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后,公共文化“免费大餐”迅速成为热议话题。实际上,早在3年前,不少公共文化场馆就率先迈上了免费之路。
3月31日,江西省博物馆免费开放整整3年。如今,这座北依滕王阁的博物馆是怎样一幅图景?它的3年探路,能为“三馆”免费开放提供哪些经验?
观众:从“望而却步”到“成为生活方式”
“听说青铜器和瓷器展览不错,专门过来看看,展品真的很有地域特色。”辽宁游客张欣参观完滕王阁,只用了几分钟就步行到了江西省博物馆,让她直呼“位置很好”。
在江西省博物馆,像张欣这样享受免费便捷的“文化大餐”的人并不在少数。2008年3月31日,江西省博物馆正式免费开放,结束了47年的收费历史。博物馆办公室主任熊贤礼说,除衣冠不整、醉酒、带宠物等人员外,没有任何身份、地域限制,只要出示有效证件即可领票入馆,近距离接触丰厚的文化遗产。
据统计,2008年免费开放当年,江西省博物馆的参观人数达87万人次,其后两年参观人数都突破100万人次。熊贤礼介绍,免费开放后,展览数量和观众进馆频率变化明显。免费前,馆内两三年甚至多年才展出一项展览,观众一年或几年才来一次。现在,除了常设展览外,一年有数十个特色展览,不少观众一年进馆多次。
谈起免费带来的变化,博物馆馆长彭印(石昆)的喜悦之情也是溢于言表:“除观众数量大幅上升外,观众结构也有了很大变化。”
免费开放前,参观博物馆的人群是“三多三少”:旅游团游客多、本地居民少;文化层次高的参观者多、一般文化层次的参观者少;组织参观的多、自己来的少。免费之后,不同文化层次的参观者,尤其本地市民和青年学生大幅增多,占比达70%以上。
在博物馆二楼,记者碰到了手拿相机和笔记本的江西吉安小伙刘金龙。小刘是江西师范大学地理系的大四学生,马上就要毕业到海南一个学校任教。他兴奋地说:“‘江西客家风情展’内容丰富、布展的风格亲切,感觉很亲近,我拍了不少素材,这对我马上要从事的教师工作会有好大帮助!”
“免费开放,让逛博物馆不再是奢侈的事情,可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公民素质的提升。” 不少参观者表达了对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赞许和认同。
服务:从被动“走进来”到主动“走出去”
“门票并不是人们进入博物馆的最大障碍,关键还在于博物馆对公众有没有充分的吸引力。”熊贤礼说,“你有好的展览,博物馆的文化产品价值高,吸引力大,自然观众盈门。”
为吸引观众,江西省博物馆抓住两条主线:让展览更好看,让服务更贴心。
讲解员罗永顺介绍,江西省博物馆已形成常设主题展览与临时特色展览互补的格局。江西古代文明、江西客家风情、江西名窑名瓷、江西人民革命斗争史等9个展览为基本陈列。临时特色展览也多了起来:江西省博物馆联合甘肃省博物馆推出《西风东渐——甘肃佛教造像艺术珍品展》;联合浙江省博物馆推出《於越——浙江省博物馆藏古越文物特展》等等。本省的、外地的,青铜器、瓷器,书画、摄影,考古发现、民族民俗风情……
让参观者走进来,也让服务“走出去”。去年5月20日,与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共同举办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江西省博物馆大学生志愿者现场情景讲解大赛”;5月29日,博物馆同南昌大学国学班、豫章文学社联合举办主题为“文化遗产在我身边——知我中华,爱我江西”的宣讲活动;10月又与江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联合主办“文博走进江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活动。罗永顺说,大学期间就知道博物馆文化“进军营、进学校、进社区”的“三进”服务活动,并且在老师带领下来过博物馆,对自己影响很大。
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玉英说,持续增长的国力和全社会对文化素养认知的不断增强,为公众共享博物馆公共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博物馆不是文物和艺术品的仓库。“如果说藏品是博物馆存在的物质基础,那么观众则是博物馆存在的社会基础。没有观众,就没有博物馆存在的社会价值。”
功能:从“保管展品”到“传播文化”
“免费开放后,公众参与度高了,馆藏品的公共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地体现。”熊贤礼举例说,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大墓发现于1989年,当时大洋洲镇旁程家村的村民在挖沙过程中无意搅动了静静埋藏在这里的3000余年的遗物,出土文物达1375件,数量超过河南殷墟妇好墓,列全国第一。这批文物数量大,品种多,器形奇,铸造精,雕琢细,文饰美,堪称中国南方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在全国十分罕见。正是因为考古信息和科研挖掘的深入,《新干大洋洲青铜器精品展》在国内外巡回展览中引发了巨大关注。
李玉英说:“对文博系统来说,免费开放是机会,也是挑战。这意味着长期以来的封闭大门被打开,被推向社会前沿,直接与广大群众面对面。这肯定是好事,但对博物馆提高服务质量、合理设计参观内容、布展内容等,也提出很高要求,宣传、教育、科研都要跟上。”
有专家建议,虽然门票收入没有了,但博物馆可以开发其他的经营项目,比如文物宣传资料、文化纪念品等,而增多的人流给博物馆带来了更多机会。
江西省博物馆转变办展理念,拓展办展思路,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深挖本馆藏品资源潜力,到外省兄弟博物馆打造临时专题展览,通过丰富的展览来共同推进全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如《朱元璋子孙回乡——江西明代藩王精品展》赴安徽省博物馆展出;《吉州瓷韵——江西吉州窑瓷器精品展》赴广州博物馆展出;积极参与迎奥运的《中国记忆》、《长江文明》和《天工开物》三个展览赴首都博物馆展出,积极参加国家文物交流中心组织的《华夏瑰宝展》赴南非展出等。
“博物馆是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一种文化力量,应该更好地参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融入社会才是博物馆真正的价值所在,也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活力所在。”李玉英认为,博物馆以往服务精英文化的定位应该转向大众文化,这有利于掌握公共资源的博物馆为更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由文物的保管者变为文化的传播者,博物馆的定位变化已经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另外,在财政拨款之外,是否可以让博物馆接受社会捐赠?博物馆是否可以开发自身造血功能,让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更好地结合,让博物馆产业链条更加深入?这也是博物馆人正在思考的问题。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