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长江汇当代美术馆主办,华龙网等协办的“2012:打开天空”国际当代艺术展展出的艺术品形式多样
12月22日,由长江汇当代美术馆主办,华龙网等协办的“2012:打开天空”国际当代艺术展在长江汇当代美术馆开幕,中国、意大利、英国等多个国家的顶级光影作品参展。记者发现,不只是普通市民,不少艺术迷也表示对这种当代艺术“理解困难”。这引发了艺术家们的思考:如何让百姓看懂当代艺术,明白其中的意义?在展出期间举行的当代艺术圆桌会议上,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教授表示,当代艺术要接地气,就要注重艺术教育,让艺术融入生活。
当代艺术要落地 “翻译”很关键
张杰说,当代艺术要落地、接地气,举办这样的展览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重庆有三大名片,美女、火锅和夜景。实际上重庆更需要打造第四张名片,什么名片呢,就是当代艺术。”
在不少艺术家看来,重庆夜景是当代艺术的一部分,张杰提出的第四张名片——当代艺术,是对重庆夜景的一种“升华”。
当代艺术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和油画、版画、雕塑没什么两样,只是它是使用科技手段来传达和表现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和情感。
“2012:打开天空”国际当代艺术展在重庆展出,大众觉得很新奇,但看不明白。因此,大众在欣赏这些艺术作品的时候需要“翻译”。
“很多艺术家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思想,观众还是看不懂。为什么?因为艺术家在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运用的是形象而不是语言的方式。但大众需要的不是艺术家,他习惯用文字表述的方式来欣赏艺术。”
这就是艺术的两岸,就像重庆一样,此岸和彼岸要修若干的桥梁、若干的索道来使之相互交融。因此,当代艺术要落地,最重要一点就是中介的环节,也就是“翻译”。
艺术教育很重要 中小学也要重视
如何“翻译”呢?谁来“翻译”?张杰认为,当代艺术要进入校园,进入我们的艺术教育系统,包括普通的中小学。
“四川美术学院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会适时地把当今最前沿艺术形式、艺术创作成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入到各个教学环节里,培养更多关注当代艺术,能够创造当代艺术人,或者能够欣赏当代艺术的观众。”
张杰称,这是艺术教育的责任,也是当代艺术教育的一种使命。要让当代艺术真正落地,就要关注和重视从中小学到大学的艺术教育。
艺术应融入生活 重庆光影艺术空间大
“我们也要从生活方式这一块来关注当代艺术。”张杰说,当代艺术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生活在哪儿,当代艺术就要和这个城市发生关系。
“我相信重庆有当代艺术生存的空间和土壤,才让这么多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艺术家留在重庆。他们是这方水土养育的艺术家。”如果能把重庆的土壤和当代艺术进行嫁接,新媒体艺术或者光影艺术在重庆就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比如重庆的“两江”。“有人说,重庆的夜景和香港有差距,实际上没有差距,它的基础更好。但现在差什么呢?差艺术的注入。” 如果山城夜景通过当代艺术的手段展示出来,那么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也能渐渐走进当代艺术,实现与艺术的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