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合肥798”开馆两年 从“文艺”回归“普通”

来源:《江淮晨报》 2012-12-13

1958艺术馆 

2010年开馆的1958艺术馆,由一座建于1958年的老厂房改造而成,曾经被誉为“合肥798”。许多人热切盼望它能够成为合肥的艺术地标。然而,正如工人、开发商来了又走,仅仅两年时间,艺术家来了,艺术家又走了。1958艺术馆,从“文艺”回归“普通”。

前世: 著名设计师操刀,老厂房化身艺术馆

1958艺术馆位于东至路香樟雅苑小区内,红墙玻璃顶的建筑风格,很是特别。居民们告诉记者,它的前身是原化工机械厂的机修车间,建于1958年。

如今,艺术馆大门紧闭,原先这里的复古电话、老照片和一座酒吧,都已经不知身在何处。四面的外墙上,挂着红色的大提示牌,“危房,请勿靠近。” 行走在它的周围,红砖墙、木窗框、缠绕在墙上的藤蔓以及大片的钢化玻璃和带有时代印记的大标语,仍然能让人感受到浓重的艺术氛围。

除了建筑本身颇具特色,还要归功于台湾著名设计大师登琨艳的成功改造。 “她用现代建筑手法,秉承‘不破不立’的理念,让这座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的老厂房重新焕发美丽,拥有独特的怀旧气息和艺术气质,成为一座Loft艺术馆。”原小区开发商一位部门负责人宋先生说,这一“艺术逆袭商业”的举动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合肥798”的称谓不胫而走。

今生: 艺术家来了又走,现实与初衷渐行渐远

从工人挥洒汗水的车间,到欣赏艺术的殿堂,1958艺术馆的初衷,是使看起来高高在上的艺术,能够让更多普通人参与进来。艺术馆承担独立音乐展示、先锋戏剧演出、艺术家及其实验艺术项目推广园等多项功能。宋先生告诉记者,当初将厂房保留下来改造为艺术馆,并且免费开放,也是希望提升小区的文化品位,并且打造合肥本土的艺术家聚集地。

“我记得最初艺术馆确实举办过艺术展,也播放过电影,小区贴有通知。”小区业主委员会副主任胡女士说,“可惜去欣赏的人不多,放电影的时候,去看的人不超过20个。”

居民胡先生说,在媒体的报道下,1958艺术馆有一定知名度,成为一些向往艺术的人的朝圣地,“春天的时候,有些学生会来这里写生、拍照,不过人很少。”更多的居民对1958艺术馆的印象是,“除了老人会去那晨练,就没什么人去。不知后来怎么了,那里租给一个文化公司做拍摄基地用了,人经常不在,艺术馆的门常锁着。”许多人至今还没有进去过,有居民说,由于艺术馆在小区里面,出入需要刷卡,来参观的人不多,“估计一天一个。”

未来: 艺术馆的最终用途,由小区业主决定

“这个房子是1958年建的,现在已经成了危房,需要加固。”业委会副主任胡女士说,牌子是业主委员会制作的,提醒大家尽量远离。她表示,艺术馆是全体小区业主的共同财产,前段时间业委会刚刚终止了与这家文化公司的租赁协议,收回1958艺术馆自行管理。

“房子该怎么修缮,以后如何利用,我们会召开业主大会,听从业主的意见。”她说,自己的建议是“修旧如旧”,将艺术馆一半用来做活动室,一半用来出租,“比如当画室或者瑜伽馆之类的。当然,一切最终还要等全体业主来决定。”

 【相关链接】

合肥赖少其艺术馆馆藏精品展18日开幕

合肥美术馆似鸡窝 “建筑东施”的丑陋策略

《2012首届江海交融》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


【编辑:谢意】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