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的“黄金时代的自拍”油画展8日开幕,17世纪荷兰绘画大师的27幅自画像与数字时代的观众见面。这既让人领略摄影诞生之前的社交形象展示技巧,同时也可能引发有关形象问题的思考。
莫瑞泰斯美术馆策展人介绍说,17世纪荷兰油画高产,绘画行业竞争激烈,画家自画像的意义不仅是公示画家的模样,同时也在于展示绘画技巧和风格,可以说是画家精心设计的名片,是他们在阐述自己的艺术主张。现代人可以随时随地自拍发送朋友圈,但17世纪的荷兰画家“自拍”一次,需要从师学艺很多年,掌握相当高深的绘画技巧,所以他们每次“自拍”都有更多付出,也期待表达更多内容。
事实上,当年的画家自画像往往不用于出售,而是挂在家里,只给亲朋好友的小圈子看。大部分画家一辈子只“自拍”过一次或几次。唯一的例外是伦勃朗,他一生画了80多幅自画像。
这次展出的自画像中,女画家朱迪思·莱斯特的自画像引人注目。这位荷兰黄金时代最成功的女画家,“自拍”了自己正在画画的样子,她面朝观众,正在创作《拉小提琴的男人》。她也确实有一幅作品就是这个拉琴的男人。
阿姆斯特丹画家于格·沃斯库尔是“表情帝”。他扭脸瞪着观众,头发乱乱的,胡子也不齐整,还皱着眉,好像在想:“你看我干嘛?”
扬·斯蒂恩经常画的场景是一大帮朋友“嗨”在一起,他本人也在其中,总是哈哈大笑,但他不把自己画在显眼位置,有点局外人笑看人生的意思。他有一幅自画像,就是把自己从类似场景中截取出来放大。
许多画家“自拍”秀本领。莱顿画家格里特·窦把自己画在窗前,窗帘的面料格外逼真,他一手拿着绘画工具,另一只手放在一本摊开的大书上,显得好博学的样子。乌得勒支画家保卢斯·摩利斯更喜欢“素颜”,他的“自拍”背景一片空白,手里只有一张白纸。但这也可以被理解成画家在宣告自己能无中生有、创造神奇。
另一位莱顿画家戴维·贝利的“自拍”除了他本人,还有一大堆画中画,好像要告诉大家没有什么是他不能画的。
也有画家“自拍”晒幸福。阿德里安·凡·德·韦夫画的是他本人拿着他自己画的妻子女儿的“合影”。据说这位画家钟爱这幅合家欢,一直拒绝出售。
为了让“自拍展”给人更多”自拍感”,莫瑞泰斯美术馆这次展览特意布置了多面镜子,观众看大师如何自拍的同时,偶尔也会看到镜中的自己。策展方介绍说,这种布置的意思是,不管你自拍不自拍,你总会在意自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