都抓在手里。特别是你往前跑的时候,如果瞻前顾后,还不如抛弃一切向前冲。但我觉得矛盾也应该是一种力量,看到我的作品,第一眼往往会觉得很强烈,但仔细观看和感受,又会觉得很细腻,有一部分观众能通过这样的作品找到共鸣,体会到生活中、情感中这些矛盾的趣味。但根据观看的人本身修养、爱好、艺术观点以及各阶段的艺术感受不同而不同。两个同样有修养的人,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对不同的艺术感兴趣,这个是统一不了的。
    但艺术也是一种大众化的,有教育功能的行业。如果艺术家将作品陈列在美术馆里,就能让感兴趣的普通观众能看到,并选择他们想要观看和体会的艺术,我觉得艺术家在美术馆做展览,非常好。

                                                                                                  【编辑:霍春常】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