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托尼-克拉格”的“展”前幕后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任蕊文 2012-04-14

 

——策展人face to face导览创新高后的又一次创新重举

 

4月11日,托尼-克拉格策展人及代理人玛丽安-霍特曼女士(英文名字)做客央美美术馆,面对面向青年艺术家、年轻策展人、艺术爱好者等20名参与者现场讲解“托尼-克拉格雕塑与绘画展”的展览,以策展人、经纪人的多面专业视角,深度揭秘克拉格的“展”前幕后。这是继“瓦尔达亲自为您做导览”在国内博物馆行业力创新高后的又一次导览服务形式上的创新重举。

 

玛丽安-霍特曼是国际现代艺术顾问中的领军人物,向大型美术馆和私人艺术品公司提供艺术品咨询与建议。30年国际艺术市场的经验,让她帮助很多收藏家选择与购买大型艺术品并管理藏品。作为策展人,她深入展览前后全过程,负责托尼展的全中国行程。

 

此次活动通过新媒体报名的方式,向志愿导览团队、艺术专业学子、青年艺术家与先锋策展人发出邀请,在很短时间内,微博、网站、Q群上都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踊跃报名。活动共吸引了来自中央美院、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等高校的硕博导览团成员、青年艺术家20余名,他们代表着未来艺术批评界的水平,带着对中国艺术策展方向的思考向策展人发问,怀着对托尼-克拉格的仰慕之情与学习心态与策展人交流。

 

下午3点半,玛丽安女士首先介绍了她作为策展人对托尼作品的一个总括性把握。玛丽安女士谈到,托尼是一个物质主义者,这种物质主义并不是指他信奉“商品拜物教”,而是他认为整个世界是物质的。“他在工作室里常常自己动手绘草图,做小模型,因为他喜欢看到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变化材料,而当它变的时候,观众也会直接地感受到这种变化。”

 

“此次展览可以按照作品创作时间和特点大至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早期形式、理性主义和近期综合。”玛丽安认为,托尼的作品在不同时期既有鲜明的差异,但在其中又有贯穿一致的哲学内涵。

 

她对比了《大教堂》和《手肘》这两件作品,前者是由现成品堆叠而成的尖顶造型,而后者是用实木材料创作的极具抽象感的雕塑。“虽然两者在外观上几乎看不到相同之处,但是,托尼正是在创作《大教堂》的时候,发现了仅凭重力堆叠和用胶水粘贴所造成的造型上的差异,对人工作用力改变物体造型产生兴趣,以至于后期,他都在做延伸材料的探索。”

 

随后,玛丽安女士带领参与者按照托尼作品的创作分期依次参观托尼的作品,一边看作品一边讲解。

 

导览期间,参与者提了很多策展相关的问题。在问到策展人与艺术家的关系时,玛丽安说,她与托尼一起合作15年,平日是朋友,但当托尼创作时,他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独行侠。“工作时,他不会考虑我的意见的,我只负责做美术馆、博物馆的事务性工作。”

 

当前,国内的美术馆正面临着导览形式及服务的创新与变革,原因之一是美术馆并不同于博物馆相对稳定的经典展示,而更多当代艺术展览及艺术生态的多层呈现,使导览的内容已经没有“标准答案”及“传统解说”;传统语言导览是公众理解展览艺术品最直接的方式,尤其是对于难以单面解读的当代艺术来讲,对语言导览的视角及态度都是一个挑战。而灌注配音诵读的传统导览形式也存在很大的常规性与片面性,加之参观的观众更是有不同的分层及需求。使我们的导览形式与服务变革迫在眉睫。

 

央美美术馆作为世界一流专业美术馆,充分把握当代艺术展览的现代性与学术性,提倡创新多种导览的新形式、新服务,力求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自觉自愿的美术馆社会教育中,特别首次推出“艺术家帮你解读艺术的发生”既“瓦尔达亲自为您做导览”原版录音灌录;又连续推出“策展人为您剖析展前幕后”等形式,在坚持公共教育服务与推广的专业性、社会性、服务性的基础上,为社会大众带来不同层次的专业导览享受。

 

【相关资讯】

“托尼-克拉格雕塑与绘画展”策展人解析台前幕后

 

 

 


【编辑:汤志圆】

相关新闻


Baidu
map