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南京经典2012春拍 焦点拍品之陆俨少《龙宫洞》

来源:南京经典拍卖 2012-07-05

陆俨少(1909-1993) 《龙宫图》 68×136cm  RMB 3,500,000-5,000,000

 

被美国纳尔逊博物馆誉为中国最后一位文人画大家的陆俨少是当代中国画坛不可多得的山水画艺术大师,他以深厚的功力、博学的才识和非凡的创造力,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登上了山水画艺术的又一峰巅,与李可染并称为“南陆北李”。

 

陆俨少早期从传统入手,风格多近古而未为特出,作品缜密娟丽、神韵流动,较多地留有古人的笔意,尤其是唐寅、王蒙的遗风,以致其业师冯超然赞为可以乱真;至1960年以后,因为长江三峡等地的亲身游历,陆俨少的个人风格渐渐成熟,其艺术语言体系也渐渐确立,发展出勾云、勾水、大块留白、墨块等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殊技法,其作品浑厚苍润、犷放简约,笔下山水浩淼、云蒸雾霭,糅南北二宗画风,个性鲜明,风格独具,在傅抱石、李可染等之外别辟蹊径而谓为大师。

 

1980年夏,陆俨少先生在上海给傅周海写去一封信,打算带刘旦宅等人到庐山避暑,不知是否可以找到一个住下来的地方,少干扰,少应酬,能静心地作画……时年,陆俨少先生72岁。

 

当年,傅周海在南昌江西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他时常带学生去庐山写生、讲学,在江西很有声望,人缘极好。他对陆俨少先生的艺术造谐相当敬佩,曾多次肯定说:陆先生博学多才,他的绘画得力于他的诗文书法,是一位非常难得的大家。在接到陆俨少先生的书信后,周海立即前往庐山,为陆先生一行预订住房,安排沿途的行程、食宿等等。因为盛夏炎热,当时人们家中都还没有空调,庐山人满为患,一榻难求,傅周海为陆先生一行五人在庐山牯岭附近的树林中订下一幢清静的住房。

 

陆俨少夫妇、刘旦室夫妇一行从上海乘船,7月21日抵九江码头。傅周海前往船埠相接,下榻在九江市南湖宾馆。翌日,由南湖宾馆派车前往彭泽龙宫洞、湖口石钟山游览。目睹云山,体验水势,陆俨少先生激动地对大家说:我们可以从疾流奔泻、漩涡激转、崩滩裂岸变化无穷的山水云烟之中,看到无数错综复杂的线条交错与节奏,从水触岩石的浪花飞溅中,得到书画点线力度的启示。大自然种种神奇变幻,在陆先生的眼里真如一幅幅图画,他在自然天地中捕捉这些美的线条和运动旋律,运用于书法和绘画,以笔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

 

当小车绕着庐山脚下仰望五老峰时,正值五老峰的半山腰被云雾笼罩,仙气飘渺,我们下车眺望起伏连绵的群山,俨少先生并不写生,静观默记,驰骋想像。傅周海向陆先生提到写生等问题,陆先生说:现在年轻人都急于构稿子,我不是这样的,我到一个地方便会留意有的山石很特别,我就多看几眼,记住它的特点,想一下,用什么笔墨表现好,稿子是随便的,看的时候要留心,印象深,所以还是不会走样的。
庐山牯岭附近的密林中非常清静,陆俨少先生每次游览归来,趁山势风貌记忆犹新,便开始作画。先生作画潜心投入,笔触素纸,只听纸面沙沙之声和先生呼呼喘气,纵横舒展的用笔,给人一种血脉相通一气呵成的艺术感受,仿佛大将驰骋在他要占领的疆域。陆先生说:作画时要像庙里的和尚,放弃杂念,解衣磅礴……

因为庐山白天与夜晚的温差较大,山高林深气候阴凉,陆先生决定7月30日下山回九江。在九江为南湖宾馆作此幅《龙宫洞》,也为九江烟水亭作《庐山望江亭》一幅,临行以致感谢。

此幅《龙宫洞》为其晚年变法后的一件精到之作。画面于章法上出奇制胜,一座山势奇异、堂宇宽廓,钟乳林立,诡形异态,有物象形。山峰凌厉中蕴含着一种优美。山体结构以老辣浑厚的线条绘出,再以赭石设色,笔法妖矫变化,将山石尖耸的形状和坚硬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山崖坡石为了突出其力度和量感,直接用并排的粗壮短线皴擦,顿挫转折,波磔相生,极具重量感和厚重感。浮云与山峦交融在一起,远处龙宫洞堂宇宽廓。至于松杉杂木,则以元人笔意写出,穿插在山水云雾间。此作深得龙宫洞之美,山峦相倚、林木茂植,整幅笔墨老辣、气势灵动,以“墨块”法和起伏变化的线条表现山石结构,笔墨浑厚苍润,乃陆俨少晚年山水佳构。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