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超越特定文化语境的“竹” 萧昱最新个展在佩斯北京展出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石炀 2018-03-19

 
“萧昱:易位”展览于2018年3月16日下午16:00在佩斯北京画廊开幕,本次展览向公众呈现了艺术家萧昱以“竹”为主题的多件大型艺术作品。萧昱对艺术材料的选择开放自由,总是观念先行。有关“竹”这一主题的探究从小型作品开始到本次展览展出的大型作品,艺术家用其本身的特质塑造了一系列具富有张力的艺术形象。关于本次展览中展出的作品,萧昱没有进行过多的说明,而是把阐释的任务交给了观者进行思考。
 
日出亘古循环,
人人有自己的日出记忆。
我只想通过自己的实践,
让大家看到我眼里的日出。
——萧昱


易位No. 17, 雕塑,竹子,240 cm x 993 cm x 73 cm,2017(佩斯画廊供图)
 
现当代艺术虽是远比传统艺术创作更为广阔的领域,但表达的主题与手段作为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两部分,其关键性是经久不变的。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之一,艺术家萧昱关注的主题是涉及当下社会生存处境的人文议题,并通过丰富的视觉表现手段来探索艺术语言的表达潜力。


易位No. 18,雕塑,竹子、钢筋、水泥,200 cm x 85 cm x 70 cm,2017(佩斯画廊供图)

“此次展览延续了萧昱自2010年以来的创作转变,从纯智性的思辨回归更为直觉的、身体性的审美体验。后者不仅是贯穿萧昱近三十年创作的隐含线索,也泄露了艺术家真正的创作企图:为当代艺术形式寻找某种超越了特定文化语境的新词汇表。”


易位0B,雕塑,铸铜,198 cm x 346 cm x 139 cm ,2018(佩斯画廊供图)
 
本次展览展出作品中所使用的“竹”是艺术家近年来选择的主要主题。如何把这样一种极具东方美学气质的植物放到全球化的语境中去进行解构与重塑,让它从固化的文化意涵中解放出来、拥有不同的观看方式与美学特质,是萧昱艺术创作的首要目标。


易位0C,雕塑,铸铜,183 cm x249 cm x 201 cm ,2018(佩斯画廊供图)
 
一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位于展厅右侧墙面的竹器作品。我们对于竹子的认识被破解、重置——自古有君子美誉的竹不再拥有挺拔俊秀的自如姿态,而是破裂的、扭曲地被固定在展墙上,原本一体的竹被剖成多个相互连接的部分。这时的“竹”因为变形而充满了蓄势待发的张力,但它又正好静止在一个临界的状态中。另一件以钢筋混凝土和竹为材料的作品中,压迫竹的混凝土与刺入混凝土的竹在彼此的制约中平衡。


易位0D,雕塑,铸铜,172 cm x 192 cm x 155 cm,2018(佩斯画廊供图)
 
除去悬挂、变形的竹器作品,展览中呈现了数件铸铜的作品。这是萧昱在2018年的创作,更彻底地将人们对“竹”的既有印象进行了重置。在这些作品中,作为材料的竹全部替换成了铜,物理意义上的“竹”已经被剔除,只保留了极为纯粹的视觉形象上的“竹”。这种金属的竹依旧表现了被弯曲、剖解的竹的形象,也正是由于材料的替换,让作品因模仿、描绘而变得更加具有纯粹的“竹”的生动性。


易位No.20,竹子,570cm x 430cm x 430 cm,2017
 
“某种意味上,“被剖开的竹”这一视觉形象即是艺术家自身的投射——在这里,“竹”的象征意义并非是彻底消失了,但它已不再是文学的、道德的,而更多地显现为感官的、体验的。前者强调共识,后者则赋权予个体。”


作品细节
 
 过多文字的表述与阐释将显得略为赘述和零散,当身处于“萧昱:易位”展览空间中时,占据着空间的作品会带来极为直观真实的艺术感受。不同于传统的“竹”的丰富的美学特质,是留给观者自行体悟和解读的。


作品细节
 
展期持续至2018年4月28日。
 
 
艺术家萧昱
 
萧昱1965年生于中国内蒙古,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萧昱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当代艺术创作,并于2000年摘获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大奖(CCAA)。2001年,以极具争议的作品参加了由瑞士著名策展人赫拉德 · 泽曼策划的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人类的剧场”,此后先后受邀参展法国里昂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广东三年展和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三年展场外项目等国际展览。作品展出于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荷兰格罗宁根美术馆、奥地利格拉兹艺术宫、福冈亚洲美术馆、韩国汉城美术馆、瑞士伯尔尼美术馆、瑞士巴塞尔丁格力美术馆、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画廊、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知名艺术场馆。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艺术家萧昱(左一)


展览现场艺术家萧昱(左一)


展览现场艺术家萧昱(左一)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