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湖帆《摹唐寅福济院忘机图》
张大千平生称自己最为佩服的“两个半画家”中,第一个就是海派山水的代表性人物吴湖帆。
民国时期,吴湖帆润例远超张大千、齐白石,比溥儒高出一筹,比肩前辈宗师吴昌硕。
上世纪80年代起,作品屡现海外拍场,1988年其《梅花通景四屏》在香港佳士得以3万元港币成交。香港大收藏家朱昌言于80年代以9万元港币购入吴湖帆6尺金粉山水《万松金阙》,在当时堪称高价。
内地拍卖市场出现之后,尤其是资本介入艺术市场以来,整体艺术品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品的价格逐渐与其所具有的艺术内涵相偏离,呈现出资本所特有逐利本性。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选取25家主要拍卖行作为样本,对1993年以来的拍卖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总结出近年来吴湖帆市场整体发展趋势,并结合对吴湖帆艺术风格的阐述,希望藉对吴湖帆作品的市场买气做出理性和客观的分析。
从数据上看,吴湖帆作品市场近年来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尤其在2011年北京瀚海上拍的《富春山居图》手卷,以接近亿元的高价成交,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的热度。随后的一年,吴湖帆拍卖成交作品的平尺单价达到历史高位39万元,即便在整体市场不景气的2013年也保持了33万元的平尺单价,说明吴湖帆作品的价值近年来重新被挖掘出来,市场认可度在逐步增强。
这一特点从吴湖帆的市场买气图也同样得到了认证。在1999年之前的多数年份,吴湖帆拍品大部分以低于平均估价(最高估价和最低估价的算术平均值)成交。但是,2000年以后行情逆转,到至今为止的各年份,已成交作品中,基本上有60%-70%的作品是以高于最高估价成交的。
然而,与吴湖帆名声相当的近现代7大家,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徐悲鸿、潘天寿的整体平尺单价在2013年为79.6万元,而吴湖帆却只有其一半不到,仅为33万元。七大家平尺单价的最高年份2011年,曾一度达到89万元,而吴湖帆在最好的年份2012年也只有39万元。(在平尺单价的计算中,为使得数据更接近于市场真实情况,剔除了超高价位成交的作品。)
2014年上半年吴湖帆拍品成交过百万元的绘画作品有15件,扣除与他人合作的4件,其余11件中,有9件为市场生货,从未上过拍场。成交平尺单价在50万至100万元之间,最高也未超过200万元,与齐白石最高可达千万级的平尺单价作品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也正因为资本在某段特定时期的跟风性,造成资金不均衡分布,引发局部艺术市场的升值潜力。
其实不仅是市场的忽视,对吴湖帆的学术研究一直以来也都比较粗浅。五四新文化运动,将传统艺术视为糟粕,而吴湖帆却坚持向元四家和董其昌等学习。后来吴湖帆更是被划入“保守派”而不受主流文化待见,市场也因此被压抑。
吴湖帆在艺术上的贡献,除了画风上很好地融合了文人特质以及近现代海派艺术家所追求的世俗富贵之外,还有他建筑于吸收传统的全面营养后的创新。另外,他的梅景书屋让学生们沉浸于传授文化经典的氛围中,给现代美术教育的一种新的启迪,著名书画鉴定家王季迁和徐邦达等也是吴湖帆的弟子,吴湖帆在艺术和教育上的贡献还有待于深入挖掘。
吴湖帆一生的艺术顶峰时期是在上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中期,在这10年左右的时间内,他创作了多幅精品和代表作。综观吴湖帆历年拍卖成交价格最高的10件作品,有7件创作于这一时期。
1936年至1939年是一个分水岭,之前吴湖帆以临摹古画为主,1936年开始,吴湖帆由临摹而出,开始了自我风格的创作,其代表作大多出自1939年后。拍卖市场上,对其临摹的古画十分推崇,但对于他中晚年有自我面目的代表作更为追捧。吴湖帆千万级拍品中,分水岭前后的拍品基本各占一半。
在选用材质上,吴湖帆也是极讲究的一位。中期以后喜欢用质地绵密紧致的老宋纸作画,代表作《岭表奇峰》等都是用的老宋纸,他又从钱镜塘先生处获得明代的角花笺,每张不到1尺,其家用的康乾时代宣纸质量均属一流,名作《阿里山云海》就是用的康乾白宣。他对装裱和用印等十分讲究。
吴湖帆对于作品细节上的关注,不在一招一式,而是综合性的、全面而自然地散发出来。但是有时对于细节的过分考究也会影响作品的整体气势,这也许是吴湖帆作品在北方藏家中份额不高的原因。
鉴于吴湖帆精品代表作数量多,民间收藏颇富,但并没有全部流通在市场上。随着其他近现代名家作品的市场重拍率越来越高,吴湖帆的作品在价位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会促成生货流入市场,从而再度促成更高价位的出现。吴湖帆作品价格尚未被完全发掘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其身上旧时代的贵公子气,生前不事炒作,也与时风背行,能充分理解其富贵表象下的文人气质绘画的藏家毕竟不多,因此吴湖帆市场地位的弘扬可能不会一蹴而就。吴湖帆生前有一枚闲章:“待五百年后人论定”,现在才过了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