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Ander Mikalson切尔西个展:八人演奏三人行

来源:artforum 作者:张涵露 2014-08-21



Ander Mikalson, “八人演奏三人行”展览现场,2014.

艺术家Ander Mikalson小时候在情景喜剧《三人行》里客串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这次在切尔西Churner and Churner画廊的个展开幕上,Mikalson将这集电视剧里所有的声音单独分解出来:按照出场人物分配的一共543句对话、观众笑声、鼓掌,以及环境噪音被分为八个单独的音轨,将这八个音轨分别给八名艺术家听。每个艺术家以自己的方式将长度一样的音频视觉化为乐谱,再互相交换,将别人的谱子用自己选择的乐器在展览现场演绎。而八张“乐谱”同时在画廊空间展示。开幕当晚的两个小时内,长度为25分26秒的演出共进行了三次,每次刚好一集电视剧的长度。所有艺术家人声合“奏”片头片尾曲,而“正剧”用到的乐器包括:架子鼓、合成器、摇钥匙串四重奏、水下尖叫声、话筒摩擦观众裙子声、玩具钢琴、千斤顶小提琴……

当年,幼小的Mikalson出演电视剧,说不清到底是被当成演员还是舞台道具。这样的经历促使他在《八人演奏三人行》中追问道具与演员之间的界限。随作品限量出版的乐谱书上写道:“表演者可以像观众那样互换角色吗?”而7月24日的现场表演则质问了艺术家和观者、舞台与生活、精准与松散之间的区别。

画廊内两个屏幕显示精确到毫秒的计时器,计时器在Mikalson上一个作品《飓风乐谱》(Scores For A Cyclone)中也出现。由于定制乐谱上没有小节和节拍,只有时间的标尺,于是计时器成为乐队的指挥。演奏者的目标便是“掐准时间”,画廊另一屏幕上则用现场声音为电视剧画面配音。一集25分钟的情景喜剧时常让电视观众忘了时间的流逝,而25分钟的现场声音交响,表演者和观众都具有高度时间意识,甚至让时间决定一切。正如约翰·凯奇所说:“如今,作曲家(声音组织者)不仅面对着整片声音领域,还面对着整片时间领域。”(1957年《音乐的未来:信条》)虽说是噪音,演出一点都不无聊,声音的丰富性使不同物件与艺术家之间的碰撞擦出火花,观众也成为他们一部分,在《飓风乐谱》中,Mikalson邀请所有现场观众与她一起动用现有材料还原了《绿野仙踪》的开场配音。

音乐这个“世界语言”在近期的当代艺术中独挡一面,作品中的现场音乐制造情境,打通了私密领域、艺术空间与公共领域的疆界。早前冰岛艺术家Ragnar Kjartansson在纽约新美术馆的展览上,10个吉他手在偌大的展厅一天十小时不间断弹唱一首歌词与艺术家自己家庭有关的歌谣,参观者驻足、痛哭流涕,美术馆保安说他每天会来这层听一会这“神奇的歌声”。同样,《八人演奏三人行》像是一次朋友间的即兴派对,出发点是不足一提的私事小事。在这个连mp3都成为考古名词的流媒体时代,所有经验都来源自发光荧幕,在这个缺乏热情、投入、表达的冷宇宙,去和朋友们享乐、合奏,才是正经事。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