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夫作品
“自然、恐惧、实体”艺术展在4月19日开始持续两周的布展后,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完整呈现。瑞士艺术家伊夫-内茨哈默为这个展览专门创作了结合录像、壁画、装置和声音艺术的多媒体作品,完成状态的作品将展览到5月30日。
在时间上,两周之前的开幕便是创作的开始,展出由此变成一个不断呈现、变幻的工作过程。而展览现场成为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不可见的思想逐渐转换为可见的“物”的过程。两周时间里,那些思想从艺术家的大脑中流泻到展厅里,而观看行为,成为观众对这一过程的窥探。这是伊夫-内茨哈默在艺术展览的时空方面带来的尝试。这位2006年瑞士艺术奖的获得者,曾经获得过大部分瑞士最重要的艺术奖项。2007年威尼斯双年展上,他也是为瑞士馆创作作品的主要艺术家。
影像是伊夫作品的主体,如果非要从他影像作品中找出一个符号,那就是一个没有面孔、肢体极简的“某人”,形同玩偶。实际上,伊夫影像中出现的人物、动物,都如同玩偶,或是潜藏在身体内的魂灵。从这个抽离了身份、国籍、性别的人物出发,伊夫设置了许多场景和情节,人物、动物在其间从流飘荡。因此,这位瑞士艺术家的作品当中反而有了一种类似于“禅”的感悟。作品中那个荒谬、不确定的世界,和宿命的、空寂的真实世界互为表里。
策展人李振华认为,理解伊夫的工作要从这两个层面切入,一个是外在的造型,一个是内在的感受。他希望避免去讨论更加复杂的线索,以及他作品与瑞士文化、全球的当代艺术理念等总体上的关联。
就在伊夫的作品接近完成时,5月1日,一场名为“创造生产”的艺术对话在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伊夫、艺术家刘韡、“长征计划”发起人卢杰和策展人李振华就艺术创作、作品和空间以及美术馆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场对话。在这场对话进行的同时,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展厅里,同时进行的刘韡和伊夫的个展构成了这场艺术对话的生动背景。
刘韡的“三部曲”所展出的作品看起来很手工,是一堆由废弃木头和闪亮的螺丝螺帽构成的奇形怪状的木结构装置,或者是废旧书籍雕出的城市模型。而伊夫的展览,则有计算机所操纵的自动滑行的纸板,还有一些壁画、视线被绳子牵引着看向墙壁的录像投影,以及声音艺术的配合,看起来很精巧。这让人想起上海双年展上“世界剧场”那个广受好评的作品《然后所有的问号一起高歌》。但伊夫并不特别在意“技术”问题。这位本来学建筑的艺术家,认为所谓技术只是他表达思想的媒介,他碰巧使用电脑创作而已。策展人李振华认为,在电脑技术之外,伊夫这样的艺术家对于展览细节的追求令人印象深刻。
这两个展览若说有什么共同之处,那就是在布展期间都曾请美术馆工作人员去旧货市场买了一大堆杂货,比如刘韡使用了很多废弃的门框,伊夫的作品中有破旧的洗脸池。再者,两位艺术家对展厅的空间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
【编辑:陈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